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張鈞凱專欄:賴清德演說裡的魔鬼,比「互不隸屬」更殺的「神秘數字」

風傳媒

更新於 05月26日22:10 • 發布於 05月26日22:10 • 張鈞凱
賴清德總統520演說提到,「1624年,台灣從台南出發,開啟台灣全球化的開端。站在『台南400』的歷史時刻,台灣更要展現自信,勇敢航向新世界,讓世界迎接新台灣。」圖為5月20日在台南舉行的第16任總統副總統就職國宴。(總統府提供)
賴清德總統520演說提到,「1624年,台灣從台南出發,開啟台灣全球化的開端。站在『台南400』的歷史時刻,台灣更要展現自信,勇敢航向新世界,讓世界迎接新台灣。」圖為5月20日在台南舉行的第16任總統副總統就職國宴。(總統府提供)

賴清德總統上任已滿7天,回顧一周前他的就職演說,台派叫好又叫座,但更多人是對這份「準台獨宣言書」既驚訝又擔憂。後者的感受不是沒有道理,不過才就任7天時間,立法院裡裡外外吵成一片,有理說不清;台海周邊又被解放軍用「聯合利劍」圍了起來,雖然拜登(Joe Biden)「再」承諾「出兵保台」,可是美國航母「雷根號」卻在南海「隔岸觀火」。

針對賴清德總統的520演說,大陸官媒「火力全開」,連日批判其「台獨」立場;多數人也對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不抱以任何希望。大家的焦點都放在了他正式表態兩岸「互不隸屬」,又說「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台灣」都可以是「國名」。上海學者包承柯的解讀最精準,賴清德是將「台獨」塞進「兩國論」的外衣裡。

即將要揚棄外殼的歷史「寄居蟹」

不過,魔鬼藏在細節裡,細讀通篇演說,以賴清德「台獨工作者」底色,會說出兩岸「互不隸屬」,其實並不令人意外。其中真正值得推敲與警惕的貓膩,是他在結尾說出的這個「神秘數字」:1624。

賴清德說,「1624年,台灣從台南出發,開啟台灣全球化的開端。站在『台南400』的歷史時刻,台灣更要展現自信,勇敢航向新世界,讓世界迎接新台灣。」這段歷史論述,可說是「蔡規賴隨」的另一體現。文化部前部長史哲耗資新台幣8,000多萬元打造歌仔戲大劇《1624》,黃偉哲執政下的台南市政府還力推「台南400」,宣稱「一起台南·世界交陪」。

立法委員高金素梅曾於3月27日質詢史哲時,指出《1624》這部戲劇,把歐洲殖民者海外掠奪的強盜史觀,美化包裝為「海洋史觀」,藉此推廣其「台獨理念」。同樣的數字又出現在賴清德的520演說中,任教於香港理工大學的台灣學者李鎮邦私下一針見血地點出其背後的涵義:

賴清德的演說中對歷史的詮釋是過去蔡英文沒有的,他當然沒有直接說出台獨字眼,但對歷史的解讀完全是台獨史觀的。

誠哉斯言,蔡英文時代橫空出世「中華民國台灣」的「這個國家」,其歷史觀的時間乃從1949年起算。也就是說,蔡英文將「台獨」寄生在「中華民國」的外殼下,做為一隻歷史「寄居蟹」,她至少還裝個樣子尊重「中華民國」這個殼,只是把中華民國的歷史腰斬,刻意避談1949年之前在大陸的歷史,甚至將這段視為「外國史」,只談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敗退台灣之後的歷史,試圖藉用公民民族主義的手段,切斷台灣與大陸之間的歷史連結。

切斷兩岸關係,還要「脫亞入歐」

而賴清德的史觀則是以此為基礎,又往前再大大邁出一步。他不談1949年,而是直接上溯到1624年,那是荷蘭為了與中國大陸進行貿易,把台灣做為跳板的年代。平心而論,1624不屬於台灣人民,而是實實在在的歐洲中心殖民史觀。問題是,荷蘭人甚至根本沒把這段歷史當一回事,如同著名作家徐宗懋所言:

我在阿姆斯特丹海洋博物館看到荷蘭海外殖民史,竟然一個字都沒有提到台灣,現在只剩下民進黨的單相思,成天自我幻想,史識低能,孤陋寡聞,其呆無比。

換言之,1624在賴清德520演說文稿中出現,絕非只是文藝式的點綴,而是新總統要「洗滌人心」的史觀改造工程啟動之自白,他不只要切斷兩岸歷史關係,還要讓台灣「脫亞入歐」。這才是整篇演說殺傷力最強的部分,兩岸權威學者趙春山便指出,這個做法不只讓大陸聞不到有「自己人」的味道,還會讓兩岸關係演變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文明衝突」。

