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中國音樂藝術專場 甬鐘百衲琴 共奏古老妙韻

明報

更新於 2020年11月24日18:38 • 發布於 2020年11月24日20:30 • Collect
青銅雲紋甬鐘——年代:西周早期 尺寸:高47.1厘米 估價:40萬至60萬港元 特色:鐘身以青銅精製,屬同類作品中已知最古老的其中一例(邦瀚斯提供)
青銅雲紋甬鐘——年代:西周早期 尺寸:高47.1厘米 估價:40萬至60萬港元 特色:鐘身以青銅精製,屬同類作品中已知最古老的其中一例(邦瀚斯提供)
嵌黄花梨紫檀「太古元音」仲尼式百衲琴——年代:明 尺寸:長117厘米 估價:150萬至200萬港元 特色:北京故宮博物院和四川博物院分別珍藏一款類似款式,與此品的年代和工藝相近(邦瀚斯提供)
嵌黄花梨紫檀「太古元音」仲尼式百衲琴——年代:明 尺寸:長117厘米 估價:150萬至200萬港元 特色:北京故宮博物院和四川博物院分別珍藏一款類似款式,與此品的年代和工藝相近(邦瀚斯提供)
唐冶(邦瀚斯提供)
唐冶(邦瀚斯提供)
修身之器——古琴被認為是修身養心治國平天下的道器,有不少嚴格規範,例如要盡量在清靜環境演奏。(邦瀚斯提供)
修身之器——古琴被認為是修身養心治國平天下的道器,有不少嚴格規範,例如要盡量在清靜環境演奏。(邦瀚斯提供)
魯山窰系黑釉藍斑拍鼓——年代:唐 尺寸:長58.5厘米 估價:25萬至35萬港元 特色:拍鼓原本是西域樂器,西漢時傳入中原。鼓兩端蒙以獸皮,用手拍或以木棍擊打(邦瀚斯提供)
魯山窰系黑釉藍斑拍鼓——年代:唐 尺寸:長58.5厘米 估價:25萬至35萬港元 特色:拍鼓原本是西域樂器,西漢時傳入中原。鼓兩端蒙以獸皮,用手拍或以木棍擊打(邦瀚斯提供)
嘉靖癸丑(1553年)趙高子銘王之渙詩崑笛——年代:明嘉靖 尺寸:長72.2厘米 估價:20萬至30萬港元 特色:笛子常見於中國民歌及戲曲,是古老的中國樂器。史前時代多用鳥獸長骨製造,後來發展至以竹或木製作,少有完整傳世。此品笛聲清遠透潤,常見於崑曲演奏,至今仍可完整發音演奏(邦瀚斯提供)
嘉靖癸丑(1553年)趙高子銘王之渙詩崑笛——年代:明嘉靖 尺寸:長72.2厘米 估價:20萬至30萬港元 特色:笛子常見於中國民歌及戲曲,是古老的中國樂器。史前時代多用鳥獸長骨製造,後來發展至以竹或木製作,少有完整傳世。此品笛聲清遠透潤,常見於崑曲演奏,至今仍可完整發音演奏(邦瀚斯提供)
耀州窰青瓷人面塤——年代:宋或更早 尺寸:長7厘米 估價:7萬至10萬港元 特色:塤是中國古老的吹奏樂器,多以骨、土等燒製,前後分別設有3及2個氣孔。此塤或為游牧民族傳訊所用(邦瀚斯提供)
耀州窰青瓷人面塤——年代:宋或更早 尺寸:長7厘米 估價:7萬至10萬港元 特色:塤是中國古老的吹奏樂器,多以骨、土等燒製,前後分別設有3及2個氣孔。此塤或為游牧民族傳訊所用(邦瀚斯提供)

【明報專訊】中國音樂歷史源遠流長,古董樂器也有不少藏家珍而重之。這類珍品不但可用眼睛品賞,還可以用來彈奏、用耳朵欣賞成百上千年前的音韻。不過,不知是否香港拍場缺乏知音,中國樂器一直未有成為獨立的拍賣門類。最近,有拍賣行破天荒舉辦一個中國音樂藝術專場,可能是香港史上首場以中國音樂藝術為主題的拍賣會。

