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失業並不是倉促決定的啊
「再見了,我的同事們,我要走一條人煙罕至的小徑,我希望自己的人生有不同的風景⋯⋯」
我不是被公司fire掉,而是自己主動把公司老闆「火」掉的。
主動成為失業人口之前,其實,花了一些時間進行熱身,不管是心理狀態或經濟狀態都做過一番準備,而不是情緒性的倉促決定,想要模仿的人,請千萬謹慎,不要衝動。
所以,究竟是什麼忍無可忍的原因,才促成自己決定從職場「翻牆逃跑」呢?
一開始想要翻牆,或許是因為厭倦。厭倦感來了,該怎麼辦?裝病請病假,裝忙請事假,僅僅是半天,或一天,僅僅在家裡無所事事,都覺得幸福。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厭倦啊!可是裝病跟裝忙,僅僅半天或一天的療程,終究抵不過排山倒海而來的厭倦。
也曾經留職停薪一年,出國讀書,短暫治癒了職場厭倦,但是重新回到辦公室,隔著大樓玻璃帷幕看見窗外的陽光與落日,卻累積了留職停薪之前更加心力交瘁的挫敗感。輾轉換了高薪的工作,美其名為跳槽,卻跳進更恐怖的坑谷,我失去了初出社會當時的認命與知足,我開始懷疑安穩退休的期待會不會只是個阻礙自己快樂與上進的枷鎖,而忍耐逢迎的態度,反倒讓自己變得越來越面目可憎?
某個下午,在辦公室經歷一場荒唐而激烈的口角之後,我走出辦公室,搭乘木柵捷運到動物園門口,曬了一下太陽,在初春午後的紅磚道散步,想了一些事情之後,又搭捷運返回市區,跑到IKEA,坐在賣場的沙發上面,看著來來去去挑選家具的陌生人。剎那間,決定了!
那個下午開始,我決定提升過往因為貪圖安穩收入而削減的戰鬥力,我不要排在公司僵化的制度後方等待,我要拿著自己的旗子,打開門,衝出去,把旗子插在自己想要佔領的城池。
我開始潛入水底備戰,我的意思不是說跑去練潛水,而是白天上班,晚上與假日書寫,在網路貼文,建立屬於自己的社群人際關係,培養讀者群,另一方面,也開始寫文章投稿副刊,還透過一些朋友的介紹,接商業DM文案。
時候到了,決定揮別當年畢業之後「學以致用」的幸運魔咒,我開始考慮所謂「自由工作者」的生活模式,在那之前,得先累積一些相關產業的經歷與人脈,既然決定要靠文字書寫過活,就該朝著那個領域插旗子才對。
很好,時機成熟了,遞出辭呈。決定離職的日子之前,早就像愚公移山一樣,每天搬一些東西回家,直到把辦公桌抽屜與桌面清空,再見了,我的同事們,我要走一條人煙罕至的小徑,我希望自己的人生有不同的風景。
我從年薪百萬的管理職,從高級辦公大樓的上班地點,從容出走,加入一本新雜誌創刊,半年之後,出版一本小說,再投入網路媒體,參與規劃一個出版平台,但平台尚未推出,我又離職了,從此開始無固定雇主的生活,名副其實的失業人口。
節儉不是美德而是態度
「失業的人,就該有所自覺,也就是要有當窮人的自覺⋯⋯」
離開職場,清楚認知到從今而後的每個月,不會有固定一筆錢自動匯入銀行帳戶,到了年底,也不會有什麼紅利獎金入帳之後,那就表示,往後的日子,要開始縮衣節食了。
總之,不管是因為厭倦職場或是真的不想看老闆臉色,既然做了決定,辭呈遞出去,事實就已經擺在眼前了,那就是,我失業了……失業的人,就該有所自覺,也就是要有當窮人的自覺。
話雖如此,但畢竟也過了幾年高薪的生活,出手消費向來沒什麼顧慮,只要心情不好,就吃大餐或逛街購物,藉花錢得到的短暫幸福假象來填空職場的挫敗與倦怠,可是失業之後,類似的消費態度非得戒掉不行,要不然,就只有死路一條了。
以前總是以工作疲累為藉口,去高檔昂貴的髮廊洗頭按摩,有時候還要假掰做個指甲保養,這種奢華的貴婦行為應該戒掉,最好是剪一次短髮可以撐半年到十個月,至於染髮洗髮剪劉海,盡可能要自己來。
以心情不好為藉口,吆喝朋友吃大餐唱KTV也可以免了,可以容忍的範圍就是去柑仔店拎一罐啤酒回來借酒澆愁即可,微醺之後,倒頭就睡,隔天醒來,又是一條英雄好漢。
因為很少出門,買新衣新鞋的開銷可以省了。挑鞋子就挑好穿耐穿可以跑步快走不會腳趾外翻,也不會因為鞋跟太高太尖而摔斷腿的鞋款就好,反正在家工作,赤腳的時候最多,那就不必多費心了。衣服的部分,流行時尚的款式暫且不考慮,最好是實穿又便宜的基本款,雖說基本款,但也常常不小心買了類似的樣式而不自覺,但盡量不買昂貴的衣物,只要看到吊牌標價立刻換算成一字一元的稿費,保證立刻放下衣服,頭也不回,離開現場。
如果可以,冷氣也該貼上封條,一個人在家工作,倘若開一整天空調,為了不熱死,恐怕先餓死。但實際測試過,不開冷氣,好像也沒有想像中的辛苦。以前在辦公室穿厚外套吹冷氣的行為太嬌貴了,失業之後,電費帳單就是自己該負擔的生活挑戰,只要有電風扇,有開窗的自然風,不超過34度就不輕易開啟空調,已經成為夏日的基本態度了。因為可以徹底流汗,也就不怕密閉空調造成的鼻過敏與偏頭痛,我對地球最友善了,但其實是想要省錢啊!
