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已到了 7 月尾,且 7 月份又的確有幾張相當出色的歐美專輯,不過以下的選擇,均是 4 月至 6 月的出品,就當作是 2022 Q2 的小結吧——編輯部較為有感覺的其中 5 張專輯。Q1 的可看之前那篇。
700 Bliss《Nothing to Declare》
700 Bliss 是 DJ Haram 和 Moor Mother 的組合,數年前她們推出的《Spa 700》是張 EP,新作《Nothing to Declare》則是正正式式的 debut album 了。無論你是否認識這兩位音樂人都好,都可視專輯內的 skit 之一〈Easyjet〉為一個幽默(怨婦式)的途徑(自嘲?),去了解 700 Bliss 大概在做些什麼:「it’s just so dark… 700 bitches lost in society’s shit」,暗黑的,同時又載著很多社會議題,聽一兩遍不容易理解當中的意涵。
要在短評裡剖析 700 Bliss 涉獵的內容是不可能的,相對簡單直接的可留意〈Anthology〉,以 Techno 節拍講 Black Dance(黑人舞蹈),暗暗指向西方社會的文化挪用問題,而這某程度上也是專輯想要探討的其中一個議題。不過,即使你單聽音樂,也不難被專輯從頭到尾暗黑得來強悍的低頻節拍、rapping 所吸引著(像在聽 Punk 或 Noise 音樂)。《Nothing to Declare》16 曲短短 38 分鐘,但全程佈滿驚喜,像不費吹灰之力便把不同時代、地域和種類的樂風共冶一爐而不著痕跡,你很難估計下一秒的走向,人聲處理、效果更是豐富多變,聽聽開首與 Lafawndah 和 Orion Sun 合作的兩首,你大概已明白專輯何以聽起來那麼刺激了。
Anteloper《Pink Dolphins》
Anteloper 是小號手 Jaimie Branch 和鼓手 Jason Nazary 的樂隊,之前曾發表過《Kudu》和《Tour Beats Vol. 1》兩張專輯,都是近幾年的出品,但其實二人已在不同場合合作接近廿年,是「老拍檔」了。新碟《Pink Dolphins》,或者說也是 Anteloper 的特色之一,就有如封面設計——手繪加數碼後期製作,聽起來還是很「有機」,但潛伏了一些電子元素在其中。專輯由大名鼎鼎的 Jeff Parker 監製,他也有在專輯中參與一些演奏、混音工作。
強要分類大概是 Jazz,但有些作品其實又不是你能想像的 Jazz 形態,譬如〈Earthlings〉便由 Jeff Parker 的 4-bar loop 展開,緩緩的節奏鋪疊上小號、結他演奏,迷幻到飛起。他們對外介紹專輯時,還會說「We’re both coming from punk!」,告訴大家當中的音樂也藏著 punk 的精神,那份粗糙、緊湊的程度,就有人拿來與 Miles Davis 的 Jazz fusion 時期的作品相提並論。 Jason Nazary 甚至會告訴你 Autechre 的音樂是其中一個靈感泉源。《Pink Dolphins》僅 5 曲,前 4 曲相對短,但壓軸的〈One Living Genus〉則長達近 15 分鐘,也是專輯裡電子元素最顯著的一曲,太空迷幻的風格帶著點點異域色彩,而這些精彩的大融合所展現出來的流動感、流麗度,便是 Anteloper 最讓人拍案叫絕的地方。
Deliluh《Fault Lines》
原紮根於加拿大多倫多的四人樂隊 Deliluh,近年轉移了陣地,遷到歐洲發展,遊走馬賽、柏林兩地,作品也因此沾上了不少歐洲氣息。其中兩名成員後來決定返回加拿大居住,於是新碟《Fault Lines》所聽到的 Deliluh 就變成了二人組,風格本已轉變不少的他們,新作品也隨人數減半,變得更為簡約、精煉,又有了另一個面貌。這個轉變是有跡可尋的,去年樂隊發表的 EP(單曲?)《Amulet》,當中分成了〈Amulet A〉和〈Amulet B〉兩部分,前者由原裝四人陣容演奏,後者則是新碟的二人組合,相互對照之下,便能預視新碟的風格走向。
過往的 Deliluh 簡單來說就是一支 Post Punk 隊伍,到了《Amulet》,就顯得更加著重氣氛的營造了。《Fault Lines》的風格就是〈Amulet B〉的延續(此曲亦有收錄在內),仍有 Post Punk 的線條和形態,但注入了更多 synth 電子元素,節奏聽起來很機械化,加上 Kyle Snapp 充滿 Gothic 色彩、讀白般的陰沉演繹,營造出冷酷甚至略帶詭異的氛圍,部分作品在色士風、提琴的引入下,更有點點 Post Rock 味道。背後所指向的,是對疫情初爆發時的焦慮不安,Deliluh 這些層次分明的作品把這種情緒不保留地表現出來。
Daniel Rossen《You Belong There》
Grizzly Bear 結他手 Daniel Rossen 的首張個人專輯《You Belong There》,當然無可避免地有 Grizzly Bear 的色彩,但同時也佈滿個人特色。尤其現在的他似乎已不再有任何商業上的考慮,新專輯就更能「豁出去」,以更為繁複的編奏、不那麼流行的曲式,盡情表達自己所想。
大部分作品以他綿密的結他 fingerpicking 作為主軸,再配以充滿戲劇性的敲擊部分,以及美到窒色的和唱所組成,琴、管樂等則適時巧妙地融入。多種成份放在一起,又能在出色的編排下,做到豐富而不雜亂的效果,甚為難得。專輯帶來陣陣古典、民謠氣息之外,甚至不乏即興爵士元素,如〈Tangle〉便頗讓人驚喜。新碟表達了 Daniel Rossen 從紐約市移居到 Santa Fe 的一些體會和感想,告別繁華鬧市,遷到人煙相對稀少的地方,有了更多和大自然接觸的機會;於是,歌曲也圍繞寂靜、虛無、無常,以及當下如何在美好回憶與不確定的未來之間徘徊,流露著憂慮和期待同時存在的複雜心情。專輯整體聽起來還是較為陰鬱,直到尾聲才如現了曙光般,帶來溫暖的感覺。
The Smile《A Light for Attracting Attention》
Radiohead 的 Thom Yorke 和 Jonny Greenwood 加上 Sons of Kemet 鼓手 Tom Skinner 組成了 The Smile,首張專輯《A Light for Attracting Attention》卻還是那麼 Radiohead,或至少,讓人想起很多 Radiohead 過往作品的美好時刻。譬如有 Radiohead 後來常有的複雜、奇怪節奏(全碟半數以上作品是這樣,難以盡錄),同時又可以有〈Free in the Knowledge〉和〈Skrting on the Surface〉較為直接、有如《The Bends》時期的作品,如果你是標準 Radiohead 迷,必然聽得很有感覺。
但 The Smile 不完全是 Radiohead,隊中畢竟有位出色鼓手 Tom Skinner,他打出來的音色、整體的細緻度,甚至可以說更為講究,這種美學追求又和 Jonny Greenwood 的結他演奏彷彿一致,不會忽略微小處的調節。某程度上你可以說沒什麼突破,專輯整體也沒有很貫徹的主題(但歌曲仍言之有物),但那種聽來簡約實則複雜的編排,確實發揮到了一個極緻,而且歌曲沒有因此「走樣」,不會太遠離群眾,這更不簡單了。
按此了解更多 Overflow 音樂資訊
同埋 Follow 我哋社交平台:
Facebook:@overflowhk
Instagram:@musicoverflowhk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