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楊雅馨
圖片 : 臺北榮民總醫院提供
在臺北榮民總醫院的「大德病房」,每當醫師、護理師巡房時,總有隻黑狗靜靜跟隨,用牠寧靜平和的眼神溫暖每一位住院病人與家屬。牠是拉布拉多犬「歐巴」Oba,今年8歲,在北榮大德安寧病房已服務4年多,不但是安寧照護團隊一員,甚至擁有專屬職員證和工作證。
「2016年,第一次有輔助治療犬來到我們病房。」北榮安寧緩和護理教育師、也是治療犬Oba的照顧者(Home媽)劉曉菁回憶,當初有位病患家屬擔任台灣導盲犬協會的寄養家庭,她的鍥而不捨加上台灣導盲犬協會積極與院方洽談、到病房演講,才讓輔助治療犬從2周一次、每次2小時的活動性質,到2019年正式駐點,而Oba也是全台第一隻駐點安寧團隊的輔助治療犬。
為什麼等了近3年?劉曉菁說,「病人的安全為最首要的顧慮,」擔心狗狗的吠叫聲會驚嚇病人、家屬,萬一咬了病人身上的管路,傷及病人又該怎麼辦?太多擔憂讓她們裹足不前。
更何況安寧病房裡的病人身心承載著許多不安元素,不論是疾病的病痛、情感的羈絆…「動物輔助治療究竟有多少療效,當時我還真不清楚。」她說。
陪癌末爺走完人生,給開刀病童勇氣
然而Oba的出現,卻讓刻板印象有了改變。Oba是隻訓練有素的導盲犬,但由於牠走路出奇地慢,完成訓練後遲遲找不到步調一致的視障配對者,才「轉換跑道」成為輔助治療犬。
或許正因為這項特質,讓Oba成為病房裡安定的力量。劉曉菁回憶,有位8歲男孩先天性脊椎側彎,問他開過幾次刀?男孩靜默後淡然地說:「已經超過10根手指頭。」
然而,小男孩面臨再次手術,卻提出「Oba陪他走到開刀房」的要求。為此劉曉菁特別買了雙牽繩,手術當天兩人牽著Oba走在病房走廊上,邊說、邊笑、邊打鬧的緩緩從病房走向開刀房,撫慰了男孩心中的不安,「Oba給他勇氣的力量!」
▲輔助治療犬Oba陪伴8歲病童至開刀房(右),兩人雖在開刀房前分手,Oba仍在房外守候(左)。
▲術後在劉曉菁陪伴下,Oba與病童到外頭散步。
還有一位80多歲癌末爺爺,當時已處於彌留階段,靜靜躺在病床上,家屬對劉曉菁說:「爸爸很喜歡狗,能否讓Oba探望爸爸?」當劉曉菁輕輕在爺爺耳邊說:「Oba來看您了…」爺爺的手輕碰觸了Oba,也許是Oba的毛髮、也許是正常的生理反應,爺爺的眼皮動了一下,接連2天的短暫互動,爺爺安祥地離開了。
劉曉菁說,狗狗有很強的記憶力,也擁有跟人類一樣複雜的情緒、溫厚的情感。即便跟Oba說:「爺爺走了,叔叔、阿姨們都回家了,你不要再往那病床去,但是Oba連2天還是跑到那病床旁探了又探,再三確認。」
治療犬上工有SOP,互動中得到療癒
身為第一代輔助治療護理師的劉曉菁表示,輔助治療犬在國外行之有年,在日本則稱為「勤務犬」,但直至今日仍有許多人認為治療犬出現在醫院是不對的、擔心感染等問題。事實上,Oba進病房前得先做好前置作業,包括院前先在外頭上廁所,然後吃早餐、刷牙,逆著梳毛30分鐘、擦拭腳掌、穿上工作背心,整理好服裝儀容才能到病房。
到達病房門口,Oba需等待指令,直到劉曉菁說「ok」,牠才會走進病房。不僅如此,與病人互動前後,不論是Oba、病人、家屬都得做好清潔工作,若Oba需要到病床上陪伴病人時,也會在床尾鋪上專屬Oba的床單,在地上放置小階梯,讓Oba走上去,而非貿然跳上去。
對病人、家屬來說,有輔助治療犬的相伴,可以讓病房增添生氣、活力,狗狗能觸動人類最深的情感,更因牠溫暖的眼神、自在的互動得到療癒。
目前除了北榮的Oba,2023年8月羅東聖母醫院也有輔助治療犬Jungle報到,成為安寧病房、兒童病房與失智老人照護中心的一員,也是宜蘭第一隻治療犬。劉曉菁欣見這樣的改變,「希望更多的醫院、更多的病房、更多的團隊一起加入。」
BOX:Oba小檔案
姓名:Oba
出生:2015年
品種:拉布拉多犬
性別:男
嗜好:游泳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