如果去超市採買,一樣的盒裝豬肉片,選較輕較便宜的,反正一次少吃幾片不是問題;青菜都是一把一把,就選分量少的;買衛生紙也要斤斤計較到底一串有幾包,一包有幾抽;那些四包裝特價,或是第二件七折,買一送一的促銷,全部要加減乘除,不要被促銷花招騙了。
不過,偶爾也會浮現類似的感慨,幹嘛過得這麼小氣、過得這麼清苦啊,會不會哪天突然賺大錢了,卻喪失花錢開心的能力呢?
我說啊,這種事情根本不用擔心,古人不是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可不是國文考試的名詞解釋而已,當真去身體力行,如果節儉的養成都不是問題了,還需要擔心別的嗎?更何況,偶爾因為一筆像樣的酬勞入帳,也會興起那種,「既然手頭寬一點,那麼,買一雙好一點的跑鞋吧……吃一餐好料的吧……挑一件喜歡的上衣吧……」然後「想要的慾望」跟「購買的衝動」一旦勾肩搭背,很快就失控了,這種能力,向來都不必擔心的啊!
總之,這十三年之間,節儉已經不是什麼美德,早就成為生活態度了。反正不必上班,也就很少因為討厭的主管或討厭的同事而生氣,也不必被毫無結論的會議折磨,憤怒或沮喪的機會很少,就不必花大錢來平衡壞情緒,這也是不上班的福利啊!
星巴克,你賺不到我的錢
「不過連鎖咖啡館的生意那麼好,應該也沒差我這一份吧⋯⋯」
這標題用了星巴克,但其實也不只星巴克,其他連鎖咖啡館也包括在內,甚至是那些賣咖啡的便利店,也漸漸賺不到我的錢了。
只是星巴克有指標性啊,畢竟拿著星巴克的咖啡走在路上的上班族,不管是穿西裝的男生,還是穿套裝的女生,看起來都好帥好美,好像日劇走出來的明星,有氣質到「靠杯」啊。
其實,自己還是職場女工的那幾年,也很喜歡泡在連鎖咖啡館,不僅僅是喜歡,嚴格說起來,已經成為情緒移轉的依賴了。走入咖啡館,就好像推開某種形態的旋轉門,轉一圈,走入另一個咖啡因的世界,那些煩惱,先踹到牆邊吧!
有一陣子,甚至會特意早起,到公司附近的咖啡館吃早餐,只要推開門,咖啡香氣與烤麵包的焦味,還有煎蛋的那種混搭著熱油沸騰上來的氣味迎面而來,即使是店員制式的「歡迎光臨」,聽起來都覺得很溫暖。
我想,那個階段的自己,應該非常渴望用這樣的儀式,開啟無趣上班生活的早晨吧!
如果還繼續著職場女工時期那樣的日常咖啡比重,一天自掏腰包的咖啡預算到底需要多少錢?那些連鎖咖啡館的人事費用、房屋租金、廣告行銷、成本利潤,換算成稿費,到底要寫多少字,才夠我排遣那些喜怒哀樂或僅僅是貪圖日劇那種氣質假掰的代價呢?
