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Adobe Firefly
在完全沒有預期、也迅雷不及掩耳的情況下,我獲得了1次夢幻的面試機會。
說是夢幻,因為對方所能給予的規格和舞台,完全符合我心目中的Top 5;然而,唯一的條件是需要長駐海外,這使得夢幻只能停留在夢幻的階段。
我和中間牽線的長輩說,目前海外不在考慮之列,不好浪費對方時間,我可以轉介更適合、也更年輕的朋友去談談。
長輩輕嗤一聲,「相談而已,又不是要你現在就飛去海外。況且,所有條件都是談出來的。你去見見,說不定很值得。」
經歷了前些時候的中年震盪,我愈發感受到生命的無常與短暫,過往被我拒之於千里之外的機遇,有時會幻想坐上時光機去看一看,若至少有開門或叩門的勇氣,會不會就此發現,生命想要告訴我的其他事情。
那麼,在人生時鐘才走到上午9點36分的時刻(人生時鐘將人的一生比喻為24小時,假設以平均壽命百歲來計算,1年約是14分24秒,40歲則來到上午9點36分),何妨讓自己做一次從未嘗試過的選擇?不管結果成不成、符不符合條件和期待。
復盤人生,明白為自己著想更重要
結果證明,薑是老的辣,長輩對我的諫言,永遠都是對的。這次相談非常值得,我甚至覺得,它不只是工作的面談,更接近中年的復盤。我們真正談及職缺本身的比率非常低,多數時間,集中在討論一個面向的問題:「我未來的目標是什麼?又計畫如何開闢一條與未來目標一致的道路?」
是的,人生的中點,距離終點起碼還有20年以上的「未來」。現在的我,擁有比30歲時更透徹的自覺以及更成熟的觀點,來定位職涯與生涯的比重,它們之間交互作用的策略、權衡斷捨的排序,會幫助我實現人人口中被視為夢幻的標的:實踐此生意義的人生志業。
行至中點,已不再適合用無窮盡的「加法」,企圖自證身價,有意識地「編輯」既有資源,分辨何者是對自己而言的第一優先,才是重點。
這是我近期收聽「請聽,哈佛管理學」Podcast所得到的啟發。節目以數集的篇幅,從心理與實務的角度,來探討職涯碰上「中年危機」時該如何自處。
我對其中一集節目特別感興趣,重複聽了5次~6次之多:〈中年重啟,從「加法」到「編輯」的轉折時刻〉,這個觀點,由職涯作家奇普.康利(Chip Conley)所提出,「在職涯的中點,與未實現期望的感覺對抗是很常見的,意識到你早年的許多夢想與抱負可能不會實現(也許永遠都不會實現),讓人清醒。」
值此同時,職涯中點,也提供了深刻的成長機會,讓我們重新評估優先順序,從經驗汲取教訓,仔細規畫未來的樣貌與方向。這個過程,就是「有意識的編輯」。
至於該怎麼著手「編輯」?結合另一位職涯顧問伊波尼.喬伊斯(Ebony Joyce)的觀點,建議可從以下6個問題開始:
問題1》10年後我會後悔沒有做什麼,或沒有學什麼?
除了以終為始,不妨也多利用「預期後悔」(Anticipated Regret)的力量,想像如果今天不採取某些行動,未來可能會感到失望。在為時已晚之前,請好好思考一下,關於想學習的科目、想從事的日常活動、想全心投入的體驗,以及現在想去的地方。
我想額外分享1個技巧——當你預想這個題目的時候,請盡可能地跳脫職涯的疆界,而以你的人生作為主體,誠實面對自己想要做,卻因為各種原因而耽擱的事情。
問題2》我要如何發掘自己的目的?
