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旅遊

清津峽3月雪景結合藝術 新潟隧道「天空之鏡」超夢幻

明報

更新於 2023年03月04日01:03 • 發布於 2023年03月03日20:30 • 旅遊
光之隧道——清津峽隧道內天空之鏡藝術裝置,吸引不少遊人慕名前往。(卓文慧攝)
光之隧道——清津峽隧道內天空之鏡藝術裝置,吸引不少遊人慕名前往。(卓文慧攝)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科幻空間——隧道內的第三見晴所Drops,帶五行中火與水的元素,也像一個科幻空間。(卓文慧攝)
科幻空間——隧道內的第三見晴所Drops,帶五行中火與水的元素,也像一個科幻空間。(卓文慧攝)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聽風的歌——MonET中庭放置了加藤Yu的期間限定藝術裝置particles,掛滿鋁片的圓筒形裝置,每塊鋁片都能隨風輕擺,只要風一吹,鋁片隨自然光線的照射而閃閃發亮,發出清脆的聲音。(卓文慧攝)
聽風的歌——MonET中庭放置了加藤Yu的期間限定藝術裝置particles,掛滿鋁片的圓筒形裝置,每塊鋁片都能隨風輕擺,只要風一吹,鋁片隨自然光線的照射而閃閃發亮,發出清脆的聲音。(卓文慧攝)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六角岩石——雖然在冬天看不清峽谷壁的六角岩石,但鋪滿雪又是另一美態。(卓文慧攝)
六角岩石——雖然在冬天看不清峽谷壁的六角岩石,但鋪滿雪又是另一美態。(卓文慧攝)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銀色公廁——第二見晴所名為Invisible Bubble,中央是銀色公廁,放射線牆壁是2021年追加的設計。(卓文慧攝)
銀色公廁——第二見晴所名為Invisible Bubble,中央是銀色公廁,放射線牆壁是2021年追加的設計。(卓文慧攝)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圖畫引路——前往MonET的路上,可找到日本藝術家淺井裕介繪畫的圖畫引路。(卓文慧攝)
圖畫引路——前往MonET的路上,可找到日本藝術家淺井裕介繪畫的圖畫引路。(卓文慧攝)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左起:「天神囃子」200毫升特別純米酒1350日圓/約77.5港元,特別本釀造1100日圓/約63港元。(卓文慧攝)
左起:「天神囃子」200毫升特別純米酒1350日圓/約77.5港元,特別本釀造1100日圓/約63港元。(卓文慧攝)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逾千時計——由藝術團隊「目」創作的Movement,以逾千個時計串構而成。(卓文慧攝)
逾千時計——由藝術團隊「目」創作的Movement,以逾千個時計串構而成。(卓文慧攝)
