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友情心理學:友情的7種濃度

Just A Moment 等一等

發布於 2022年11月07日04:35

兩天前,一夜之間你的 Instagram 短暫地失去了多少個「好友」?而你知道誰不見了嗎?你與這些追蹤者有多親密?(事實是不太熟的話,消失了也未必會發現吧……)

就讓我們趁機會反思朋友對我們的意義,從心理學理解不同的友情濃度吧!

【友情的 7 種濃度】

在我們林林總總的社交關係裡,大致可以分成以下 7 種:

1. 一輩子的朋友:可能是和你認識差不多一輩子的青梅竹馬,或和你共患難也能共富貴的那(幾)個
2. 最好的朋友:非常了解你、無條件愛護你的那(幾)個
3. 親密朋友:帶著強烈的信任,你放心與他們進行深入、親密的交談,亦願意無條件接納和支持他們
4. 同一個社交圈的朋友:會一起社交的朋友,例如一起吃飯喝酒、出席派對
5. 活動朋友:會與你參與特定活動的朋友,例如是健身室伙伴、讀書會會員等
6. 「方便」的朋友:一起分工處理某些責任的伙伴,例如是家長群組、互相幫忙的鄰居

7. 點頭之交:見到面會打招呼,但不會交流私人的話題,可能是遛狗時看見的鄰居、不會合作的同事

不難發現,不同社交關係的親密度其實是用能滿足我們的甚麼需要去區分。最疏遠的關係只能滿足我們的工具/功能性需要,而從活動朋友身上我們能獲得陪伴,進而到親密關係裡的情感需求。

我們有著複雜的社交需求,數著數著,大概都能把認識的人歸類到以上七種種類。

【有多少朋友才算足夠?】

這條問題的答案其實你可能早已心中有數。因為「足夠」的朋友數目其實真的因人而異,研究顯示接近一半人認為 2至3 個親密朋友足以滿足社交需要,但也有三分之一認為 4至6 位才算足夠。

但不管我們需要多少個朋友,不變的是我們都有一定的社交需要。而過去兩年的疫情正正告訴我們,儘管只是與泛泛之交的一個點頭,都會為我們帶來與他人聯繫的感覺,為整體心理健康帶來正面的改變。

【如何維繫好友誼?】

不過,如果我們發現自己的友誼總不能進展到更深層的「親密朋友」,可能是沒有做到以下幾點:

1. 做一個誠實的自己和朋友
2. 付出時間與表達欣賞
3. 作出實際的期望

小編的話:我們可不希望像失去 Instagram 追蹤者般輕易失去對我們有意義的朋友,讓我們都學習如何更好地維繫友誼吧!

▼Follow Just A Moment 等一等
Website: https://jamwellness.io/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justamomenthk/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justamomenthk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