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運動

逼迫自己練習的自我挑戰 – 吳慧琪 KIKI

Run Wow 跑者世界

發布於 06月07日04:06

香港跑圈最近掀起了一股小熱潮,在社交平台上每多一個追蹤就會多跑一米步的挑戰,這就是吳慧琪(Kiki)在一個月前開始的短片系列。去年末才完成半馬比賽的她有更大的期望,希望能夠完成全馬的比賽,這也是她開拍這個系列的初衷。

活躍而開展的跑步生涯

從12歲開始越野和跑步運動,其實也是因為自己喜歡嚐鮮的性格。那時候學校舉辦班際環校跑,每班都要派幾個同學參加,想試一下的她就報名參加,後來成績不錯,老師便邀請她參加比賽,跑步生涯就此開始。

可能一開始是因為新穎,何以能夠繼續?「可能我比較活躍,喜歡四處走,不過最重要還是因為我可以完成。如果跑不到,我就不會跑了,因為跑步真的很累。」跑步跟其他運動相比,也是一個沉悶的運動,不像球類運動般可以追著球去玩,她說跑步帶來的樂趣是來自結果,其他運動則是偏向過程。「跑步之後可以保持身型,還有跑步完成之後的成就感。跑畢的成績好像很厲害,然後再進步、PB、進步,這樣的過程很有滿足感。」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 𝙆𝙞𝙆𝙞 𝘾𝙮𝙣𝙩𝙝𝙞𝙖 ごえき🏋🏻‍♀️🍬 (@kiki.cyn)

以往都是10公里的跑者,半年前終於第一次挑戰半馬比賽,這也是她至今唯一一次的比賽。初半馬跑出1小時53分鐘,這也是意料之外的成績,原本打算2小時左右完成,這個成績也激勵她繼續跑下去,繼續半馬,邁向全馬。對於初全馬,她已有目標,「年末打算再去台灣跑半馬,然後報名渣馬全馬!」

小挑戰引發的迴響

這次掀起小熱潮,Kiki沒想到有這麼多人加入挑戰。雖然喜歡跑步,對跑步也有成績的要求,但她沒有加入跑會,跑下去挑戰馬拉松的動力全靠自己,沒有外力鞭策,便想到此計。「因為我很想報名全馬,於是便找一個方法讓自己練習多一些。其實我也很懶,不會無緣無故出去跑這麼多公里。」以往有10公里的經驗,挑戰半馬尚可安慰自己是「跑多一點」,但全馬就不只是一點,而這個挑戰就成了她的外力鞭策。「台北半馬之後,我發現我需要外力推動,因為那時我有一個10日挑戰,我跟大家說我會連續跑10日,結果我又挑戰成功,比賽成績也不錯,所以這次想用這個方法練習全馬。」

在香港街跑練習馬拉松都是不少人的練習方法,從Kiki的跑步短片中,都能看到一些日與夜的背景。儘管陽光明媚的下午會有猛烈的太陽,她還是習慣在下午跑步,「有陽光錄片也比較好看啊!」系列至今十集,14公里的路線叫她最喜歡,那是從土瓜灣到西九文化區的來回線,路線難度不高,新手還能在西九文化區稍作休息的同時拍照,特別是在黃昏的時候,還能看到日落美景。「我很喜歡從紅磡海濱到尖沙咀海濱的那道橋,一邊是高速公路,一邊是海,很空曠很高,人也不多,我覺得那裡是很舒服的。」不過對於新手,這道橋就是最難的部分,「因為它是上落斜坡的路,其餘都是海濱平路。那條短片出來後,我才知道原來很多人都會跑那條路線練習半馬!」

挑戰開始至今一個月,高興的除了能夠督促自己多練習,還有鼓勵其他人加入,或者重投跑步行列。「很多Followers跟我說他們因為我所以開始跑步,最有印象的是其中一個Follower原本沒有再跑,但他見到我這樣慢慢跑上去,他也開始接著一公里跑上去,重新練回來。」

有趣的挑戰鼓勵了不少人運動,跑步教練和一眾跑友都紛紛加入,未來的集數也會有更多嘉賓,但有時候跟鮮有跑步習慣的朋友一起,可能更特別,「我約了一個更少跑步的朋友一起跑,他是主動跟我說想要挑戰的。很多朋友他們本身不喜歡跑步,但看了短片之後覺得很有趣,又可以挑戰自己,所以就主動請纓了!」當然不只是朋友,一眾Followers也覺得好玩,所以Kiki也正在計劃同樂跑,何時推出?敬請期待。

