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洞香港其中一個最常被人問到的問題就是怎樣支援一些情緒上有需要或者受精神疾病困擾的朋友。的確,當朋友陷入人生低潮時,我們明明很想幫助,卻因不懂說安慰人的說話,最後無言以對⋯今次就談談當身邊的人受情緒困擾,有什麼我們該說的和不該說的?又怎樣開口建議他們尋求專業的心理輔導服務?
❌1️⃣不批判
所謂的批判性,就是對對方所面臨的問題或情緒狀況不斷提供建議或指責。其中包括在了解對方問題之前就不斷告訴他該怎麼做,這就是對事實上的指責。更嚴重的是,對對方的情緒進行指責,例如說:「為什麼你還是這麼不開心?小小事而已,你需要這麼大反應嗎?」
這樣的指責多數只會弄巧成拙,因為大家都明白情緒不是可以隨意控制的。批判性態度影響對方的自主性,對方會感覺被教導如何過人生。
❌2️⃣不草率地給建議
互相給建議是朋友之間相處的其中一部分。但有時候,當朋友面對一些情緒問題時,如果你太著眼去解決他情緒的問題,我們都會潛藏地去加強一個假設 —— 他是一個需要被修正的人。例如面對患有肥胖症的朋友,你不會跟他說:「你太肥了吧,你快點去看醫生吧」。這種態度是未必合宜的。這樣說就有如對一個情緒受困擾的朋友說:「你總是這麼悲觀,你快點去看精神科醫生吧!」草率的建議讓對方覺得你忽視他的真實感受,也會卻步於表達更多內心想法,甚至加劇困擾。
❌3️⃣不投射主觀意願解決他人問題
在不同人身上,即使是同一個原因,構成精神困擾的狀況是可以有很大差異的。例如失業。失業為什麼會構成煩惱呢?可能是經濟上的考慮,亦可能是源自於對自己能力的懷疑,或可能是捨不得同事。這些原因都可令一位失業人仕飽受精神困擾。如果你直接跟他說:「失業怕什麼,最重要就是完善自己的履歷,這樣就會找到下一份工作」,但如果他的煩惱不是關於找下一份工作,而是關於他對自己能力的懷疑或失望,這便形成一個牛頭不搭馬嘴的狀況,而你所說的根本完全不是回應他所想說的東西,也做不到情緒支援的效果。
⭐輔導中的平等關係及態度?
心理學家榮格和人本主義治療的創始人Carl Rogers都強調現代輔導員與Client的關係應該是平等的。在榮格那個時代,治療師通常處於分析的角色,對Client保持居高臨下的態度,闡釋Client內心的「心理問題」。然而,榮格選擇與Client保持平等的關係和態度。他認為大家都是在同一個世界中,大家都面臨著相同的困難,如果一個人有精神狀況,那只是額外的事情,人們應該將其視為正常的社交成員。
從這一觀點出發,當我們嘗試幫助有情緒支援需要或精神困擾的人時,我們與其將他們視為需要幫助或精神病人,不如將有色眼鏡放下,從朋友的角度想一想,人生中會遇到很多問題,包括學業、感情、財務甚至身體健康等,他們只是恰好遇到的是精神或心理相關的問題。
我們也應嘗試讓朋友知道:他們有能力為自己的情況做出決定,同樣地,精神健康問題也不例外。假設我的朋友患有肥胖症,我們並不會覺得自己有責任解決他的健康問題,因為能決定自身健康是歸究是自己。當你不顧一切地幫他解決問題,這想法某程度上也會降低他生而為人的自主性。
🌟下集待續⋯⋯
Tag你覺得需要這篇文章的朋友!
想認識更多有關心理學資訊?到網站看不同心理學課程及文集!@treeholehk.
▼Follow 樹洞香港 TreeholeHK
Website: https://treehole.hk/blog/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hktreehole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treeholehk.psychology/?hl=zh-tw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