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們,往往恨不得把一切好的都給小孩,「我已經用盡全力當個好媽媽了,為什麼還會這樣?」……其實,要「愛」,要先學習「殘忍」跟「捨得」。
愛,真能無敵?
差不多10年前,當我還在大醫院上班的時候,醫院請了某個號稱是「溝通大師」的老師來演講,題目當然是溝通了。老師很風趣,講了一個小時的故事、笑話,和一些不知道哪裡來的理論。突然之間,老師一臉嚴肅,打出了一張投影片「心中有愛,溝通無礙」,接著的半個小時就開始繞著心中的愛打轉。
我是精神科醫師,之前在醫院也待了好多年,很多時間都是花在跟家屬「溝通」,看過太多「心中有愛,溝通也有礙」的例子。像是在台大醫院精神科日間病房,有一個年輕的女病人,不斷的提起某個男醫師以前多關心她,多有愛心,即使那個醫師已經離職多年。
或許你會認為這樣很感人啊,就是醫師很有愛心,才能讓病人念念不忘,多感動啊,你怎會認為這樣的溝通有問題呢?你會不會太冷血了?
我冷靜,但是我不冷血。
當我在日間病房擔任住院醫師的時候,看到好幾個像那女病人一樣狀況的年輕病人,年紀20出頭,可是在病房已經3、4年,甚至5、6年。每天按時來吃藥、參加活動,到了下午4點回家。在那裡時光過得很慢,有醫生、護士,還有心理師、社工師、復健系跟護理系的實習生來來去去,大家都很有愛心。
真正的愛是什麼?
你可以說我是一個怪人,因為我覺得那樣的愛心很cheap,就是很廉價,很膚淺。對我來說,真正的愛心不是讓他們在那裡過得好,而是讓藥物調到最好的狀態,探詢他們一旦出院要如何回歸社會。大家告訴我慢慢來,但我的想法是:慢慢來也可以變成一輩子,那裡就有當年的美少女已經慢慢的變成歐巴桑了。
即使那時我是最資淺的住院醫師,即使那一段輪值的時間只有3個月,我還是做了一個表,把病人分成「終老於此」、「回家還可以」跟「可以回到社會」三大類,跟每個病人溝通,制定他們的出院目標跟計畫。我不要幾年之後有人「緬懷」我多好、多有愛心,我希望他們盡量過正常、快樂的生活。
台大精神科有一個優良傳統,就是只要講得出道理,那你就去做。我做了,可是一點都沒成功,只給人留下一個印象(我自己認為的):「這是一個搞不清楚狀況、又驕傲的住院醫師。」回想那段年不少,卻依然輕狂的日子,不知道別人眼中的我,是有愛心、野心?還是癡心妄想?但假如我回去當病房主任,我還是會那麼做。這十幾年來出現很多新的藥,有電腦輔助的認知訓練,多給我一年半載,一定有成績。故事講到這裡,大家知道我要說的是什麼嗎?
愛很難,需要學習,也需要智慧
大家普遍認為愛是一顆心、一種熱情,跟無私的付出。尤其是母親,往往恨不得把一切好的都給小孩,或者為小孩擬定最好的計畫,也期待小孩可以了解父母疼愛他們的用心。但是往往天不從人願,養到過動兒,怎樣講他們好像都聽不進去,或者轉身就忘。養到天才小孩,看到他們在學校很無聊、挑戰老師,不喜歡跟其他同學玩,也不知道該怎麼處理?養到乖小孩,擔心他們不夠外向活潑,出社會不夠八面玲瓏,發展受限。小孩朋友太多,又怕交到壞朋友,學壞了誤入歧途。好不容易養到唸名校,還會為愛瘋狂,殺人或自殺。所以愛不是天生就會的,要先學習「忍得」跟「殘忍」。
有一個病人,60幾歲的祖母,幫離婚的兒子帶孫子。帶到10歲還要餵飯、幫忙穿衣服,這樣也就算了,還要幫忙洗澡。真是夠了,就是忍不得孫子挨餓、遲到、太晚睡,我猜她一定也把兒子養壞了。難怪一些年輕女病人常常抱怨有些男生是「媽寶」,不敢嫁。
選擇寵孩子?還是磨練孩子?
