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常自詡是萬物之靈,認為人是智商最高的物種。但不少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人的思維受著各種認知偏誤(cognitive bias)影響,即使多明智的人,有時也難免作出種種不理性的決定。
以下就與大家淺談3種常見的認知偏誤。
1. 錨定效應 Anchoring Bias
指當我們做決策時,會不自覺地過度信任最初獲得的片面資訊。例如當我們評估某事物的價值時,會將特定事物物當作基準,再將它與其他物件比較。就例如我們總會覺得買到一件減價貨品「有賺」的感覺,因減價貨品的價錢牌都會寫有被劃去的原價,及減價後更優惠的價錢。以原價作錨點,顧客更容易接受新的商品價格,也有物超所值的錯覺。
2. 確認偏誤 Confirmation Bias
當面對衝突或糾紛時,第一時間我們都傾向於選擇性地回憶,相信或甚至尋找對自己觀點有利決定的信息,但忽略了不利或矛盾的資訊。就似我們總想為身邊人好,想在他犯錯時加以勸導,但你的意見他總是聽不進去。
感情中都有確認偏誤的蹤影。當你暗戀一個女生,有天她在遠處不經意與你對視一剎,你便以為她對你都有意思,當她忘了回覆你的訊息,你便沮喪地覺得她以把你狠狠地拒絕,這種自作多情都是確認偏誤例子。
3. 自利性偏誤 Self-serving Bias
我們常把自己的成功歸功於個人內在因素,如性格特質,但將自己的失敗歸因於外在因素,如環境因素或受他人影響。而對他人則相反。
例如有些人看著同齡的友人事業有成,有些人心裏會不甘地想:他成功只是因為他有「父幹」,如果我都有他那麼多資源,我都能成功,因此我成績平凡都不能怪我。
其實自利性偏誤有助人保持自我概念。尤其是在公共場合,當我們將自身成就歸功於自己時,這有助提高自尊、自尊和心理健康。在演化心理學角度來看,讓自己的心理狀態更有優勢有利生存。但自利性偏誤都促成了消極生活態度。蒙蔽人的理性讓人無法聽取和應用建設性的反饋,導致沒有意識到或接受錯誤而缺乏個人成長。
有些人會不經意由「對人有偏見」發展出「抬高自己、貶低他人」的思想心態。常聽人道:「現在的年輕人真不及上一輩人,嬌生慣養、不肯吃苦,無紀律又不懂感恩。」長輩的榮華功績無庸置疑靠前人的努力和付出,但都不該忽視當代天時地理之機遇。時移世易,每代人面對的困苦都不同,而能力特質和追求的價值觀都各有千秋,這為社會文明推進的證明。既然不能完全身同感受,比起貶低後輩來凸顯自己的優越,不如理性地給予空間和鼓勵更為實際。
生活在資訊泛濫,消息真假難辯的社會,認知偏誤不知不覺的操控著我們人生的大小事。小則令自己偶爾吃虧,大則令自己雙手染上鮮血。
兩年前22歲日本女摔角手木村花自殺身亡。原因疑是拍攝Netflix人氣真人騷《雙層公寓︰東京2019-2020》後,不堪網絡欺凌而輕生。木村花性格直爽剛硬,因在節目中與男友起了爭執,讓「火爆脾氣」成為她在節目中的焦點形象。期後節目更利用「庫里肖夫效應Kuleshov effect」,透過片段剪輯及舖排,放大木村花在節目中脾氣差的人物設定來製造節目話題和效果。
木村花過身後,她的友人分享她性格本就是親切近人,善良直爽。但她本身是出色的摔跤選手,這背景可稍有誤導觀眾認為她性格易怒,甚至暴力。加上節目刻意誤導或操控觀眾的觀感,事後網上對她的負評從脾氣延伸至她的長相,人格等。讓她最終抵抗不了外界攻擊而了結生命。
網絡欺凌的出現可追究於欺凌者缺乏同理心與批判思考。主動地進行多角度及獨立思考,雖未必能看透事實,但總該避免受當權者或傳媒擺佈、人云亦云。
人即使不能完全理性,但不想被認知偏誤影響自己的一言一行,可以從一些較容易的思考習慣開始訓練我們的批判思維。
Reference
Dewey, J. (1933). How we think: a restatement of the relation of reflective thinking to the educative process. Boston: Heath and Company.
Flavell, J. H. (1979). Metacognition and cognitive monitoring: A new area of cognitive–developmental inquiry. American psychologist, 34(10), 906.
Levy, D. A. (2009). Tools of critical thinking: Metathoughts for psychology. Waveland Press.
Wang X, Zheng L, Li L, Zheng Y, Sun P, Zhou FA, Guo X (2017). Immune to Situation: The Self-Serving Bias in Unambiguous Contexts. Front Psychol.
▼Follow 樹洞香港 TreeholeHK
Website: https://treehole.hk/blog/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hktreehole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treeholehk.psychology/?hl=zh-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