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見山是山】尋人師:把山野失蹤者帶回家

風火山林

發布於 02月24日14:26 • suki@Breakazine

「人們常說『欺山莫欺水』,但其實山也不能『欺』。」

「其實不是年紀大的人,行山才會有危險;我們失蹤的山友好fit(健壯)的,整個行山隊最fit應該就是他。」郊野義務搜索隊CVST成員方惠蓉(Lillian)和盧國耀(耀哥),流露着略帶遺憾的神情,跟我們分享已逝世朋友的故事,而這亦是他們加入搜索隊的原因。

2022年七月,他們的朋友在山上練跑時失蹤,便聯絡了「郊野義務搜索隊CVST」(下稱搜索隊)。大概一星期之後,搜索隊在山上找到朋友的遺體,當時他的背包內還有水和糧食。「就是因為fit,他就獨自去跑山,可能想做時間(在目標時間內完成行山的路線),那時溫度達攝氏30多度,估計他很快就因中暑而離世了。」Lillian回憶道。另一位搜索隊成員謝富明(Tony)亦同意,山上有太多意外,是難以預計:「近來有些失蹤案件,都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令自己無法下山。」

這隊由山友組成的民間搜索隊,在2007年成立,源起亦是來自一宗山上的失蹤案件。2005年,休班探員丁利華獨自在西貢行山,懷疑因迷路而致電警方求助,據說在通話中講了一大堆意義不明的數字後,仍未能清楚表達位置,大叫「救命」後就斷線,從此下落不明。甚至因為這宗失蹤懸案,在山界出現了能進不能出的「西貢結界」之傳說。當時有一班熱心的行山人士自發到山上搜索,他們其後亦參與過其他失蹤人士的搜索行動,當中部分成員日後就成立了搜索隊。

叫人無語的是,搜索隊真的有一種「市場需求」。過去三年,消防處共接獲1500宗(於郊野公園範圍內)的攀山求救事故,當中有20人死亡。警察、消防處、民安隊和飛行服務隊多個公共服務團體,多會在主要道路和空中搜索;而搜索隊則會補位,專門往小路叢林尋找。Lillian表示:「如果有新的案件,在黃金72小時內,失蹤人士有較大的生還機會,我會特意請假去搜索。」至於在短時間內未能找到失蹤人士的案件,搜索隊會在公營機構停止搜索後,繼續到山上尋覓:「總之未完就未完,大家有時間就會再去找。」耀哥說。

大山尋人如大海撈針

訪問當天,搜索隊其他隊員便在大埔滘自然教育徑搜索一名失蹤逾五個月的男子,發現到一具人骨,惟死者身分有待查證。Lillian強調,找了這麼久,只因在山上找人真的如大海撈針:「山這麼大,又沒有(失蹤人士的)位置座標,找人真的只能講緣分。」山上密林茂盛,搜索隊成員穿越的又往往是非正式的山徑,就需要用到行山杖、開山刀、剪刀來「爆林」。然而,單單有工具也不足夠,還得運用五感來觀察風吹草動,才能增加成功的機會。

很多時候,失蹤人士若已離世,搜索隊要靠屍體的腐臭味,才能找到其倒斃位置。這種腐臭味,Tony聞到過一次,那是他第一次參與搜索工作的經歷:「那次(失蹤人士)已經失蹤了十多二十天,我被安排陪家屬上西貢擔柴山,沿着他的行山路線搜索,最終在家人體力不支、準備收隊下山時才收到其他隊員通知,成功找到了。」他推斷,當時正是因為強烈的氣味,令搜救隊成功發現失蹤人士。幾天後,Tony回到現場參與「重組案情」,推斷案發的原因和路線,卻仍然在現場嗅到那一陣難以忘懷的氣味。「雖然事情已隔了幾天(遺體已不在現場),但腐化後身體的水分、腐肉的味道仍在泥漿裏面,味道是很⋯⋯不是鹹魚那麼簡單⋯⋯酸、餿、臭,真的很不舒服。尤其是你知道曾經有個人在這裏離開了,聞到那陣味,是屬於他的味道,心理是需要調整一下。有點害怕,又有點不安⋯⋯回家後要馬上洗鞋洗衫。」