香港邦瀚斯於12月舉行「八音克諧:中國音樂藝術片羽錄」中國藝術品拍賣會,涵蓋數千年來的中國音樂藝術,上至青銅時代下至當代樂器,拍品包括上古的甬鐘、古琴、鼓及崑笛。

在中國歷史長河中,音樂在禮制、社交和消遣層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邦瀚斯中國古董藝術部專家唐冶說,拍賣市場一直有拍賣中國樂器,例如唐代以來的古琴、先秦的青銅樂器等,可是中國樂器一直未有成為拍賣市場的一個獨立門類,甚至還沒有任何專場是以中國音樂藝術為主題。他說這次的拍賣會十分可貴,相信是本港首個以中國音樂藝術為主題的專場。

價格取決出處 非愈老愈值錢

當代優質的中國樂器價值不菲,經精工打造的二胡售價可達10萬元以上。古董樂器又如何打價呢?哪種樂器的價值會較高?唐冶解釋拍賣市場目前常見的樂器有先秦青銅樂器、古琴和清代的皇家祭祀樂器。他指價格不太受生產的時代影響,並不是愈古老愈值錢,而是取決於樂器的出處。官造、來自皇家的樂器一般會比民間使用的樂器價格高。

古琴今天仍實用 音色影響價值

買二手樂器一般是功能先決,要求可以正常地彈奏。而拍場上的古董樂器,能否彈奏是否提升價值的考慮因素呢?唐冶解釋,最主要是取決於樂器在今時今日是否仍有實用價值。比如說,青銅樂器在今天已經沒有太大的實用演奏價值,所以能否彈奏其實影響不太大;至於古琴,今天仍是實用的樂器,音色會對價值有相當大的影響。不同樂器使用不同物料,使用絲、木製作的有古琴,竹製的有笛,土製的有塤,而使用金屬製造的有鐘。古董樂器當然要小心保養,例如木製的樂器要防潮和避免碰撞。唐冶提醒,經常演奏、避免積塵,也是令樂器保持狀態的不錯方法。

建立收藏系列是重要的學問,古董樂器也不例外。唐冶說收藏家需要對中國音樂史有一定了解。「不同地域有各自的音樂種類,也就有不同款式;不同年代也有自己的樂器。」例如周代以青銅製的甬鐘聞名,而拍鼓是在西漢時由西域傳入中原。他說樂器收藏主要有兩個出發點,「一是實用價值,二是歷史價值。如果是經常彈奏的實用樂器,音質是首要考量;如果是想呈現一個完整的音樂史體系,多樣化便是第一要素」。如果在家中擺放不同年代、不同款式的樂器,便有如一個小型樂器博物館,趣味盎然。

中國樂器款式眾多,唐冶特別介紹古琴和甬鐘。古琴在中國傳統樂器中居於首位,包含中國3000多年的文化、哲學、宗教和美學。2003年,古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之一。儒家認為古琴是上古賢王仁義禮智的體現。它亦被認為是修身養心治國平天下的道器,所以演奏時有不少嚴格規範,例如要盡量在清靜環境下進行。

藏家宜了解中國音樂史

今次拍賣會中亮相的明代嵌黄花梨紫檀「太古元音」仲尼式百衲琴,琴身以各式木料切成六角形薄片貼飾表面,用料包括黃花梨、紫檀及黃楊木,此製法稱為「百衲」。另外,用青銅製造的甬鐘也充滿學問。鐘是中國禮樂中最重要的樂器,頂端有柄的稱為甬鐘。編鐘則是由多個不同款式的鐘按大小排列,懸掛在一個鐘架上。考古只曾出現少數西周早期的甬鐘,今次在專場亮相的西周早期雲紋甬鐘,屬同類款式中已知最古老的其中一例。

■「八音克諧:中國音樂藝術片羽錄」拍賣會

日期:12月1日

地點:香港金鐘太古廣場1座20樓 香港邦瀚斯拍賣廳

查詢:bit.ly/2KfJw7F

文:呂一心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 feature@mingp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