當台南市政府準備大肆慶祝荷蘭殖民者來台南建城400周年時,筆者熟識的一位出生於台南的大哥,便在Facebook感嘆道:

孔子說:「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身為成長於台南的閩南漢人,在面對西方主導的大航海時代時,除了紀念後來的鄭成功與天地會金蘭之外,我更想紀念的是郭懷一與他的兄弟們。

一向以身為府城人為榮,著有《重新認識台灣話》的作家鄭鴻生,則在這篇貼文底下留言呼應:

民國50年的時候,台南府城人曾經以「迎媽祖」繞境遊行的方式,來慶祝鄭成功趕走荷蘭人的開台300周年紀念。那是府城幾十年來破天荒的一次盛會,全城的媽祖廟都出動了神轎與陣頭隊伍。那年我10歲,老家旁邊的檨仔林媽祖廟除了參與這次盛會外,也連演了好多天的野台戲,熱鬧的場景至今難忘。那是老台南人的本色與底氣。如今幾十年過去,在「脫亞入歐」的風潮下,其子子孫孫已經不再有此底氣,只想去攀住關係其實十分疏遠的歐洲人來了。可嘆!

從1624到第一島鏈,台灣陷危險境地

賴清德的「1624」,恐怕從不存在於台灣人的歷史記憶與歷史情感之中,而是被政客為了去中、反中、抗中,配合「台灣是世界的台灣」的意識形態口號,改造和嫁接出來的一段「歷史認知戰」。由此亦可看出,所謂「台獨」的蒼白與虛妄,既無台灣人的主體性,還自我殖民為西方人的附庸。

1624這個「神秘數字」也充滿了冷戰思維,其意味著台灣被西方勢力控制的濫觴,也就是冷戰時代美國把台灣打造為「不沉航母」的目的,用軍事力量圍堵和封鎖中國。錯誤的史觀帶來的就是顛倒的世界觀,賴清德總統520演說中還出現了「台灣位居『第一島鏈』戰略位置」的說詞,無疑自詡為美國在遠東軍事抗中的代理人角色。(推薦閱讀:風評:台灣真心錯付民進黨!

他還引用了蔣渭水先生說台灣是「世界和平第一關的守衛」,如果在日本殖民統治者面前勇敢堅持中華民族身分的蔣渭水地下有知,恐怕心裡正在淌血!從「1624」到「第一島鏈」,完全體現出賴清德總統要把台灣帶入的危險境地,這是一篇與「中國」徹底分手的絕交書,要除盡台灣人體內「中國人」DNA的聲明書,就怕也是一篇對戰爭無知的「哀的美敦書」。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35

  • 什麼叫錯誤的史觀,歷史是人寫的,難道中國寫的歷史才是正確的? 我們台灣自己寫的歷史就是錯的? 而且我寧願相信我們台灣自己寫的歷史, 自己國家歷史怎麼寫又何須他人置喙?
    05月26日23:39
  • Yu-Ming
    文章內提到:這個做法不只讓大陸聞不到有「自己人」的味道,還會讓兩岸關係演變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文明衝突」。 稍微會思考的人,怎麼可能接受這種邏輯?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句話原本就是錯誤的主觀觀念了。不應該自己的觀念有問題,還把責任栽贓在別人身上,企圖魚目混珠,好似講得很有道理似的。 又是一篇<妳不跟我,我就打妳的>文章, 我們之間的 <文明衝突>都是因為妳不跟我當<自己人>造成的。
    05月27日00:48
  • Artificial
    只要求談台灣1949年前的事 但不談400年前的事 就是要台灣只談清末就好,甚至可以談明末 但不能再談更早之前的事 因為用明朝到清末的這段歷史可以讓台灣跟中國有所連結 但用中國邏輯若談400年前,那台灣就真的不屬於中國了 心態很重要 高金素梅若去追尋其血緣 她將發現 他的祖國在菲律賓、甚至到了更南端的南洋諸國了
    05月27日01:45
  • 達玲
    這篇文章才是鬼話連篇!
    05月27日02:12
  • 中華民國本來就是一個獨立的國家 不然呢? 選總統,立委,縣市長 有需要中共同意嗎? 中共沒有選舉,抱歉 中國人很可憐 沒有看過,摸過,用過 選票
    05月27日02:20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