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政府統計,香港是全球人均預期壽命最長的 城市。隨著香港人口持續高齡化,未來長者人口將迅速增加。面對香港人口老齡化問題,儘管香港政府和各社福機構近年來對問題的關注和支援有所提升,並持續為長者提供各種醫療和福利服務,但在長者的精神、文化生活和身心靈需求方面的關注度仍然不足。為了豐富長者們的晚年生活,提升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品質,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發起了名為《藝術與年長:藝術作為塑造相互主體性以及調節社會改變的角色》的計劃 (簡稱:《藝術與年長》)。這項計劃旨在以藝術形式為長者們建立了一個互助關愛的文化平台,讓長者有機會體會和探索屬於自己的藝術。透過一系列的戲劇工作坊、小型紀錄片拍攝和放映會等活動,這計劃幫助了長者們重拾活力,感受和開拓生命的創造和喜悅。同時,這些活動也展現了長者們不平凡的故事和深刻的經歷,見證了藝術如何為他們帶來多元的啟發、自主的空間和新的可能性。
《藝術與年長》計畫的核心內容之一是製作了11支關於香港長者參與藝術的紀錄短片。這個名為《藝術老友「紀」》的項目耗時半年,由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的師生合作攝製,並與社區文化發展中心、長智戲、五十男樂團等團體聯手合作。各短片記錄了中大學生與長者之間進行的輕鬆對話過程,其中11位主人公分享了他們與藝術相遇的人生故事。這些紀錄片不僅記錄了不同長者參與藝術活動的經歷和感悟,更以真實的鏡頭展現了藝術如何賦予長者們新的活力和自信,以及他們在藝術創作中所展現出的獨特魅力。這些真實的故事和真情流露傳達了一個重要的訊息:藝術無界限,能夠被各個年齡層的人所擁抱。
其中,紀錄片《Maggie的故事》講述了Maggie退休後加入戲劇團的豐富經歷。Maggie是一位家庭主婦,孩子們都已大學畢業並踏入社會。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她參加了針對50歲以上長者的藝術快閃活動。令她意外的是,當她穿上戲服後,她很快便自然地融入角色,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現在,Maggie 加入了一個名為「長智戲」的戲劇團體,該團體的成員都是55歲以上。在扮演古希臘戲劇《奠酒人》中的「女王」角色時,Maggie每次的演出都給她帶來驚喜。雖然一開始她對堆積如山的台詞有些抗拒,但她逐漸地發現了劇本中蘊含的強大魅力。當她走出舒適圈,她發現自己擁有無限的潛能。正如她所說:「當我嘗試這些事情時,我感覺自己充滿了可能性。」
同樣,在另一部感人至深的紀錄片中,退休公務員王恩偉以一位打擊樂手的身份展開了他的音樂之旅。儘管年齡帶來了許多挑戰,但王恩偉在追求音樂夢想的過程中找到了寧靜和滿足感。他明白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會有限制,例如視力減退和反應速度變慢,使學習新技能變得更加困難。然而,他找到了應對和克服這些挑戰的方法。王恩偉不再追求每次表演的完美,而是專注於保持穩定的節奏,盡力發揮自己的才能。儘管起初面臨困難,但樂團成員給予了他極大的支持和理解。即使在排練或現場表演中偶爾出現失誤,團員也欣賞他的堅韌不拔和奉獻精神。王恩偉把追求音樂視為退休後實現自己激情的機會,鼓勵其他即將退休的人去尋找自己的夢想和志向。雖然他意識到錯過的機會和時光的流逝,但他更強調珍惜當下的重要性。正如他所說:「找出你自己的夢想,你未必一定要學音樂,你喜歡登山,喜歡跳舞,喜歡美食,這些都是以前沒有時間去做的事情。只要你有時間,我覺得就不會浪費時間去實現以前未能實現的夢想。因為個人要有夢想,有追求,才能達到快樂。」
