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如何煮出「日本級白飯」?料理專家教你6步驟:掌握「2個10分鐘」,Q彈不濕黏超好吃白飯秒上桌

良醫健康網

發布於 05月10日01:00 • 許邦妮
土鍋煮飯之所以會好吃的原因,與升溫的過程有關。

約末在二十年前,台北林森北路的條通裡,有一家由旅台日本人口耳相傳、白飯很好吃的店。除了白飯,炸可樂餅、馬鈴薯燉肉這些常見於日本家庭餐桌的家常菜,也做得特別好。住在林森北路附近的那幾年,我時常會為了想吃一碗好吃的白飯,而在晚餐時間拜訪。

在我自己的小教室裡,不管上課內容是什麼,白飯是一定會有的。每次飯煮好、揭開鍋蓋的瞬間,同學們都會發出開心的歡呼。平時減醣的同學,也會把這一天當作犒賞自己的「爆醣日」,吃上一大碗白飯。某天教室下課,我一邊收拾廚房,突然想起了那家隱身在條通裡的小店,不知不覺物換星移,想到自己也成為可以煮出好吃白飯的人時,感覺特別開心。

在我的教室裡,我設計了一堂和食基礎課程。在這堂課上我會花很多時間,跟大家分享「煮白飯」。白飯是台灣人的主食,對米食的喜愛深植在我們的DNA裡,我們的稻米種植技術非常精良,在我返台之後,也嘗試過許多不輸給日本的白米。如果可以煮好一鍋飯,我覺得會是一件特別好的事。

「はじめちょろちょろ中ぱっぱ、ジュウジュウ吹いたら火を引いて、赤子泣いてもふた取るな。」這是一段流傳已久,日本傳授煮飯技巧的傳唱。意思是,一開始小小火、中途轉大火,等到鍋子開始大冒蒸氣把火熄掉,燜飯時就算孩子哭了也不揭開鍋蓋。不過這段傳唱中的火力調整,與現在使用土鍋與瓦斯爐煮飯的火力前段大中段小不同。主要的原因是,在沒有瓦斯電爐的年代裡,先人煮飯使用的是大灶與鐵釜,鍋具導熱的特性不同,配合鍋具特性火力也需要隨著工具改變進行調整。

台日兩地、農村時代煮飯使用大灶與鐵釜,後來進入電子時代,有了早期留學生必備的大同電鍋,現在更有價格昂貴的日系電子鍋。這幾年煮飯又流行使用瓦斯爐搭配鑄鐵鍋、土鍋。除了鍋具,坊間還有著各種煮好米飯的都市傳說,加食用油、加冰塊、使用熱水。小小一碗白米飯,有著各式各樣的偏方,這些五花八門的方法傳說,或許不一定正確,但是我想它們代表著以米飯為主食的人們,渴望吃上一碗好白米飯的心願。

材料( 5 人份)
精白米……400g
水……480 ㎖( 1.2 倍)

共學筆記

在逐步分享煮出美味白飯之前,我想先跟大家分享生米煮成熟飯的條件:

白米在充分浸泡吸水之後,維持九十八度二十分鐘,就可以讓白米的澱粉糊化。

簡單的說意思就是:

只要烹煮時的溫度維持在九十八度,持續二十分鐘,白米也就會變成白飯了。

因此,我把煮飯的順序簡化成以下步驟,並拆解說明之:

  • 事前準備:洗米→浸泡→瀝除多餘水分。
  • 烹煮:點火加熱→達到糊化所需的九十八度→ 維持九十八度十分鐘→熄火後,以接近九十八度燜十分鐘。
  • 熄火之後:開鍋蓋翻拌米飯。

● 洗米

洗米的「洗」這個動詞,在日文寫作「研ぐ」。研磨的研從字面上看,洗米這件事似乎需要用點力氣。早期稻米的精米與保存技術不夠好的時候,的確是要稍微花點力氣,洗去白米表面的髒汙,創造一點傷口,以利白米吸水。但是隨著各種技術精良化,現在的白米已經不需要用力去洗它。相反的在清洗白米的過程中,力求輕柔迅速,洗米目的是洗去表面多餘殘留澱粉,而非破壞它。

除了動作要輕以外,第一道洗米水要盡快捨去。乾燥的白米在一碰到水時吸水能力最好,為了避免白米將渾濁的澱粉水又吸回去,動作要快些。洗米至多洗四~五次即可,不需要洗到洗米水變清水