藝術階梯——MonET另一件由藝術家持田敦子創作的作品Steps亦曾經在古巴展出,遊客可在職員安排下登上梯級。(卓文慧攝)
藝術階梯——MonET另一件由藝術家持田敦子創作的作品Steps亦曾經在古巴展出,遊客可在職員安排下登上梯級。(卓文慧攝)
(明報製圖)
(明報製圖)
雖然在冬天看不清峽谷壁的六角岩石,但鋪滿雪又是另一美態。(卓文慧攝)
雖然在冬天看不清峽谷壁的六角岩石,但鋪滿雪又是另一美態。(卓文慧攝)
第一見晴所保留原有隧道模樣。(卓文慧攝)
第一見晴所保留原有隧道模樣。(卓文慧攝)
清津峽隧道(卓文慧攝)
清津峽隧道(卓文慧攝)
隧道內每段均有不同燈光變化。(卓文慧攝)
隧道內每段均有不同燈光變化。(卓文慧攝)
隧道內每段均有不同燈光變化。(卓文慧攝)
隧道內每段均有不同燈光變化。(卓文慧攝)
第二見晴所名為Invisible Bubble。(卓文慧攝)
第二見晴所名為Invisible Bubble。(卓文慧攝)
第三見晴所Drops(卓文慧攝)
第三見晴所Drops(卓文慧攝)
在牆上鏡子倒映着的桌子,觀眾移動時也像水滴有無窮變化。(卓文慧攝)
在牆上鏡子倒映着的桌子,觀眾移動時也像水滴有無窮變化。(卓文慧攝)
前往越後妻有里山現代美術館 MonET的路上,可找到日本藝術家淺井裕介繪畫的圖案引路。(卓文慧攝)
前往越後妻有里山現代美術館 MonET的路上,可找到日本藝術家淺井裕介繪畫的圖案引路。(卓文慧攝)
越後妻有里山現代美術館 MonET(卓文慧攝)
越後妻有里山現代美術館 MonET(卓文慧攝)
美術館內設有圖書角及專賣店。(卓文慧攝)
美術館內設有圖書角及專賣店。(卓文慧攝)
越後妻有里山現代美術館MonET(卓文慧攝)
越後妻有里山現代美術館MonET(卓文慧攝)
越後妻有里山現代美術館 MonET(卓文慧攝)
越後妻有里山現代美術館 MonET(卓文慧攝)
越後妻有里山現代美術館 MonET(卓文慧攝)
越後妻有里山現代美術館 MonET(卓文慧攝)
越後妻有里山現代美術館 MonET(卓文慧攝)
越後妻有里山現代美術館 MonET(卓文慧攝)
荷蘭藝術家以衛星圖創作的模擬駕駛室。(卓文慧攝)
荷蘭藝術家以衛星圖創作的模擬駕駛室。(卓文慧攝)
荷蘭藝術家以衛星圖創作的模擬駕駛室。(卓文慧攝)
荷蘭藝術家以衛星圖創作的模擬駕駛室。(卓文慧攝)
藝術團隊「目」創作的Movement。(卓文慧攝)
藝術團隊「目」創作的Movement。(卓文慧攝)
藝術團隊「目」創作的Movement。(卓文慧攝)
藝術團隊「目」創作的Movement。(卓文慧攝)
專賣店發售當地梯田產的越光米及越光米脆餅。(卓文慧攝)
專賣店發售當地梯田產的越光米及越光米脆餅。(卓文慧攝)
十日町站內充滿藝術味道。(卓文慧攝)
十日町站內充滿藝術味道。(卓文慧攝)
越後湯澤站內有多家地道的土產攤位,幾乎可買齊新潟各種手信。(卓文慧攝)
越後湯澤站內有多家地道的土產攤位,幾乎可買齊新潟各種手信。(卓文慧攝)
艾草糯米紅豆竹葉團子,每個160日圓/約9.2港元。(卓文慧攝)
艾草糯米紅豆竹葉團子,每個160日圓/約9.2港元。(卓文慧攝)