為了與社會各界人士共同分享這些感人故事,《藝術與年長》計畫團隊於3月2日在JCCAC舉辦了首映會。參與者包括紀錄片中的11位藝術家長者、中大Benny林國偉教授計劃團隊、李鐵成博士的影片製作團隊、各社區藝術文化團體以及各界人士。在放映會上,長者們與觀眾齊聚一堂,分享自己的故事和感悟,見證了自己的人生藝術故事如何被拍攝成微型紀錄片。他們分享了如何從參與到鼓勵更多的長者去打破年齡界限,融入藝術活動項目之中。當日的放映會不僅是一個跨界別的文藝交流,也是兩代之間交流和溝通的重要機會。特別是在參與拍攝與策展過程中,中大師生團隊都深受藝術家長者的故事感動,進一步增進了兩代之間的理解和共融。這種跨世代的交流不僅擴闊了年輕人的視野,也讓他們更加關注長者的身心靈需求和文化價值。
除了製作紀錄片和舉辦首映會,《藝術與年長》計劃還開展了一系列精彩的後續活動,讓更多香港長者參與及體驗豐富多彩的藝術生活。首先,「長者中心放映」活動邀請紀錄片主人公前往大埔區不同的長者中心,與其他長者們分享人生故事。在5月21日和22日,中大團隊分別在蓬瀛仙館大埔長者鄰舍中心和恩光長者臨舍中心放映了11部藝術故事小型紀錄片,並邀請了故事主人公到場與觀眾互動交流。這些藝術故事不僅為長者們帶來歡樂,更鼓勵更多長者參與藝術活動,讓藝術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次,「夏季工作坊」邀請了專業導師為長者舉辦戲劇教育工作坊,讓長者們在夏日與戲劇親密接觸。在「戲劇工作坊」中,長者們在導師的指導下,完成了各種不同傳統戲劇的演出。而「一人一故事」則鼓勵長者們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並邀請其他參與者用不同的戲劇形式演繹呈現。最後,為了讓長者們更深入地理解戲劇藝術,中大團隊特別準備了「學習資料」作為工具箱,為喜愛戲劇藝術的長者提供通俗易明又專業的戲劇知識。這些學習資料包括長者友好的短片和電台節目,提供戲劇知識教學,並提供實用貼士,協助他們參與戲劇創作。
自計劃開展以來,《藝術與年長》計畫的活動不僅豐富了長者們的精神生活,提升了他們的生活品質,更讓他們在晚年生活中找到新的目標和方向,感受到社會的關愛和尊重。這項計劃的順利實施,得益於各中大師生、藝術文化團體、社區組織以及各熱心人士的通力合作,大家為長者們提供了無私的援助和奉獻。這種跨界合作和共同努力,不僅彰顯了社會對長者們的關愛和尊重,更凝聚了社會各界的力量,共同營造了一個關愛和溫馨的互助平台。同時,這也證明了藝術可以成為連接不同年齡群體,促進社會共融的重要橋樑。
正如《藝術與年長》計畫負責人Benny林國偉教授表示:「通過這個《藝術與年長》計畫以及彭麗君教授之前的研究,我們希望展示藝術的價值超越其功利功能,最佳的欣賞方式應該透過人文學科的視角,而非僅僅依賴科學的觀點。我們相信,藝術作為一種有意義的交流和參與媒介,能夠創造和(重新)建立聯繫。這種方法肯定了參與者可以將他們獨特的社會和物質條件帶入集體創作過程中,使多樣的經驗和背景交匯。最終,藝術能以獨特的形式為每個人的老年描繪出一個值得期待的未來。」
最後,《藝術與年長》計畫計劃讓長者們得以體驗和探索更多平時鮮有接觸的藝術文化活動,為他們的晚年生活增添豐富色彩,也激發了他們更多的潛能。這些活動不僅僅是長者的消遣娛樂,更是一種文化賦權,讓長者們在藝術中找到自我價值和文化認同,重新認識自我,並在社會中發揮積極作用。在未來,我們應該繼續關注長者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動更多類似的藝術項目和文化活動,營造一個更包容尊重長者的社會環境。讓我們共同努力,讓長者們的晚年生活更加豐富多彩,為他們點燃生命的光彩。
文: 譚偉峰(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博士候選人,中大專業進修學院兼任講師。)
▼Follow 虛詞.無形
Website: http://p-articles.com/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formless.particles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