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113學年教甄大開缺,9月開學資深老師退休、新老師上場

親子天下

更新於 06月14日09:41 • 發布於 06月14日09:41 • 王韻齡、趙宥寧
113學年教甄大開缺,9月開學資深老師退休、新老師上場
113學年教甄大開缺,9月開學資深老師退休、新老師上場

113年國小教甄大開缺,桃園市開出700個正式職缺,新北市也招考近600名國小教師、台北市招考461人、台中市招考344人,非六都的彰化縣則開出史上新高276人,屏東縣132人、宜蘭縣190人都創下近年新高紀錄。相比過去一年平均招考不到百人,今年對中南部縣市來說,缺額簡直是翻倍擴增。

從已公告的全國教師甄試簡章中可看出,今年各縣市開出的正式教職缺額,多比往年明顯增加,這意味著八月底開學後,許多教室裡將換一批新老師上陣。

113學年教甄大開缺3大關鍵因素

少子化衝擊持續惡化,《親子天下》今年也調查,113學年將有18所小校關門,為什麼教甄缺額反持續上揚?第一個結構性的因素就是年改後的第一波大退休潮。新北市教育局長張明文分析,年改後第一波大退休潮浮現,屆退教師的年齡層正好來到55~58歲上下,下學年即將面臨人力短缺,是各縣市不得不招考新血的主因。

第二個結構性因素則是教學現場的典範轉移:經營「秋燕教甄分享站」粉絲團的彰化縣民生國小老師許秋燕也認為,前幾年不少中生代教師選擇延後退休,但新課綱上路老師必須改變教法,再加上疫情間被迫線上教學、政府力推新的雙語政策等,都造成老師身心無法負荷,近兩年已出現退休潮。

第三個結構性因素是過去凍結教師員額已經到達臨界:過往在少子化下,各縣市進行嚴格的教師員額控管,以免將來減班時要處理過多的師資,因此採取盡量不聘正式老師,大量改聘代理教師作法。

根據110學年度統計,全國22縣市沒有任何一個縣市符合教育部設下的代理教師員額8%上限,部分縣市代理教師比率甚至飆至近30%,偏鄉學校更是重災區,多年來缺乏罰則宛如「紙老虎條款」, 為此教育部今年決定以獎補助款嚴管代理教師員額,針對各縣市代理教師超出控管比例,二月間已邀集各地方政府決議,「代理教師員額比應以教師總員額的8%為上限」,要求各校增加正式教師數,降低代理教師比率。

從中央到地方都宣示要釋放正式職缺,因此113年都會到偏鄉縣市共開出數千名缺額( 截至5/14部分縣市尚未公告名額),許秋燕形容,今年可說是代理教師「上岸」(考上正職)、外地老師返鄉任教的「史上最佳機會」。

然而開學後的教育現場,卻可能出現一場混亂,家長將面對的衝擊有:

衝擊一:開學找不到老師

台北市濱江國小校長吳勝學擔憂,年改後退休潮浮現,加上政策鼓勵釋出代理教師缺額,改聘正式老師,一下子開放步調太快,近三年全國開缺數都非常高,代理教師「上岸」比例高,但就學校行政層面來講,更大的困擾是去年曾爆發的全國代理教師荒,今年可能再度上演。

他舉例,每年6月學期結束前,已談好續聘的代理、代課老師,到了七、八月很可能考上正式缺而離開,此時學校就得急救章,到處找人來補這缺口;另外一個隱憂是眼看開學在即,馬上要開天窗了,學校沒有選擇權,「每年各校都在搶人,到了第七、八招後頂多只有一位來應聘,此時不錄取這一位又能怎麼辦呢?」

衝擊二:錄取的老師良莠不齊

誠致教育基金會執行長吳明柱也說,正式老師開缺應該逐年、循序漸進,過去三年大量開缺已讓許多有志從事教職的老師容易上岸,但品質難免良莠不齊,不少校長都很怕因此招聘到不適任教師,將來恐怕「請神容易送神難」,光是輔導、協助這位老師,行政上都將耗費更大的心力。他認為在聘請正式老師的把關上,應該要更嚴謹。

衝擊三:班級經營與親師衝突經驗如何傳承

不少校長都擔心,今年全國加總起來,有數千位新進教師要進到教育現場,如何協助他們了解當地的文化、適應校內的行政氛圍、班級經營與教學,還有新時代最重要的親師衝突經驗傳承等,將是今年各校必須面對的難題。

新北市最大校永和秀朗國小校長曾秀珠說,今年將持續推動「薪傳教師」制度,由校內資深老師手把手帶領新進教師,從教學、班級經營到人際與生活,給予新老師關懷和指導,協助初來乍到的新老師盡快上手。全國中小學校長協會理事長、新北新莊國小校長張信務也說,大部分學校會請資深老師、有經驗者的學年、領域老師擔任「教學輔導老師」。如新莊國小開學前也會一對一配對帶新進老師,設法有效降低職場流動率,以因應師資異動、新舊傳承的大問題。

