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矽谷掀起了新的熱門名詞「創辦人模式」(founder mode)。其指涉創業家利用看似違背管理學的手段營運公司,並且取得巨大成功,例如賈伯斯、馬斯克等知名創業家。
「創辦人模式」由創業加速器Y Combinator共同創辦人保羅.格拉漢(Paul Graham)所提出,其概念與交由專業經理人管理公司的「經理人模式」(manager mode)二元對立。
格拉漢日前在文章中指出,即使在矽谷,大多數人認為新創要擴大規模,代表必須轉換至經理人模式, 但事實上,很多創辦人採用經理人模式卻大感失望,「從他們擺脫這種模式後獲得成功,可以合理推斷經理人模式,並非邁向成功的唯一法則。」
一句話說明「創辦人模式」:親自下海管,比找專業經理人強
其實,創辦人模式沒有明確的定義,不過格拉漢指出,它會打破執行長只能透過直屬部下管理公司的原則。「跨層級」會議成為常態,不再是一種非比尋常的管理方法。
他也分享Airbnb的共同創辦人布萊恩.切斯基(Brian Chesky)在 Y Combinator活動上發表的一場演說,強調傳統的經營智慧,並不一定能奏效。
切斯基表示,他曾經遵循別人給予的建言經營公司,總的來說就是「僱用優質人才,放手讓他們發揮」,但最終成果卻非常災難,他發現越少親自管理,公司就越容易出錯,就此決定要參與到每一個細節,「Airbnb就不會發生任何超出我能力範圍的事。」
格拉漢認為,那些經理人不會選擇這麼做,因為在他們受到的專業教育中,他們應該下達指令放手讓部屬執行,直接參與到細節是微觀管理,這是不好的行為。
創辦人模式為何成功?「權力位差」可能是一大關鍵
不過,創辦人模式的特點不只是管理到細微層面,這之間的主要差別或許在創辦人之於公司,猶如父母之於孩子的特殊身份,有著不同於經理人的愛與熱情,也使得有些事創辦人可以做、會去做,而經理人不會做或沒辦法做。
《華爾街日報》指出,切斯基曾在Podcast中分享過創辦人與外部經理人不同的特質。「他們(創辦人)是親生父母,你可以愛某些人事物,但當它是出自於你時,你會擁有更加強列的激情與熱愛。」切斯基解釋,「第二個特質在於,創辦人有點特權,就像我不能告訴別的孩子該做什麼,但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可能就沒問題。」
這之間的差異代表著,創辦人可以做出一般經理人不會做的事,好比說帶領公司進行重大轉型、重新打造品牌。
馬斯克、黃仁勳都是「創辦人模式」管理者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就被認為是創辦人模式的典型案例,他時常管理到最細微的層面,直接和工程團隊溝通技術問題,馬斯克也稱自己的「奈米管理者」;Model 3量產前的「黑暗時期」馬斯克也親自在工廠坐鎮,甚至睡在工廠地板上過夜。
近年隨著輝達興起,黃仁勳的管理模式也經常受到外界分享,而他的作風同樣是創辦人模式。
輝達內部架構扁平化、資訊透明,無論層級任何員工都能參與各種會議,黃仁勳本人也保持著與各層級員工的直接溝通,甚至會站在基層員工座位旁一一詢問細節。
曾在Meta、亞馬遜擔任超過20年管理層、Coatue Ventures現任董事長丹.羅斯(Dan Rose)也分享,祖克柏和貝佐斯都是會管到最細微層面的創辦人,深入了解產品及業務的細節,從不打算讓公司自主運轉,一律解僱反對他們監督的人。
採用「創辦人模式」的公司更賺?目前證據仍不足
不過,創辦人模式真的能讓公司運轉得更好嗎?《財星》分析了世界500強企業名單,聲稱其中22家由創辦人兼任執行長的公司,的確在營運表現上遠勝於其他公司,累積總收益率(cumulative total return)達1,129%,高於其他公司的57%,並且表現得分上(100等於市場水準),創辦人模式公司為202,高於其他公司的92。
但《財星》也強調,不能直接用這些數據來表示創辦人模式更優秀,這22間公司只是同時期成立公司的一小部份,而且沒辦法得知究竟在兩種模式下,倒閉公司的數量比例有多少。
實際上,也有像WeWork那樣,在創辦人管理下兵敗如山倒的新創公司。
「創辦人模式」,可能讓女創業家進退維谷
另外,矽谷肯定「創辦人模式」的眾多討論,也引起性別不平等的質疑。
遠距醫療公司Summer Health創辦人艾倫.達席爾瓦(Ellen DaSilva)也在讀完格拉漢的文章後表示, 「我開始好奇我這麼做(實行創辦人模式),會被怎麼看待?一個男人這麼做,又會怎麼被看待?」
交友軟體Bumble創辦人維特妮.沃夫.赫德(Whitney Wolfe Herd)也在Instagram上聲稱,她已經實行創辦人模式10年了,但每天都因此受到攻擊 ,「事實就是,這對女性創辦人來說是完全不同的。」
兩位創辦人說的是,平平都是微觀管理,大部分人會合理化男性創辦人的咄咄逼人,女性創辦人卻會被認為是歇斯底里。換言之,創辦人的高要求,外界會因為生理性別而有完全不同的解讀。
外媒《Wired》有一篇文章提到,明德大學經濟學助理教授馬丁.阿貝爾(Martin Abel)曾在研究《工作者是否會歧視女老闆》(Do Workers Discriminate against Female Bosses?)中提到,員工對女性主管的批評容忍度更低,工作滿意度因此下降70%。
「過去24小時裡,一直有女性創辦人來詢問,她們不被認可能像男性一樣以創辦人模式管理公司。」格拉漢發布文章當週就在社群平台上表示,「這需要改變。」
延伸閱讀:Google前執行長批「台灣軟體一團糟!」軟硬失衡2大關鍵:生態系、專業分工不明確
摜蛋是什麼?為何是中國「向上社交」必備技能?背後3原因,讓1.4億人瘋找牌咖
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Fortune、Paul Graham
責任編輯:李先泰
延伸閱讀
Gogoro業績黯淡、股價大跌、累虧逾百億,台灣最被看好的獨角獸怎麼了?
東風本田銷量年減19%!擬裁員2000人止血,優離方案「N+3」讓工人搶破頭
「加入《數位時代》LINE好友,科技新聞不漏接」
留言 3
Pati
是人編出來的東西
2024年09月13日04:37
小林
專業經理人被要求的是數據,經營面不談感情,只要短期出現虧損,就掰了。創辦人可以自己承擔短期波動的風險,做更長遠的規劃,但所謂長遠的規劃是成是敗也不好說,若撐不過去一樣掰掰。所以最終還是看這個人是誰,去研究分析哪種比較好也都只是馬後炮而已。市場上未知數太多了。
2024年09月13日03:02
lucky Star
不管是創辦人模式還是經理人模式就算以前成功,但未來走錯方向還是會消失的 只是時間遲早問題而已😮💨😮💨😮💨
創新是用來造福人類並創造大量工作機會,反之要是創新用來取代大量工作機會而創造少量工作機會那麼消失只是剛好而已,因為不是他們消失就是世界上其他多數人消失😡😡😡😮💨😮💨😮💨
2024年09月12日15:44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