來到人生的中點,是時候形塑一個,以你的意願為主、並由你所定義和驅動的職涯和生涯。如同我的心理諮商師告訴我,沒有什麼「你應該這樣」、「你最好那樣」,深入想想,進入社會之前,「什麼讓你感到興奮?什麼會讓你激動?你對什麼感到好奇?你年輕時曾有什麼嗜好,但後來忽略了這些嗜好?」
一些朋友跟我說,中年以後才去發掘人生目標,會不會太打高空了?我倒覺得,是我們把人生目標投射得太過道貌岸然,其實它沒有那麼複雜,能夠讓你感到快樂、願意投入、並完全激發你內在本真而不覺得造作的,就是目標。
問題3》我擁有什麼才能或天賦,可以做出貢獻?
反思自己獲得的技能與知識,並想想可以如何用它們來產生正向影響。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有個經典的練習:找個朋友來問問自己:「你從事什麼行業?」問1次不夠,得連續問5次,每一次的提問,都有助於收斂與聚焦回答的內容,讓你更加了解自身的天賦優勢,以及你目前是如何將之貢獻給團體或他人。
這是一個極度有趣、十分有助於自我認識的練習,如果覺得找朋友練習很害羞,也可以嘗試和自己紙上對談,最後的回答,也許會讓你大吃一驚。你會發現,人生的商業模型,早就在你的潛意識孕育生根,只是欠缺有意識的栽培扶植。
問題4》我希望我的日子怎麼過?
我們經常被鼓勵要對自己的職涯有遠大抱負,公司總是要求我們預想5年或10年後的未來,或是定義你對成功的看法。這些提示可能很有價值,然而,也很容易引領我們走向一個常見的認知偏誤,將個人的未來與成就,與組織的長青發展混為一談。
從小處思考你的未來,不要設定太過宏偉的目標,而是要設想,理想未來中,你的典型一天會怎麼開啟:你想如何利用時間、與誰來往、在工作之餘做些什麼等。這個思考實驗的目的,是讓我們更清楚自己想要創造的生活,以此做為堅定不移的中央伍。
問題5》我願意做出哪些取捨,或不再願意做出哪些取捨?
取捨,是身為成熟大人的必然,誠實面對自己的價值觀,有意識地做出妥協。沒有正確或錯誤的答案,但需要有意識地去認知到,優先事項之所以優先,是因為獨一、而且排他。
所謂兩全其美、兩相得兼,都是在辛苦與為難自己。勇敢做出取捨,永遠不需要在事後批評自己的選擇。
問題6》我的人生哪裡變好了?
與年歲增長相關的種種挑戰與狼狽,我們都再熟悉不過。別糾結於這些,學著欣賞與肯定熟齡的益處:你獲得智慧、你擁有經歷、你取得個人成長。
當你可以克服自己內心的年齡歧視時,年齡就不再是限制。
依循著這6個提問,我沒有準備任何吹噓功績的簡報,心中卻懷抱著比任何時候都清楚的優先排序以及理想生活藍圖,就這樣自在地和對方交談。我知道我具備的條件是什麼,不會削足適履、見利眼開;我也知道自己將會因為人生的優先排序,而與某些可一不可再的機會就此別過,不再矛盾扼腕。
因為,走在人生中點,我終於不再需要誰來給予、或牽成一份夢幻工作,能夠遵從自身的意志,履踐此時的目標與排序,有意識地編輯下半場人生,我覺得,自己從事的,已經是無可比擬的夢幻工作。
延伸閱讀
▶不想活到80歲卻有遺憾?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趁年輕,反問自己12個問題
▶一次做好一件事vs.多工作業,哪種工作方式更有效率?心理學家點出產能提升關鍵
小檔案_職場裡的人類圖(文心藍)
被職場耽誤的人類圖探索者,也是不帶電的投射者。
2/4直覺權威投射者,情緒、薦骨、根部、意志力,四大皆空,假冒「偽生產者」長達20年。六年級後段班,世俗價值裡的職場中堅。 人類圖使我相信,荒蕪的沙漠盡頭,將有汪洋湧泉,卸除制約後,我終能回歸愛之船本色。如果,你正處於沙漠之中,這裡有一些試驗過後的路徑作為參考,但願我們節省氣力,少繞遠路,互相扶持。
粉絲專頁:職場裡的人類圖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