【明報專訊】一條普通的隧道,只要花多一點心思,已經變得不一樣。新潟縣十日町市附近的清津峽,蜿蜒12.5公里,峽壁是天然六角柱岩,1996年建成了一條供遊人安全遊覽的峽谷隧道。隧道原本平平無奇,自2018年成為「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展品「光之隧道」的展場後,搖身一變成為新潟縣的人氣景點,夏天翠綠環抱,雪季期間更另有一番玩味。

「越後妻有」地區,即現今新潟縣南部十日町市和津南町一帶。自2000年起這裏舉行三年一度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至去年已經舉行至第8回。藝術祭以外的日子,部分展覽仍恆常開放予公眾參觀,清津峽就是其中一個結合自然與藝術的常設景點,一年四季開放。

清津峽位於十日町市的湯澤町,屬於上信越高原國立公園範圍,與富山縣黑部峽谷、三重縣大杉谷並列為日本三大峽谷。據說,清津峽形成於約500萬年前,火山岩漿噴發溢出,在迅速冷卻時收縮形成六角形柱狀岩石,在清津河的冲刷侵蝕下,漸漸變成如今面貌。以往遊人會走在山谷之間的步道欣賞峽谷美景,惟1988年發生落石事故,加上冬天積雪易生險象,當地人決定封閉步道,並興建一條隧道,讓遊人四季都安全地觀賞峽谷。

我在JR越後湯澤站東口,乘搭途經清津峽的巴士。不過巴士只停在清津峽附近公路口,落車後需沿馬路步行約半小時才能抵達隧道入口。幸好當地村民極盡地主之誼,在冬雪的日子會安排小量小巴班次,免費接送遊人往來隧道口,更溫馨提示回程接送時間。不過亦有遊客不坐小巴,徒步前往清津峽隧道,在天氣清朗時亦為不錯的健行運動。

「銀色泡泡」透視公廁

在隧道口前已可欣賞峽谷部分景色,在入口購票後一路走,開始呈現不同路段的燈光和藝術設置,這裏的藝術裝置是由中國建築藝術家馬松岩及MAD建築事務所策劃設計,展現金、木、水、火、土自然五大元素。隧道內有3間「見晴所」,開揚的洞口可讓遊人欣賞峽谷景色。第一間見晴所刻意不添加任何裝置,保留隧道最初模樣;第二間名為Invisible Bubble,空間內設有一個巨型「銀色泡泡」,泡泡的金屬表面反映出外面溪谷的風景。仔細一看,這個銀色泡泡竟然是一所公廁,公廁內更可透視外面的環境。雖然從外面看不到裏面,但由於裏面太缺乏安全感,恐怕沒多少遊客放膽使用。隧道壁的黑白色放射圖形是在2021年追加,令空間更添科幻感。

第三間見晴所名為Drops,隧道壁掛滿水滴形鏡子,地面亦放了多張白色矮桌子。只要走近鏡子,便可從不同角度的倒影觀看外面風光;若是稍為走動,鏡中桌子及其他鏡子的倒影更如水珠般不斷變形,再加入遊人自己倒影的互動,成為許多人創意打卡的地方。

隧道盡頭就是著名的「光之隧道」(Light Cave)。在洞口前,藝術家在地面設置水盤鏡子,遊人沿洞壁淺水的位置走到洞口欄杆盡頭,就能呈現出人與溪谷景合一的天空之鏡。冬天時峽谷外白雪鋪天,令隧道內更有平靜氛圍。

遊畢Light Cave後便可原路折返。隧道來回共1.5公里,連觀賞拍照約花1小時。清津峽溪谷至3月份仍有機會出現雪景,4至5月則時見雪白、漸現新綠。這次欣賞過雪之清津峽溪谷,我更期待夏天來感受峽谷翠綠風光,秋天的遍野紅葉。隧道前還有一間同樣由馬松岩及MAD設計的尖頂小屋設施,內有咖啡店、販賣店及足湯。峽谷前亦有寧靜小村落及溫泉小旅館,花1晚住在這裏,靜靜享受自然溪流與風聲。

十日町走入「圓筒」看風聽風

除了清津峽,十日町市內的「越後妻有里山現代美術館MonET」亦是藝術祭期以外的常設展覽會場,從JR十日町站徒步約10分鐘便可到達。沿火車站外大路走,直至靠近美術館的小路,便可在地上找到前往美術館的路線標記。路面雖仍積雪,但仍可在融雪的地面發現可愛的圖案。若曾到過瀨戶內海的犬島,或許認得出風格似曾相識,此乃日本藝術家淺井裕介的手筆。

