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人到中年,別為小事折騰自己!注意容易消耗內在的9件事,知足常樂,才能快樂一輩子

幸福熟齡(台灣)

更新於 09月12日01:31 • 發布於 09月12日01:31

作者 : 吳軍

圖片 : shutterstock(示意圖非當事人)

在做到長期專注之前,需要知道生命中的事情,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說起重要的事情,你可能會列舉出愛情、友誼、健康等。它們的確非常重要,失去它們,生活就沒有意義。但是,如果一定要說出生命中那些不重要的事情,你就遲疑了,因為很多事情你都想做,放掉哪個都捨不得。

為此,我根據美國多家調查機構,對於「生命中那些不重要的事情」的調查結果,總結出七件不重要的事,又補充了兩件我認為不重要的事,供你參考。

如果你發現它們對你來說也不重要,就可以把它們從你關注或者花錢的清單上刪掉。

可以刪除關注的事物:

第一件事:購物

很多人都喜歡購物,特別是買衣服。

但是,調查顯示,絕大部分人買了當時覺得好看的衣服之後,又發現其實沒什麼用,既不能幫助自己提高成績,也無法讓自己獲得工作上的晉升。這個結果就很矛盾了,一方面覺得衣服不重要,另一方面又忍不住要買。

不只是衣服,很多人發覺,自己買的東西大部分都不是真正需要的。而這些東西,要嘛占地方,要嘛會腐爛變質,最後只能被扔掉。遏制自己不必要的消費欲望其實很簡單。

如果你還有房貸,我推薦一個方法:當你想買其實不太需要的東西時,就在記事本上寫下已購買這件商品,然後把與商品價格等額的一筆錢,用現金的方式放到存錢筒中;如果不經常用現金,也可以存到電子錢包裡。

每存夠一千元,就去額外地多還一筆房貸。

這樣你會發現,不僅房貸能更早還清,還能多出一筆資產。

第二件事:外食

先和大家分享一組數據,美國一個家庭每年在餐廳吃飯,大約要花掉三千美元,占他們稅前收入的百分之五,這還不包括在麥當勞或者其他速食店的支出。

要知道,美國的個人所得稅,大約占稅前收入的百分之二十,房貸占稅前收入的百分之四十左右,也就是說,剩下可支配的錢,只占稅前收入的百分之四十左右。因此,在餐廳花掉的錢,其實是他們可支配收入裡很大的一部分,占了百分之十二點五。

而且,美國一個家庭每年正常的食物開銷,大約是四千六百美元,兩項加起來,就占掉可支配收入的三成以上。2021至2022年度,美國的個人存款只有一.二五萬億美元,可是以全美國一.二八億個家庭平均下來,只有不到一萬美元。如果能把花在餐廳的錢省一些出來,很多家庭的生活就會得到改善。

雖然引用的是美國的數據,但是其他國家在外食的花費也不少。外食既花錢,又不健康,人們常常是吃的時候很高興,吃完了又後悔,但是下次還會去吃。

我個人認為,偶爾吃一吃,特別是品嘗一下自己家不常做的精緻食物也挺好,但天天下館子實在沒必要。如果吃飯是為了談工作,或許可以嘗試某些更健康的方式,如簡單的下午茶之類。

第三件事:談論八卦

儘管大家工作都很忙,但公司裡總有一些人,會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聊天,一聊就是一個多小時。朋友之間聊天本來是一件好事情,但如果只聊八卦,不僅浪費時間,而且會產生危害,因為它很可能會毀掉同事關係、朋友情誼甚至是婚姻。

一個人如果被貼上愛聊八卦的標籤,他的個人名聲和職業聲譽很可能都會受到影響。別看大家當面不說,但內心裡會不信任他,因為人們怕這個傢伙也會八卦他們的事情。時間一長,大家就會對他抱有戒心。

如果你是領導者就會發現,團隊中那些愛聊八卦的人,遲早會影響團隊成員之間的關係,最後還會殃及工作。

如果不小心成為別人八卦的焦點,情況就更不妙了。因為他很可能會覺得自己被羞辱,甚至自尊心和自信心也會受影響。嚴重者還會變得憂鬱、焦慮,甚至產生自殺的念頭。

第四件事:社群媒體

大家都開始意識到社群媒體的負面作用了,因此這裡就不展開討論,我只強調一點,一個人所擁有的朋友數量,特別是社群媒體上的朋友數量,並不是那麼重要

第五件事:新聞資訊

新聞一直是媒體上最吸引人的部分。過去我們總認為,要了解天下事,必須看新聞,這確實也成為大家的生活習慣。

你可能會奇怪,為什麼新聞資訊也被列在不重要事情的清單中?這是因為如今的新聞量已經嚴重超載,我們每天要花很多時間讀它們。但如果靜下心來想想就會發現,一個月前關注的那些新聞,絕大部分對你的生活沒什麼影響。

有時間看很多新聞,還不如把時間花在做自己的事情上。

第六件事: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很多人非常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但這會讓自己生活在別人的陰影中,一輩子都活不出自己的樣子。

其實,人類並不是天生就如此,它是從小到大受教育的結果,在意別人的看法,會讓我們覺得安全,也符合自身的利益。如果被別人當成另類,不管那些人的看法對不對,都會沒有安全感。相反地,如果那些人不覺得我們格格不入、與眾不同,我們就會放下心來。

