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一位朋友面對的是來自母親的情緒勒索。這位朋友(下稱A)於小學六年級時發現父親雖然看似很關心家庭,但卻開始酗酒和發展婚外情。作為家庭主婦的母親知道後當然感到沮喪,經常向A訴苦,並指因不想A擁有不完整家庭才不離婚,所以要好好讀書回報母親。A多年來非常孝順。直至朋友A上到大學後,他開始變得經濟獨立,也結交了女朋友,因此萌生了移民的念頭。當母親知道後非常反對,便開始對朋友A說:「你走咗嘅話,到時冇人照顧我,又要對住個衰老豆,阿媽真係唔知點算。」「咁辛苦湊大你,結果淨係理個無血緣關係嘅女朋友,點解我人生咁苦?」
雖則A很想移民,但每日聽到這些說話令他的罪惡感越大。他曾告訴母親他多麼憧憬外國的生活,但母親的反應卻是比平時的大。所以,A都不敢再在母親面前提起移民這話題,而他與女朋友的移民計劃也置於一角了。
情緒勒索(Emotional blacklist)是出現在心理治療師蘇珊·福沃德(Susan Forward)的書籍後而變得普及。她定義這是一種不停重複及具影響力的情緒支配,勒索者會喚起受害者的恐懼(Fear)、責任(Obligation),和罪疚感(Guilt),以威嚇他們如果不能達成勒索者的目標的話,便會被懲罰或拋棄(Forward & Frazier, 1997)。福沃德亦提出情緒勒索牽涉到一個六個步驟的循環…
作者: Nunciata Chan
*原文及參考資料請到樹洞文集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