● 浸泡→瀝除多餘水分

白米的吸水飽和約為二十五%~三十%左右。意思就是乾燥的白米不管泡多久,吸收的水分至多不會超過三十%。浸泡時白米吸水的速度與溫度有關。概略的說,氣溫在十五度左右,置於室溫時約為兩個鐘頭;氣溫升高至二十五度,可提前至四十分鐘; 而放置於冰箱中約五度左右時,則需要大概兩個鐘頭。充分吸水的白米表面會從略帶透明的白色,轉變成均一的全白,外觀接近糯米的樣子。泡好的白米置於濾網上,蓋上濕潤的毛巾避免表面乾燥,充分瀝乾水分後,加入一・二倍重量的水,進行加熱。

根據季節的不同,浸泡的時間也不一樣。如果是隔天早上要烹煮的白米,夏天可以放在冰箱中浸泡,起床瀝乾後加水再煮;冬天則直接使用附贈的量杯以一比一的水量比例放在電鍋中,善用預約功能,起床時就有煮好的白米飯。

● 點火加熱→達到糊化所需的九十八度

泡好白米,在瀝乾水分後,加入所需的清水,就可以進行烹煮。

土鍋煮飯之所以會好吃的原因,與升溫的過程有關。米飯要好吃,除了口感還有甜味與激發食慾的香氣。白米中澱粉的醣在經過四十~六十度這個溫度帶時,會轉換成糖,在接近八十度時會產生游離氨基酸。

而為什麼使用土鍋可以讓米飯好吃,主要的原因就在於土鍋的蓄熱能力強,溫度爬升慢,比起使用其他溫度爬升快的鍋具,土鍋可以延長讓米飯變甜的時間。但也不是說這個時間愈長愈好,過長的溫度爬升,會讓表面糊爛,盡量控制在八~十五分鐘之內完成(時間差與土鍋大小、烹煮分量有關)。

從常溫將水加熱至沸騰這階段的所需火力,通常會是瓦斯爐標示中火的最大,但又不超過鍋具外緣為佳。建議大家可以在煮飯時計時,參考沸騰時的所需時間(八~十五分鐘之內),下一次再煮飯時,針對自己爐具的火力進行微調。

● 利用最小火力、維持九十八度的第一個十分鐘

隨著溫度上升,鍋中的液體會沸騰,水的沸點在一大氣壓下是接近一百度,當土鍋中的液體開始沸騰時,也就表示,這個溫度已經達到滿足米飯澱粉糊化的九十八度了,此時我們借助土鍋優秀的蓄熱能力,將爐火轉到最小,就可以簡單的維持這樣溫度達十分鐘。

但當鍋中液體開始沸騰時,如果是把火調小也無法阻止液體溢出鍋時,這時候可以稍稍打開鍋蓋,降低液體溢出,此時鍋內最好的狀態,應像一鍋非常濕潤但是沒有水、米粒分明的粥。

● 熄火、利用餘溫維持九十八度的第二個十分鐘

在持續加熱十分鐘後,鍋中用來幫助熱傳導的水分也都差不多煮乾了,此刻如果開火繼續加熱,少了液體的幫助,持續的熱源只會讓米飯從邊緣開始乾燥甚至燒焦。所以熄火,一樣藉助土鍋優秀的蓄熱能力燜個十分鐘,將米飯從內到外都燜至均一的狀態。就完成了使用土鍋煮飯的過程。

最後,打開鍋蓋,以不破壞米粒完整的方式,溫柔的翻動煮好的米飯,幫助底層多餘的水氣蒸發,也避免鍋具的高溫讓底層與邊緣的米粒過度乾燥而導致沾鍋。

● 離火之後:開鍋蓋翻拌米飯

剛煮好的白飯如果放置不理,土鍋的溫度高很容易讓米飯黏在鍋子上,輕柔適當的翻拌,除了可以避免黏鍋,也可以讓多餘的水蒸氣散出,避免中間層濕黏。將米飯移到其他容器中保存是更為講究,不過最好最好的還是煮好馬上送進肚子裡,剛煮好的白飯最最好吃了!

延伸思考
如同土鍋白飯與出汁,是學校教給我們的第一件事,我自己的共學教室中,每年秋天也會有一堂課,從最基礎的土鍋白飯與出汁,帶著大家進入和食的世界。隨著開辦的次數多了,累積一些問題,我整理成Q&A當作本篇的延伸思考。

Q:土鍋與鑄鐵鍋有什麼差別?

A:土鍋與厚的鑄鐵鍋都具有優秀的蓄熱能力,這兩者差別在於,土鍋會呼吸。因為材質上的特質,所以在烹煮與保存的過程中,巧妙的調節了水蒸氣對米飯的影響。我把它用一句話說明⸺可能有點抽象不過我覺得滿貼切的⸺「土鍋煮的飯有靈魂」。使用鑄鐵鍋時,比較容易產生的問題是,水氣特別容易集中在底部中心,導致底部的米飯略略顯得濕黏,而最上面那層米飯會比較乾。

Q:以電子鍋可不可以煮出好吃的白飯?