MonET的前身是越後妻有交流館,2003年由日本建築師原廣司(代表作包括JR京都站大樓及札幌巨蛋)設計;2012年舉辦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後,成為了恆常開放的現代美術館。建築中庭以水鏡倒映建築物和天空,惟冬天積雪時倒影不可見,今年館方就放置了日本藝術家加藤Yu的作品particles,作為冬季限定的展品。這座掛滿鋁片的圓筒形裝置,每塊鋁片都能隨風輕擺,只要風一吹,鋁片隨自然光線的照射而閃閃發亮,發出清脆的聲音。站在其中可以看風的方向,聽風的歌聲,感受大自然的節奏。

中庭展品展期至3月中旬,室內展品則是常設。例如荷蘭藝術家Marnix de Nijs的Resounding Tsumari,以衛星資訊及3D技術,將人帶入一間奇異駕駛室,如在越後妻有的衛星圖上飛行。我最喜歡的作品則是Movement,創作團隊「目」亦在小豆島創作過有趣作品,這次用上逾千枚小型時計,一串一串懸掛空中,每枚時計的指針都在轉動,雖然有既定的定律和節奏,卻是獨立個體。當我凝視作品時有一種異樣的震撼,藝術家解說像一群鳥兒,我更覺得像一群昆蟲。

限定版清酒 彩虹直紋瓶藝味濃

兩層高的展館共有作品約20多件,花個多小時便可逛完。2樓一角是圖書角及專賣店,先吸引我的是兩瓶由魚沼酒造釀製的特別本釀造及特別純米酒「天神囃子」。以當地祈求豐收的古歌謠命名,彩虹直紋的瓶子充滿藝術感,瓶口則掛上傳統用以祝福的水引繩結。「天神囃子」特別本釀造米旨味濃厚,啖落帶有米的甜香;特別純米酒更是芳醇,米味厚實,兩瓶特別版都只在美術館發售。若不愛好清酒,也可以帶走在當地梯田種植的越光米「大地之米」,或是以大地之米製成的飯糰脆餅。

回到十日町站,車站內外亦帶有藝術色彩,站內的總合觀光案內所TOCCO有不少當地產的食品、手作品。十日町一帶還有其他常設藝術展品,如農舞台、松之山等地,一天還是無法走得完。

從十日町坐火車回越後湯澤,車站內集合了新潟縣內各地土產,米和清酒更不在話下。個人推介竹葉團子(笹団子),以糯米粉與艾草混合製成粉糰,加入紅豆餡料,以竹葉包好蒸熟。車站內專賣這款即蒸菓子的Sakataya,排隊人龍不絕。拿在手上熱騰騰,打開即散發艾草與竹葉香氣、咬落煙韌,紅豆餡甜而不膩,確是好吃。

■清津溪峽谷隧道

入場費:1000日圓/約58港元

交通:JR越後湯澤站東口巴士站乘坐「森宮野原行線」急行巴士,至「清津峽入口站」下車(車程約25至40分鐘),徒步約30分鐘至隧道入口

網址:bit.ly/3Y8TJD7

■越後妻有里山現代美術館MonET

入場費:1000日圓/約58港元

交通:JR越後湯澤站乘北越急行Hokuhoku線,至十日町站下車,西口步行10分鐘

網址:bit.ly/3SFqzua

●日本旅遊錦囊

˙證件要求:

持半年或以上有效期特區護照,免簽證留日90天

˙入境措施:

目前入境日本前須先於網上填寫Visit Japan Web,按要求申報疫苗接種紀錄或提供核酸檢測報告。入境政策或隨時變更,出發前宜留意日本官方最新公布

˙機票:

香港與新潟不設直航,可於東京轉乘新幹線前往。日航往來香港與東京,3月票價由$3130起(未連稅及燃油附加費)。查詢:www.jal.co.jp/hk

˙交通:

東京乘坐新幹線到越後湯澤站,再轉巴士往清津峽或轉火車往十日町

˙新潟縣觀光協會:

enjoyniigata.com/tc

˙回港檢疫要求:

bit.ly/3yc81Jf

文:卓文慧(cheuk_joanne@yahoo.com.hk)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