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新聞

關注逃犯條例修訂 疑犯交中國 馬凱:北京治下港聲譽受損 憂溫水煮蛙

Stand News 立場新聞

更新於 2019年05月04日07:55 • 發布於 2019年05月04日07:15

不獲香港續工作簽證、《金融時報》時任亞洲新聞編輯馬凱(Victor Mallet)在《金融時報》撰文,關注《逃犯條例》修訂之後,香港會把「所謂的罪犯」交給中國大陸不透明和任意的司法制度,中國司法制度下有種種未經審判拘留、酷刑的例子。他提到,自 1997 年主權移交後,在銅鑼灣書店事件、以及北京濫權下,香港的聲譽經已受損。

馬凱在文中以「溫水煮蛙」比喻,認為在大多數情況下,但自由和法治只是逐漸被侵蝕,但侵蝕是真實的,累積下來的影響巨大(freedom and the rule of law are being eroded only gradually, but the erosion is real and the cumulative effect substantial)。

他提到,自1997年英國移交香港主權交中國之後,香港當局面對銅鑼灣書店、北京濫用其自治種種事件的差勁回應,已經損害了香港的聲譽,當年內地富商肖建華被大陸人員商從香港四季酒店帶走,香港當局竟然沉默。

馬凱又指,自己工作簽證被逐的情況已非最壞的例子,他重提,港府入稟就宣誓問題 DQ立法會議員、佔中9子被判刑等案件,並關注如今港府更試圖修訂《逃犯條例》,把「所謂的罪犯」交給中國不透明和任意的司法制度,面臨未經審判拘留和酷刑等。

他認為,有商界人士認為自己是純粹的經濟參與者,從而迴避政治,但長遠而言,他們只是在欺騙自己,現實是自由、公開透明、法治受損,帶來的壞處並不侷限於政治層面,不單是商界、法律界或傳媒受威脅,連金融界依賴的經濟、金融數據亦可能受影響。他引述一名匿名內地傳媒工作者指,中國去年經濟增長放緩後,官方宣傳部門要求傳媒避免報道包括國企、地方債等壞消息。

馬凱在文末指出,種必每次侵害也引起關注、警惕,「自由通常逐小逐小被侵蝕,溫水煮蛙已在眼前,當發現水沸時,可能為時已晚。」

外國記者會第一副主席馬凱去年10月,因主持民族黨陳浩天的論壇,被特區政府拒續工作簽證,他任職的英國《金融時報》發表評論文章,指港府打擊言論自由,對有關決定深感遺憾。馬凱被迫離開香港調職,現為《金融時報》巴黎分社社長。

守護言論與新聞自由。立場新聞,寸步不退。
每月贊助支持立場新聞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