挑戰的長度沒有一個定數,當然,至少是全馬的42公里。人的極限其實很難說準,心態決定一切。「以前即使是10公里也會覺得很長,但是現在跑15公里也會覺得『咦?也不是很多,只是多一點點而已。』」多一點,多一點,就跑畢一個半馬。「希望練下去也可以覺得,全馬其實也是多一點點。」

跑步前後之準備

長跑本就是一種需要耐力堅持的運動,不如球類運動還能有其他物件分心,只能專心跑下去。作為一個業餘跑手,也沒有跟隨跑會練習,Kiki或許是新手跑者開始跑步的參考對象。新手該怎樣開始長跑,又怎樣堅持下去?「最初不要看成績、時間和速度,在街上先堅持30分鐘,就算很慢很慢也可以。或者跑3公里,然後每次加一點點上去。如果女生覺得跑步很辛苦或者很累,那就可以找一個跑伴一起,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新手跑者可以和跑伴選擇在哪裡開始,然後跑到一個二人想拍照打卡的地方,就像Kiki和朋友在14公里路線一樣,在7公里處的西九文化區拍照同時也能休息。

Kiki習慣在下午跑步,但在烈日當空下跑步,不少跑手都會關心會否變黑,這就少不免要塗防曬,「其實我有一點懶,也不會塗很多,如果真的太曬好強紫外光,就會戴運動眼鏡,或者戴帽,已經能夠阻擋大部分太陽光。」最重要的不只是防曬,這兩項防曬用具派上場就不需要瞇眼跑,因為瞇眼的時候會拉扯後面連著頭腦的神經,時間長了就很容易頭暈和頭痛。

跑步或會關注脫水的問題,神奇的是,Kiki通常都不需要補水。「試過一個人跑16公里,也沒有喝過水,都是跑完之後再喝。如果是新手,可能3至4公里就可以補一次水。」身體原本就可以不補水,而且跑步的時候也不想拿著它,當然還有想跑下去的心,「我不想停,想繼續跑下去。我也不會覺得口乾舌燥,跑之前我會喝幾口,口腔濕潤的情況下開始跑。」

減脂飲食在於心態

飲食方面絕對是運動的一大問題,不少人在跑步途中會側腹痛,飲食佔了很大原因。「跑步之前我都不會吃東西,因為很容易胃痛,後來我發現原來很多跑手跑之前都不會吃東西。」即使跑之前有進食,至少需要兩小時的消化才會再跑,早上或者下午跑步之前要真餓得很,便會吃能量啫喱。「早上6至8點比賽,那就更加不會進食,但如果要跑很長,那就會在起床洗臉之後馬上吃兩口包,衣服還沒換東西還沒整理就要先吃,這樣相隔比賽就大概有兩小時的緩衝。」

自喻運動狂的Kiki也是個嘴饞愛吃的女生,維持身形只能靠運動去消耗多餘脂肪,不會控制飲食,「我很少刻意吃低卡的食物,我很喜歡吃東西,我不會放棄飲食。但如果要減脂的話,心態是最重要的。」不健康的食物,Kiki會認為自己不喜歡吃,煎炸物、珍珠奶茶、汽水這些惹味卻易肥的食物,她會下意識覺得「因為我不喜歡,所以不會主動吃。」

跑步更讓她戒掉即食麵,疫情期間沒有跑步,一個星期可以吃4日,這也是唯一一款她覺得好吃而不健康的食物。「沒有出去跑步所以在家裡可以一個星期吃4天,重新跑步之後就會不想吃了。」跑畢回家,打開櫃子,看到一包包尚未打開的即食麵包裝,就是有一種想健康飲食的衝動。沒有特意逼迫,就是有一種奇怪的心態,「我穿著運動服,剛才跑完一段路,但是又看著它們……就是不想吃,我不是覺得它們肥膩或者高卡,就是覺得『我今天真的不想吃』。所以心態真的很重要。」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 𝙆𝙞𝙆𝙞 𝘾𝙮𝙣𝙩𝙝𝙞𝙖 ごえき🏋🏻‍♀️🍬 (@kiki.cyn)

跑步結束後,她也是如常人般吃飯,沒有特別控制。可能是家常便飯,街外便是湯飯,偶爾也會吃如米線的麵食,不會故意吃沙律或者只吃菜,「純粹是本身不健康的食物,就沒有想吃的心。」

立即追蹤我們的社交媒體,時刻緊貼最新資訊!
Facebook: https://bit.ly/3YSA24t
Instagram: https://bit.ly/3qRihpS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