A:實不相瞞,我自己私底下也很常用電鍋煮飯,我的電鍋用了快十年,是個一千塊左右,只有基本功能的電鍋。一般電子鍋煮一鍋白飯的時間,依照品牌差異大概是五十~六十分鐘左右。這個時間便包含了白米浸泡的時間。所以如果用電子鍋煮白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夏天的米飯差別不大,但冬天就好像會比較硬一點點。那是因為冬天的水溫低,米粒完成充分浸泡,需要比夏季更長的時間。建議可以先將白米充分浸泡之後,以精準的水量加上不包含浸泡的快煮行程烹調。我想會有助於提升白飯的美味。

Q:白飯的保存

A:如果可以的話,通常我只吃現煮的白飯。分量會依照每日對米飯的需求進行微調。特意煮多的時候,我會在煮好時就關閉電鍋的電源,或者從土鍋中移至保存容器中,避免保溫時米飯變得乾燥,吃剩的白飯會以其他方式加工,例如炒飯,或是重口味的燴飯等。如果是大量烹煮需要冷凍保存時,趁熱裝進可微波的保存容器中,趁熱的原因是熱米飯在降溫時會在容器內產生水蒸氣,有利於微波加熱時米飯不要變太乾。

Q:飯櫃的選擇

A:「飯櫃」其實是日文漢字,唸作「めしびつ」。比起網路上常見、沒有上漆的木製飯櫃,我選擇的是陶製的。陶製的不會有雜味產生,不會發霉、不占空間, 不需費心保養,還有一個極好的功能是,可以直接微波加熱

Q:煮飯時水量的調整

A:前文中煮飯時的水量要求為一・二倍,但是這個一・二倍是可以調整的。煮飯時的水量,大家如果有仔細閱讀,會發現並不在生米煮成熟飯的條件中,極端的說,煮飯不一定需要加水。例如我們煮油飯或者紅豆糯米飯時,只需不時的在蒸煮的過程中,酌量打開鍋蓋補充一點水,保持前期米飯的濕潤,就可以把飯煮好。很多地區的米食烹調也是以蒸氣加熱的方式進行烹煮。我們在煮飯時添加的水量,除了提供局部米粒糊化時所需要的水,最主要是用來幫助升溫時所需的溫度傳導。所以飯沒煮好,跟水量的多寡沒有絕對關係,但會影響口感。

我的習慣是新買來的米,先以標準的水量烹調一次,依照口感需求,微調五~ 十毫升水量至自己喜歡的口感。也就是說,每種米會需要依據特性與保存新舊等差異,在烹煮時以水量進行微調。

最後分享一個有關煮飯的小祕密:煮飯時沸騰前是可以打開鍋蓋的,不同品種的白米也可以嘗試混搭。

回想一下前篇的這兩句話:

點火加熱→達到糊化所需的九十八度(盡量控制在八~十五分鐘之內完成)。
只要烹煮時的溫度維持在九十八度持續二十分鐘,白米也就會變成白飯了。

前段加熱主要的目的,是將爐子上(包含鍋具)所有東西都達到足夠把飯煮熟的九十八度。厚度較厚的土鍋,以三合(* )大小來說,在正確的火力下應該都會超過八分鐘, 溫度才達到我們要的標準。而那些容量小,厚度薄,甚至露營時使用輕便的鋁鍋、鐵鍋、平底鍋等其他鍋具,可以在煮飯時,減少水量、開鍋蓋或者調整較小火力, 等到溫度達到我們要的九十八度時,再蓋上鍋蓋就可以了。

* 一合就是我們俗稱的一杯米,一合米的重量為一百五十公克。

本文摘自《山坡上的料理小教室》,有鹿文化出版。

責任編輯:林勻熙
核稿編輯:曾耀儀

書籍介紹

山坡上的料理小教室:從土鍋白飯、取出汁,到三餐四季的基礎和食,48則主理人的共學筆記
作者: 許邦妮
出版社:有鹿文化
出版日期:2024/04/12

作者簡介
許邦妮

本名許孟菡,一九七五年生,畢業於東京すし和食料理専門学校研究科。
世田谷台所料理教室&雜貨店主理人。專業中日譯者,從事飲食相關、食譜翻譯十餘載,譯有《京都家滋味:春夏/秋冬廚房歲時記》套書(有鹿文化)《自製無添加的「魔法調味料」》(大境)《白崎茶会の発酵定食》(出版菊)《初學者的日式家常菜教科書》(大境)《飲食的科學135個「為什麼?」》(大境)等書。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1

  • ◼️🪶Gealbhan個阿爺
    哈日哈到咁嘅地步,其實死咗去更好
    05月10日07:30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