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個月,金門的熱門觀光景點有點怪。
用繁體字寫著的「金門縣養豬協會」招牌前變得熱鬧,騎著電動車的年輕中國大陸旅客,紛紛來到這座當地人眼中再普通不過的老房子前拍照打卡。
跨年那晚,來自廈門、從事跨境電商的駱婷婷,在金門山外老街附近一座「籃球場」上度過。
熟悉的閩南語歌聲就著在地美酒,駱婷婷和朋友在籃球場上一起送走2024年。凌晨時分,又騎著電動車奔馳到海邊,迎接新年的第一道曙光。
近期來金門的陸客以年輕人為主,他們騎著不需駕照、限速僅20公里的電動車跑遍金門,到處吃美食、拍照打卡。(沈朋達攝)
睽違近5年,中國去年8月起陸續開放福建省居民到金門和馬祖旅遊,其中又以金門陸客更多,平均每個月有1.4萬人。
這個數字雖比不上疫情封關前2019年的月均3.3萬人,但歸來的陸客已讓亟待振興的金門觀光業感到一絲暖流。
當陸客不再大撒幣
「已經旱災很久了,終於下了場春雨,」金門觀光特產協會理事長李鍾靈笑著說。
他在金城鎮鬧區的中興路上經營了7家店,從雞排店、咖啡廳,到服飾店和電腦公司,無所不包,家族還經營一座休閒農場。疫情前,觀光客是他主要的客群。但疫情封關讓店家門可羅雀,粗估共賠掉兩、三百萬元,無奈關掉兩家店。
重開的陸客旅遊對他而言是場及時雨。幾個月來,他經營的雞排店,月營業額成長了三到四倍。
不過並非所有人都有同感。金門縣政府目前尚未統計這波陸客的最新消費數據,但許多商家都不約而同地指出,這波陸客的消費力不若以往,他們願意花錢在雞排、奶茶和藥妝品上,但在高單價當地特產和精品的消費上,則轉趨保守。
主要的原因在於,陸客的類型變了。
自由行取代團客,玩法變了
受限於目前未開放小三通落地簽,對岸民眾申請「入金證」要在核准後3天內出發,組團困難,因此目前赴金門旅遊的陸客有8成7以自由行為主。而以往由遊覽車定點載送,到名產店大買高粱酒等在地名產的團客佔比,只剩一成多,較疫情前的約三成又再跌落。
第二個原因,則是目前中國只開放福建省居民赴金,他們的消費力不如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等一線城市,因此金門不斷呼籲開放更多中國城市居民到當地觀光,不是沒有原因。
不過最重要的原因,還是陸客的玩法跟年齡層改變了。
金門縣議員董森堡發現,近期來金門的陸客以年輕人為主,他們三五成群,騎著不需駕照、限速僅20公里的電動車跑遍金門,到處吃美食、拍照打卡。
採購不再是他們的目的,而是選擇來到金門享受沒有壓力的「週末登出」(weekend escape)之旅。
這一波陸客寧願花錢買雞排、奶茶和藥妝品,而非高價的當地特產。(謝佩穎攝)
跟著小紅書體驗慢活
駱婷婷不諱言,剛到金門時,她並不期待這座小島有多好玩。
「你從很熱鬧的地方(廈門)突然到這裡,就好像回到老家一樣,」金門乍看之下,和她廣東農村的家鄉有些類似。
但玩著玩著,駱婷婷逐漸喜歡上這裡的慢活,這是在對岸許久未有的感受。
這也和中國近年「逆向旅遊」的趨勢相呼應。都市生活的快節奏,加上疫情多年的高壓與不安感,令許多中國年輕人喘不過氣,假日不再往大城市跑,而是「逆向」選擇到山區、小縣城裡放鬆。
「其實這麼多天都已經把金門逛完了,就是不想離開,」駱婷婷說,她在金門待了15天,也是簽證的最長期限。
金城鎮一間牛肉湯店裡,來自廈門的福建集美大學翻譯系大三生洪穎瓏,打開剛買到的強胃散,配著溫水服下。這是腸胃不好的她,從小吃到大的台灣藥,如今陸客解禁,總算能親自來金門採買。
解禁後,陸客總算能親自來金門採買常用的台灣藥品。(謝佩穎攝)
和她同行的旅伴還有同學蔡嘉儀、熊銳,趁著期末考結束的空檔,特地來金門一探究竟。即便第一次造訪,她們不需要導遊,也不會對金門感到陌生,因為中國當紅的社群媒體小紅書,是最好的導遊,平台上標註「金門旅遊」的貼文累積超過4000則,總瀏覽量高達1500萬次,上面有玩金門的100種方式。
參考小紅書上的各種攻略,蔡嘉儀自己手繪了行程表,短短兩天行程跑遍了金門島,參觀復古的金東電影院,也和金門畜試所的超大牛奶盒合照。
在金門各地,不時能見到看著小紅書踩點打卡的年輕陸客,其中最受歡迎的,要屬金門大橋邊上的湖下海堤莫屬。每到週末,總能看到數十台的電動車停在廢棄崗哨旁,等著從面海的窗子拍下網美照。福建省政府大樓則是另一個熱門景點,在異鄉見到熟悉的招牌,對陸客而言是種熟悉又陌生的奇特感受。
湖下海堤、金門養豬協會、金門畜試所,都是年輕陸客喜愛的金門打卡地點。(圖片來源:取自小紅書)
兩天一夜的小旅行,3名女大生吃遍了金門的美食,光是手搖茶就喝了3家,還一度考慮要買便利商店的紙盒飲料回家。臨行前的行李箱,裝滿小泡芙、乖乖、泡麵和台灣啤酒等各種零食。
對她們來說,目前的金門是最能感受到台灣氣息的城市,但她們更期待的,還是能到台灣旅遊的那天。
近期的金門經驗顯示,陸客旅遊型態已經改變,相比傳統景點和豪氣消費,自主探索的在地生活感,更吸引新一代的中國旅客。(沈朋達攝)
最想感受台灣氣息
去年12月,上海市副市長華源在雙城論壇宣布,要積極推動上海旅行團到台灣旅遊,再為兩岸旅遊全面恢復燃起希望。
直到現在,陸客來台仍只聞樓梯響,但金門的經驗透露,陸客的旅遊型態已經改變,相比傳統景點和豪氣消費,自主探索的在地生活感,更吸引新一代的中國旅客。
「重在體驗感,」對駱婷婷而言,金門乃至於台灣,確實不比中國的一線城市繁華,但慢節奏、人與人的溫暖互動,和能隨心所欲做想做的事,造就了這裡無法取代的氛圍,「所以我以後肯定也會再回來。」
【延伸閱讀】
● 更多內容,請見天下雜誌816期《人生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