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克服對親密關係的恐懼】恐懼親密關係怎麼辦?你可以嘗試的克服恐懼三步曲

Just A Moment 等一等

發布於 2021年06月29日05:00 • Just A Moment 等一等

經過 #測試你對親密關係的恐懼 的自我檢測,留言和私信讓小編發現,原來有很多小夥伴對親密關係焦慮又嚮往,更紛紛說期待克服這種狀況的方法~

你對親密關係會有恐懼嗎?
你對親密關係會有恐懼嗎?

 

可有想過為何我們會恐懼和別人敞開心扉?追溯恐懼的來源往往是最難跨出的第一步,而針對不同需要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療癒,我們慢慢能找到和別人最舒服的距離~

【第一步:了解對親密關係恐懼的原因】

第一步:了解對親密關係恐懼的原因
第一步:了解對親密關係恐懼的原因

 

//「因為曾經被親密的人忽略過我的情感需求,便開始害怕自己的情感需求得不到回應,逐漸對親密關係也開始焦慮。」//

💔 早期經歷和依戀模式研究指出,童年時曾經被家長拒絕和忽視的經歷會讓孩子感得不安全,發展出逃避排除型依戀模式 (Dismissing Attachement) 和厚厚的防禦罩。

💔 過往的傷害性親密關係
低自尊、社交恐懼、抑鬱症、遭受過親密伴侶暴力等性格、心理狀態和經歷都會令我們不想再嘗試。

能夠幫助你探索自己的問題
能夠幫助你探索自己的問題

找到恐懼親密關係的源頭,便能更對症下藥地修復自己。

//「 透過養狗這件事我開始深思自己對於所有親密關係感到恐懼的原因:我對未來的未知異常焦慮。」//

你可以嘗試問自己以下問題:1⃣️ 了解行為模式:❓「導致關係結束的原因是否重複發生?」❓「是什麼想法導致我推開對方?」例:對方甚少表達認可讓我覺得不被信任

2⃣️ 回溯過去:

❓「童年是否感到被拋棄?」❓「父母的互動有否影響你在親密關係中的互動?」

【第二步:擁抱曾經的創傷,暫停內心的批判】

第二步:擁抱曾經的創傷,暫停內心的批判
第二步:擁抱曾經的創傷,暫停內心的批判

過去的經歷造就了我們的獨一無二。當然,有些部分讓我們感到抗拒,批評自己的聲音更長期伴隨我們:「他不理我,他肯定不愛我了」「我其實沒有多好,為何他會靠近我」。接納無法改寫的過去,其實你比你想像中更能勇敢地改寫對自己慣性批評。

//「我慢慢發現,並非所有人都會拒絕我情感上的需求,希望和我建立情感聯結的人也不少。」//

你準備好給當下以及未來的自己一個機會嗎?

【第三步:接納脆弱、感受快樂,你能表達真實的自己】

第三步:接納脆弱、感受快樂,你能表達真實的自己
第三步:接納脆弱、感受快樂,你能表達真實的自己

看看他們做了什麼吧:

1⃣️ 享受當下親密關係為我們帶來的快樂

//「我開始反思,其實我不應該為了未來的未知就放棄當下跟小狗好好相處的機會,以及讓我們在當下都快樂的機會。學會享受當下是我舒緩對親密關係恐懼的方法。」//

我們允許自己感到悲傷和脆弱,也不迴避快樂的感覺。

第三步:接納脆弱、感受快樂,你能表達真實的自己
第三步:接納脆弱、感受快樂,你能表達真實的自己

2⃣️ 學習和練習表達

//「其實向親密的人表達自己的情感需求是一件需要練習的事,不是所有人對於他人情感都足夠敏感,如果我說一次對方沒能get到,那我就說十次好了。」//

對方可能並非如你想像般不重視你,你有讓對方知道你的感受嗎?

小編的話
小編的話

看了以上克服親密關係恐懼的三部曲後,你有get到什麼嗎?留言跟小編分享吧~

============================

▍JUST A MOMENT ▍⁣⁣

FacebookInstagram追蹤我們吧!

❤️喜歡內容請按讚、分享和收藏吧!⁣⁣

============================

想了解更多可以參考▼

Obeid et al. (2019).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fear of intimacy among a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the Lebanese population: The role of depression, social phobia, self-esteem,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attachment, and maladaptive schemas. Perspectives in psychiatric care.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31549436. 

Rohner et al. (2019). Psychological Maladjustment Mediates the Relation Between Remembrances of Parental Rejection in Childhood and Adults’ Fear of Intimacy: A Multicultural Study. Cross-Cultural Research, 53(5), 508–542. https://doi.org/10.1177/1069397118822992 

李敏楠(2020)。明明想靠近,卻孤獨到黎明|520,給恐懼親密的你。檢自:https://www.xinli001.com/info/100461131。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