113學年國小最缺雙語、本土語和特教老師

《親子天下》綜整113年國小教甄缺,除了一般普通科外,最缺人的是雙語、本土語及特教、專輔老師。

雙語、本土語在近年政策要求下,各縣市均有開課需求,各地教甄簡章中也都註明需達一定的語文能力指標,設有門檻或加分規定,例如台北市簡章明訂,「報考雙語教育類科考生,具備教師證書加註全英語或雙語教學次專長者,初試總成績加3分;報考英語科及雙語教育類科以外之考生,聽、說、讀、寫4項檢測成績達到 CEF 架構 B2 級標準者,初試總成績加5分,達 B1 級標準者,初試總成績加1分。」

此外,台北市簡章中也規定「報考本土語言閩南語類科之考生,具備國小教師加註閩南語專長教師證書者,初試總成績加5分;報考本土語言閩南語類科以外之考生,成績得採計本土語言能力及台灣手語能力,合計最高加5分」。

雙語、本土語政策上路不久,師資一時之間仍未到位。因此台師大師資培育學院院長林子斌建議,小教師培生最好加修雙語、本土語第二專長,未來就業會更有利。以台師大為例,目前正在修雙語專長的師培生已超過兩百人。林子斌表示,下學年度會再增加「雙語專長班」,一學期開三個班,讓更多學生可以修課,也希望盡快補足教學現場的需求。

至於特教、專輔老師則從國小到國中都缺,主因在師培端的量能就不大,加上特教生常需要一對一教學與生活輔導,工作負擔重;而近年校園安全事件頻傳,專輔老師更被期待要能顧及高風險家庭與可能具攻擊性學生的大小狀況,但依法目前國小班級數24班以下僅設置一位專輔老師,25班至48班置二師;國中班級數15班以下設置一位專輔老師,16班至30班置二師,已被外界評為人力比過低、有待提升。現階段人少、事多、責任重,造成特教、專輔師資一大缺口,不少縣市報名人數甚至比開缺數還少,難以補足合格的正式老師。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考生看準這個相對容易「轉正」機會,先考上再設法轉去其他普通科領域。因此各縣市今年多訂有「防轉職」條款,例如台中市簡章規定,「專任教師任教5年後始得轉任其他類別教師」,新北市簡章則規定「專任輔導教師不得以任何理由,申請轉任校內其他教師職務」。

而雙語教師因必須執行的專案計畫繁多,各縣市幾乎都有開雙語教師缺,也都訂有相關的規章,如:台中市國小教甄簡章規定「須配合參與本局辦理之雙語師資培訓課程,及配合錄取分發學校安排的課程及節數進行雙語教學(不限科目),並實際服務滿5年以上,始得轉任其他類別教師。」

新北市也訂有相關條款,張明文說,「雙語教師有其特殊性,包括一定要寫計畫、參加共備、研發教材和公開授課」,他強調,老師既然報名目前錄取率較高、相對好考的科目,就要對未來工作的責任義務有一定認知。

113年國中最缺生活科技、童軍和資訊老師

另外,國中教甄頻開生活科技、童軍、資訊教師,每年仍有部分縣市「招不滿」。林子斌表示,這些類科持續招不到教師,主因是人才往產業界移動,甚至連家政科都缺。他透露,已有不少縣市委託台師大開設學士後專長班,讓現職教師增能,彌補這一塊的人力缺口。

「早年桃園只招33名老師,卻有8,000人去考,我就是那個分母」,歷經多年征戰的許秋燕無奈笑說,過去想考上正式老師難如登天,但今年小教大開缺,只要準備充分的人,考上機會都很大。她舉例,去年桃園市就開出不少教甄缺額,考上的老師今年有人想重考回宜蘭,因為連非六都的宜蘭都開缺190人,考生可優先挑想去的縣市,可能有「大風吹」效應,預估今年教甄重考生占比會比往年高。

過去不少年輕教師為了爭取市區較多的正職,離鄉背景來到雙北、台中市等任教,今年都有機會返鄉。以屏東縣為例,113學年度國小教甄釋出132名缺額,為近10年來最多,包含國小普通科73名、英語專長30名、自然專長6名、國小身心障礙類特殊教育10名、國小專任輔導教師8名;學前特殊教育班5名。許秋燕分析,今年除了代理教師上岸率高,想要返回屏東、宜蘭等家鄉,從六都流動回去的機率,也都會比往年高。

張信務表示,各縣市大開缺,除了補滿新教師,也讓部分學校出現「流動率」,這現象又以偏鄉學校最為顯著,有些老師考上偏鄉學校,若想考回自己的家鄉,會用辭職、重考的方式來處理,衝擊偏鄉師資穩定度。吳明柱也說,若以平均流動率5%來算,在教師數破百人的大型學校可能影響還不大,可是偏鄉小校只要少一兩位老師,就影響整個學校的運作,因此希望中央在制定政策時,能做更全方位的考量,應以維持教育現場人力穩定為優先。

(責任編輯:劉映均)

加入親子天下LINE好友,睡前看好文

延伸閱讀:

一邊蓋學校、一邊廢學校:看見兩個台灣,新竹竹北市和彰化大城鄉的故事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2

  • 張紹禕
    考上退休金只有一半,要應付一堆白目家長,過動兒,錢真的有點難賺
    06月14日14:02
  • 𝓐𝓝
    看不出來少子化啦、炒房第一低薪第二
    06月15日16:58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