有一次在餐廳用餐時看到隔壁坐著一家人,有一個5歲左右的小男孩,旁邊坐的應該是爸爸媽媽、內外祖父母。6個大人,其中4個白髮蒼蒼,眼睛都注視著那個小小孩在發嗲。看著小小孩拿著叉子亂戳,爸爸的臉臭到不行,媽媽大概知道爸爸要抓狂了,裝著沒事一樣,阿公就趕快打圓場,深怕他兒子(或女婿)火山爆發,孫子要倒大楣。
這樣的小孩怎麼教得好?少子化的現象造成大家把小孩當成世界的中心在養,一切繞著小孩的喜怒哀樂在轉,捨不得小孩受苦受罪,覺得對小孩要求太多很殘忍,考試很慘忍,工作加班熬夜很殘忍。還有為了小孩衝去辦公室,跟小孩的老闆理論,覺得老闆罵人很殘忍。
但是一旦出了社會,你的小孩怎會是世界的中心呢?假如你待小孩如寶,往往造成小孩自戀,缺乏吃苦的決心與耐心,這時世界就會殘忍的對待你的小孩。你可以選擇先對自己小孩多一點殘忍,培養他含辛茹苦的能力,接受挫折的耐力;或者,等他長大以後,讓他面對殘酷的命運?
最終還要捨得、學會放手
日前有一則新聞,一對姐妹花兩人都不工作,只窩在家中上網,整天伸手跟家人要錢。有一天姐姐決定上吊輕生,妹妹等姐姐斷氣之後才去報警。類似這種啃老族時有所聞,我門診有一些媽媽深深為此困擾,小孩都30、40歲了,不工作就賴著給媽媽養。說是怎麼趕都趕不走,其實是捨不得,因為早就該動手處理小孩失業與宅在家的問題了。你不走、我走,賣掉房子、斷掉聯絡,早早逼小孩心理諮商,早點找到工作才能解決問題。
所以爸媽們請記得,只靠愛不僅無法溝通無礙,還會終生擔心跟遺憾。不要覺得小孩還小,晚點再說;給孩子的心理建設很重要,而且一開始就要做好,記得要看得遠,要忍得、捨得,必要時也要小小的殘忍喔。
延伸閱讀:
●作者簡介_黃偉俐 醫師
現任黃偉俐身心科診所院長;經歷:臺大醫院精神部總住院醫師、臺大醫院精神部兼任主治醫師、重度憂鬱症協會教育推廣委員、輔仁大學醫學系臨床老師、跨國大藥廠醫藥學術總監、新店耕莘醫院主任醫師
黃偉俐醫師的部落格
黃偉俐醫師粉絲團
留言 39
c
根本葉配文,什麼世界哀,這種也可以
2017年12月22日21:43
也許我們深愛著我們的孩子,但有的時候我們可能不知道該如何才能溫柔適切的愛,我們很願意陪您聊聊,在關係中種種的難處和心情~
我們提供專業的電話心理諮詢,一起聊吧,輕輕鬆鬆。
【愛牽手 家庭與情感關懷專線】 (02)2768-7733
一∼五 14:00-17:00 ; 19:00-21:00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
2017年12月14日14:49
lo
小孩教不好,有時大人要負很大的責任
成年了還學不好,就是自己要負很大的責任
每個階段的方法方式都不同,再再考驗著屋簷下的當事人,唯有站在高處者方能透悉,但也有拼命往死胡同鑽的,環境變,人變,事變,維事者就請保持平衡。
有小孩嫌某某飯菜難吃,我會把我小孩帶他去山上走走,讓他斷糧,剩樹皮可啃,若不啃,就回不了家,若啃了,誰還說飯菜不好吃的請告訴我,當然有的一次就學乖乖的,
也有的沒多久就忘光光,每個人的基因皆不同,好心包容同理地看待這一眾生相啊
2017年12月14日08:51
廖小真
無理的教育打罵就讓所謂的教育者打吧!下了課放了學,再說.......
2017年12月14日00:51
余至力
有父母打小孩管教。
有父母打小孩洩憤。
小孩不一定知道為什麼,
但是一定不會忘記被打的感覺。
我現在看到這篇文章
和現在許多文章的留言,
和留言背後的不平和憤恨,
或沒有不平、憤恨或任何情感下,
網軍們在線上和實體生活中
對他人的鬥爭和壓迫後,
我會牢記著,
這是我尚未岀生的兒女
未來將得保命生活的世界。
除了家人以外,
全方面生活徹底透明化,
和先進文攻武鬥將是常態。
敎導他們,
如何在家保持冬暖夏涼,感到自由安全,
而出門後適應寒冬酷夏,隨時武裝自保,
來防禦不論在虛擬或實體中,
從小在批打踢罵中成長定形,
而把其當作社會常態的大人,
是我必須自己先適應的新常態,
也是為什麼我現在留言的原因。
2017年12月13日11:44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