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樂團舉辦的第二十六屆「心樂集」音樂會圓滿落幕,六位來自不同背景的年輕作曲家,一同展示了風格迥異,充滿創意和個人色彩的作品,展現了大灣區的歷史、人文風貌和未來。現場設投票環節,結果「團員最喜愛作品」和「觀眾最喜愛作品」,分別由徐欣馳(深圳)的《序曲:鵬翼之下》和鄭恩哲(香港)的《蔚藍深處的時間膠囊》奪得。
「心樂集」是香港中樂團特別為培育青年作曲家而設立的平台,作為年輕作曲家的夢工場,每年樂團都會遴選新晉作曲家提交的優秀作品,再以「心樂集」音樂會的方式公開演出。今年共徵集了二十二個作品,經過大會評審,最終選出六位來自香港和大灣區城市青年作曲家的作品,並已於3月15日在上環的香港中樂團演奏廳展演。
年青人夢工場 孫鵬指揮讚投稿質素越來越高
「這兩年,年輕作曲家的投稿質素越來越高,每一位對作品的理解深度,甚至樂器法,是在往前走,不得不感謝香港中樂團不停的深耕與堅持。」負責是次演出的指揮、全球首屆國際中樂指揮大賽冠軍、香港中樂團客席常任指揮孫鵬在音樂會後作上述表示,並強調這次入選的作品必須符合兩大條件:第一,根據大會規定的樂器範圍內創作;第二,創作主題為大灣區。入選的六位作曲家,風格各異。代表香港的陳帥克,其《羅浮夢》以唐代奇聞為靈感,音樂夢幻而細膩,表達人們對於好景不常,人生如夢的哲思與感慨;來自廣州的崔瀚琛,在《雲清粵茗賦》中,透過輕快流暢的音符,展現了廣東人得閒飲茶的場景;至於香港土生土長的張浩銘 ,其《醉龍亂舞》的靈感來自中⼭⻄區的長洲村,旋律動感十足,彷彿一條搖擺醉龍躍現眼前。
同樣來自香港,羅彥瑾的 《絲路繁花》和鄭恩哲的 《蔚藍深處的時間膠囊》,靈感均來自「南海一號」沉船,前者描繪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景象,並特意融入阿拉伯音階與節奏,象徵海上絲路的文化交匯;後者的音樂則充滿神秘感,讓聽眾在暴雨和風浪中彷彿置身於一艘穿越時空的沉船上探索未知;來自深圳的徐欣馳在《序曲:鵬翼之下》中,運用充滿現代感的音樂語言,極具活力和科幻感,展現深圳這座科技之城的成長與蛻變,令人耳目一新!
悠遊神州大地 3.29《香江華采2.0》理大公演
另,香港中樂團將再度與香港作曲家聯會合作舉行《香江華采2.0》音樂會,項目內容包括採風活動、委約著名香港作曲家創作新作品、徵集以「說好中國故事」為主題的新作品及將於3月29日呈獻的音樂會,將會是另一個令人期待、公開作品的音樂會。屆時六首原創中樂作品將會首演。當中有三首樂曲委約三位資深作曲家陳能濟、麥偉鑄及陳錦標創作,另外三首來自公開徵集,以讓本港年輕作曲家的作品登上專業舞台,透過中樂訴說神州大地的故事。據知部份作曲家更親自到訪廣西,深入了解當地少數民族的文化背景、民族特色及音律,親身體驗壯族的山歌及嘹歌,以及當地獨有樂器「天琴」等,汲取創作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