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買綠電還有低消、買多又會剩!台達能源靠兩大招,說服企業買「預售電」

數位時代

更新於 05月02日09:15 • 發布於 05月02日06:54

「我的初衷很簡單,看市場上有沒有很大的問題,當時採購綠電、處理餘電都是很困難的事,但兩件事情合起來就變成是一個新事業,」台達能源總經理張立業點出成立再生能源售電業——台達能源的初心,這個近50人的團隊,要手把手帶領企業規劃綠電採購。

自2022年張立業向公司提案成立新事業單位,順利審核通過後,台達能源於2023年2月正式成立,並取得再生能源售電業執照。

目前國內再生能源售電業多達63家(截至4月2日統計),競爭越來越激烈,站在母公司台達電肩膀上的「台達能源」,除了媒合綠電買賣外,以販售離岸風電為目標,今年希望有成功的案例出現。

母公司台達電做靠山,台達能源提供綠電媒合、匹配服務

台達能源業務內容分成三大塊,綠電交易、綠電匹配、減碳諮詢。綠電交易主要媒合再生能源開發商及需要綠電的客戶,洽談的綠電包含太陽能、離岸風電,水力發電等,目前台達能源跟逾十家再生能源開發商洽談中,並且每週持續更新。

第二塊是綠電匹配服務,透過模擬企業的用電情境,評估需要購買哪種組合的再生能源與數量,達成一定比例的再生能源目標占比。張立業提到,「 做售電業不只有綠電交易,而是需要做服務 ,提高企業使用再生能源的比例。」

台達能源
台達能源透過分析企業用電行為,讓綠電匹配更精準,協助企業達成再生能源使用比例。

尤其母公司台達電使用再生能源比例相當高,擁有多年能源規劃的實戰經驗,成為台達能源接洽客戶的最好宣傳。 台達電在全球使用再生能源比例已達76%,其中台灣更超過80% ,國內幾乎沒有什麼大型企業,特別是製造業做到這麼高的綠電比例,台達電已設定2030年達成RE100(百分百使用再生能源電力)的目標。

台達電
台達電在全球使用再生能源比例已達76%,其中台灣更超過80%。

第三塊減碳諮詢服務,台達能源提供客戶節能減碳診斷服務,若客戶有設備上的需求,也會優先考慮台達的樓宇自動化、工業自動化、儲能等設備。

解決綠電市場兩大難題,降低餘電、販售離岸風電

同時,台達能源目標解決2個存在綠電市場的難題,第一處理購買綠電的「餘電」問題,第二販售離岸風電。

不過,當一個企業使用綠電的比例越高,餘電問題也越明顯,通常客戶做到再生能源占比40%就容易有餘電問題。舉例來說,一家公司為達成100%使用再生能源目標,若一年用電量達1億度,採購了1.2億度綠電,其中2千萬度用不完的綠電就是「餘電」,這些餘電不僅拿不到經濟部標檢局核發的「再生能源憑證」(T-REC,又稱綠電身分證),也增添購電成本。

為降低餘電問題,必須使用不同的電力來源做用電匹配。例如白天用電使用太陽能,晚上就靠水力或風力發電。同時台達能源會向客戶取得用電資料,按照客戶的綠能目標、成本、餘電比例等要求,給予客製化建議。

同時台達能源也增加不同的綠電來源,正積極促成離岸風場綠電交易。和購買太陽能綠電不同,購買離岸風電的門檻較高,台達能源目的是解決「國際信評」、「量」的問題。

過去離岸風電的綠電主要賣給國營企業台電,或像台積電這種大買家,若是其他企業想購買離岸風電,就會卡在缺乏良好的國際信用評等。

信用評等是用來評估企業的信用狀況與償債能力,台達電具備良好信用品質,國際信用評等為BBB+,張立業說,「現在我們台達電已經跳出來,願意幫助一些信評較低的企業來取得離岸風電。」

台達與台汽電綠能簽訂長期綠色購電協議,採購台汽電集團風力發電裝置量7.2MW
過去離岸風電的綠電主要賣給國營企業台電或像台積電這種大買家,若是其他企業想購買離岸風電,往往會卡在缺乏良好的國際信用評等。

除了解決信評外,企業無法買離岸風電的另個原因在於「用電量不夠多」,即便是大型金融業,其用電只有辦公室或分行,本身就不是用電大戶。

張立業曾分享,拜訪一家離岸風電開發商想購買綠電,但對方回答,「離岸風電的最低消費是5億度,」換算一年成本幾十億元,最後只能謝謝再聯絡。

未來台達能源將扮演售電業「中盤商」角色,媒合買賣綠電雙方,透過採取企業團購綠電的方式,來達到規模經濟;同時為降低購電合約的複雜度,一座離岸風場的買主會控制在5家以內。

綠電市場觀望氛圍濃厚,台達能源建議:提前部署累積經驗

看待當前綠電市場的供需情況,張立業認為價格是最大障礙,「沒有買不到的綠電,只有買不到的價格,大家都想買便宜的綠電。」

他觀察,國內企業購買綠電缺乏急迫性,即便目標設定2030年達到RE100(百分百使用再生能源),但目前客戶多是觀望心態,「先出個價,如果買不到,就等明後年再看看。」

還有的企業盤算買綠電只要買當年度的,例如2030年買到RE100,就不會提前到2027年購買。張立業直言,「這根本不可能,當大家都等到2030年才要買時,你可能也搶不過別人。」

台電投入綠電市場
企業在規劃綠電目標時,張立業建議至少提早兩三年前部署,包含建置再生能源案場,並累積洽談的實戰經驗。

企業在規劃綠電目標時,張立業建議「至少提早兩三年前部署」。目前很多再生能源開發商或售電業在賣的電,已經是2025至2027年的綠電,這類似預售屋概念,先把房子賣給你,等待蓋好、交屋已經是5年後。

因此企業規劃購買綠電「越早買越好」,可以累積洽談的經驗。雖然許多企業會擔心太早買、買貴了,對此張立業認為未來的綠電價格難以預測,建議企業可以先分階段買進。

不過他也提醒,如果國內企業都不願買離岸風電,開發商沒有取得合理的售電利潤時,最終開發商很可能撤出台灣市場,進而導致再生能源售電業沒有綠電可以賣,企業也買不到綠電,結果是影響台灣企業在國際綠色供應鏈上的競爭力。

面對離岸風電價格居高不下,台達能源研擬企業團購綠電模式,代表不是只有一家公司買,而是大家一起促成買電這件事,解決價格跟量的問題,讓企業更有信心進場買電。

延伸閱讀:一年一家外商不玩了,台灣風場「棄標潮」怎麼回事?3大難題解析:綠電要怎麼走下去?

責任編輯:錢玉紘

延伸閱讀

一年一家外商不玩了,台灣風場「棄標潮」怎麼回事?3大難題解析:綠電要怎麼走下去?
「台達電力公司」開張!台達能源直接當「綠電團媽」,讓企業真的能買到綠電,怎麼做?
「加入《數位時代》LINE好友,科技新聞不漏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