從別人那裡獲得對自己的回饋,當然是有益的,畢竟人不能時時刻刻客觀地看待自己。但是,過分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就沒必要了。這不僅會讓自己做事綁手綁腳,還會分散自身的注意力,甚至導致該做的事情做不好。

很多人還沒開始做事就想東想西,說我這麼做,別人會怎麼看,這樣就無法專注於做事本身了。此外,太在意別人看法的人,還經常會疑神疑鬼,擔心別人有什麼想法,而很多時候,別人根本就沒有什麼想法。

我有一位朋友,一步入職場,就買了輛新的日本車,一直開得挺高興的。有一天,他跑來問我,對於低檔一點的德國ABB(編按:奧迪(Audi)、寶馬(BMW)和賓士(Benz)的簡稱。)汽車怎麼看。

我說你這車開了還不到兩年,怎麼就要換?原來,他交了一個女朋友,對方問了他一句「你為什麼買日本車?」他就開始疑神我覺得他可能想太多了。後來在一起吃飯時,我問了那個女生,她都不記得自己問過這個問題了,估計當時就是好奇問一下而已,我這位朋友顯然在胡思亂想。

那什麼時候應該在意別人的看法,什麼時候可以忽略呢?比較妥當的做法是把握以下兩個原則:

其一,別人提出很正式的意見和評價給自己,如工作的建議、給自己的評語,或者對你提交的工作內容之回饋,這些都應該認真聆聽,好好自查。

其二,如果評價內容涉及個人的喜好,那就不要太在意。

如有的人喜歡國產車,有的人喜歡德國車,如果你買了輛日本車,這幾個朋友可能會和你嘮叨半天,這種看法就不用太在意了。

第七件事:過度思考和總想讓自己正確

三思而後行是好的,但是三思之後不行動就有問題了。

很多人想事情會過度思考,也就是想多了,更有甚者會「鑽牛角尖」。這不僅浪費時間,還會讓我們非常累,時間一長,也有礙健康。

你可以嘗試隔幾個月,回過頭來看那些你曾經過度思考的事情。你會發現,當初那些思考很可能都是沒用的。疑鬼,怕人家不喜歡他,或者有什麼別的想法。

為什麼會過度思考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總認為自己會因為做錯什麼事,而錯過更好的選擇。其實啊,不管你多麼努力,都會犯錯。

犯了錯,就改正,水準提高了,下次不再犯就好,不必執著於錯誤本身。少犯錯誤的關鍵不是怕出錯,而是增長見識和提高水準,循規蹈矩地做事。一味地想要保持正確,很可能會掩蓋自己的錯誤,這樣危害就更大了。

明白自己不可能永遠正確,其實是給自己減少負擔,這樣才能行動更快,做得更好。接下來的兩件事情是我總結的,或許對大家也有點參考價值。

第八件事:買東西時,花過多的時間去挑選

那些生活中經常使用且不貴重的物品,我建議不要花過多的時間去挑選,能用就好。有些人會花很多時間挑面紙的牌子、手機外殼的顏色和圖案、充電線的顏色、棒球帽的標幟,以及手機的鈴聲等。

這些真的不重要,有什麼用什麼,什麼方便用什麼就好。

大家肯定聽說過,賈伯斯和祖克柏買了一大堆同一款式的衣服,每天隨手拿起一件套在身上,不花時間思考穿什麼。同理,對於一些不太重要的服務,經常使用同一家的就好,畢竟切換是有成本的。

當然,有些女生愛美,她們從社交禮儀和職場禮儀的角度出發,認為每天出門的裝扮應該不一樣,這種想法也不錯,但我建議不要在這上面花太多時間。

我認識一位女性朋友,她收入頗豐,既想每天有不一樣的搭配,又覺得太耗時,就買了四十多雙像菲拉格慕(Salvatore Ferragamo)、古馳(Gucci)或者范倫鐵諾(Valentino)等品牌的鞋子,每天出門時,隨機挑一雙穿了就走。要知道,小事情實在太多了,能少花點心思就少花一點。

第九件事:對明天的擔心

很多人遇到第二天要報告結果,前一天就開始坐立不安,甚至沒有心思工作。這樣只會讓損失一整天的時間。這種情況下,明天的煩心事,最好明天再去操心。因為不管你有多麼擔心,明天總會到來。

如果真有壞消息等著你,你也總得面對。實際上,還未發生的事情,如明天的考試,做好準備比瞎擔心更有用。

而那些已經發生的,明天才知道結果的事情,如考試成績,再怎麼擔心也無法改變結果,還不如靜下心來,做好自己手上的事情。

這個世界上的很多事情,我們事後才會覺得不重要,但當我們身在其中時,卻會因為過度關注它們,而活得很辛苦。

甚至,可能會因為不夠專注真正重要的事情,而失去原本應該得到的東西。所謂「活得瀟灑」,其實就是把那些不重要的事情,從平常的生活中刪掉而已。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摘自《軟能力:那些學校裡學不到卻讓你終身受益的底層能力》,幸福文化出版,吳軍著)

加入幸福熟齡LINE好友,掌握更多資訊!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