回到現場不無難受,但能歸納出意外路線、位置、過程等經驗,實很有助將來的搜索。「那一次,我作為新手,帶着遇難者的家人,覺得背負了頗大責任,」Tony說。「但對第一次參與的我來說,(成功找回失蹤人士的遺體)是頗大的鼓舞。」

勇士也有懼怕時

雖然Tony牛高馬大、行山經驗豐富,但參與搜救的心理壓力,其實並不小。「每次參與搜索時,如果覺得那位失蹤人士很有機會已『離開』了,我都會覺得驚。如果真的找到了,那會是怎麼樣的情況?」另外有一次,他在大埔牛牯嶺搜索,需要走一條較隱蔽的路,「其實那條路一直行就是和合石墳場,雖然日光日白,但因為沒有人,又比較陰暗,我就一直想,如果失蹤者真的出現在我面前,怎麼辦呢?」

搜索期間心情難免忐忑不安,Lillian就強調,在山上保持「平常心」很重要:「我們會聊聊那個失蹤案件,討論他會如何走,哪裏會有更大機會找到。如果太嚴肅,找到失蹤者的當下,可能會處理不到自己情緒。放輕鬆一點很重要,因為人的反應、感應力,在輕鬆的時候比較敏銳。心情過於凝重時,你可能較難聽到聲音、聞到味道,或者發現有草被人踩過。」

事實上,在搜索隊接到的所有求助個案中,只有約兩成個案能夠真的找到失蹤人士,Lillian和耀哥更是沒試過在山上成功找到人;但他們還是花時間花力氣,協助尋人的工作。Lillian說:「平時我們行山,行完一次就算。但參與搜索的話,可能每個星期都會去,還往往要多次在同一個位置繞來繞去,從來未試過對一座山如此熟悉,感覺就像回家一樣。」付出了精神和體力,可能也會功敗垂成,但這過程對於搜救隊來說,仍然值得。

「我想事主無論是自己不小心走錯路,或是有其他原因失蹤也好,不論是生是死,最重要是能找回來,」Tony說:「將心比己,如果自己的家人不見了,不論是否仍然在生,都會想找到吧!」Lillian十分同意:「起碼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當劃上一個句號。」

深明山高林暗

但無論大家如何努力和有心,其實心底最想的,都是毋須搜索隊「出動」吧。無論對山有多熟悉,幾位都一致認同,山仍然危機四伏,不能鬆懈。

「真的不可以低估某些路況,」耀哥解釋說。「我們平常會走一些穿林路,當多人走了,你便能夠看到整條路;但是雨天之後,雖然還是同一條路,但可能忽然多了很多陷阱,例如有些草承受不到重量,踏下去可能會被(草堆)纏繞住。」

Lillian補充:「無論你體能有多好,『爆林』有多厲害,(遇上危險的時候)其實都不太幫得上忙。所以建議行山人士定時分享自己的位置和座標,如果你真的不見了,都知道你最後所在的位置,縮細範圍,找到的機會就大很多。」Tony亦分享:「加入搜索隊之後,我才學會用多幾個應用程式來看地圖,我以前都是用Google Map,以為在上面看到有路就能走,但去到發現某些路,根本不是人行的!」

「人們常說『欺山莫欺水』,但其實山也不能『欺』。」Lillian說的一句感言,實在是最好的總結。

文/suki@Breakazine

攝/sin@風火山林

註:「見山是山」為Breakazine與風火山林合作項目,文章內容原刊於第75期《Breakazine》。

▼ Follow 風火山林

Website:https://hikingwindfire.com/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hikingwindfire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hikingwindfire.hk/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