決定了,自己煮咖啡。
如果一天省下100元的咖啡費用,一個禮拜可以省下700元,一個月起碼省下3千元,一年就多存了3萬6千元,外加各種胃散胃藥胃乳和診所掛號費,應該不止這個價錢。而購買半磅咖啡豆不到200元,可以煮一個月的分量,鮮奶支出也僅僅是配角而已,加減乘除,根本是壓倒性的大勝啊!
現在,我透過真實的人生實驗,找到自己跟咖啡互相依存的合理模式,而且不是什麼苦澀的修行或過於節儉的淒涼,我還是跟咖啡天天相見,和諧相處。
但是,星巴克,你真的賺不到我的錢了,不過連鎖咖啡館的生意那麼好,應該也沒差我這一份吧!
然而,我可以體會,上班族真的需要一杯昂貴的連鎖咖啡館,或即使不算貴但根本不好喝的便利店咖啡,那已經超越咖啡的意義了,而是在職場被羞辱、被打擊的沮喪低潮時,可以被款待、被理解的一種相對巨大的呵護。但是請千萬記得,如果有一天,離開職場,在家工作,換一種養活自己的工作模式時,這種類型的咖啡消費預算,絕對是可以克服、可以禁斷的首要目標喔!
不餓死的祕密
「一直在職場或人生扮演敗組的角色,一直哀怨或自卑,即使如此,只要還過得下去,也沒有人會責怪,但我就是討厭那種要死不活的陰暗⋯⋯。」
有人看我失業十三年,似乎過得不錯,既沒有因為缺糧而瘦到皮包骨(多數時候還為了減肥而煩惱,嘆~),也沒有因為積欠費用而遭到斷水斷電斷瓦斯斷網路,或是繳不出卡費被追債,甚至還有餘力出國看WBC經典賽,實在很過分。
早先幾年靠書寫商業案子過活,後來寫報紙雜誌專欄還出書,也曾經很衝動地參加文學獎,默默落選和意外獲獎的經驗並存,彷彿投資有賺有賠。
一旦接收到周圍朋友「想從職場叛逃」的商談,我大概都會採取「強力反對」的態度,畢竟這種工作模式,如果沒有足夠的積蓄,沒有一些經濟與人生的條件,很快就會陣亡,因為陣亡而想要重回職場,說真的,難度也會增高。
我在成為所謂的SOHO之前,其實非常規矩地當了十幾年的受薪階級。在那個階段,不只存了一些錢,還累積不少投資觀念與實戰經驗。現在回想起來,非常感謝那十幾年的認命與節儉,如果不是那些年存下的本,就沒辦法度過這十三年的失業歲月,而且這種日子,好像還要繼續下去,畢竟重回職場,已經不太可能了。
我在工作的第一年,就開始「跟會」,標到第一次會,拿著會頭交給我的整綑鈔票,就立刻用牛皮紙袋裝起來,藏在外套裡,搭電梯下樓,把錢交給銀行櫃員。那是我這輩子第一筆定存,當時定存利率還有10%以上,銀行沒有ATM也沒有提款卡的年頭,夠古老了吧!
上班兩、三年之間,股票加權指數來到萬點以上,也曾經跟朋友合資,在股市「學習」了一段時間,崩盤之前非常好賺,崩盤之後也跑得很快,小小賺了一些,也小小套了一點。
往後幾年,雖然沒有繼續跟會,也徹底跟台灣股市告別,卻開始每個月發薪日,自動從帳戶扣款的「零存整付」定存習慣,持續了很多年,累積一筆存款之後,就繼續「整存整付」。
後來,因為工作跳槽的關係,薪水翻升了兩倍,當時台灣開放海外基金投資,我的投資啟蒙是歐洲小型基金,向銀行櫃台申購之後,可以領一張書面憑證,如果要贖回基金還要親自跑一趟信託公司,還沒有歐元,仍然是馬克計價的年代,也算古老吧!
從此以後,基金投資變成我的日常功課,有賠有賺,但至少慢慢學會了投資理財的一些邏輯,也培養了承擔投資風險的膽量,也因為賠錢而理解自己對投資的某些盲點,那些賠掉的錢,當成學費,其實也沒有虧到。
購買保險也列入投資計畫。上班第一年就買了「繳費20年,保障終身」的壽險保單,隔幾年再添購醫療險、防癌險、養老年金保險,直到近幾年開始加碼投資型保單。我自己是讀保險出身的,對保險商品沒有排斥,也不覺得是騙人的東西,至少在有收入的這幾年,先準備好養活自己的打算,當然算投資。
如果現在有人問我,靠文字寫作可以過活嗎?我也許要花一個禮拜才有辦法解釋清楚吧!不是「可以」或「不可以」就能簡單開釋的。
重點是,要過什麼樣的生活?要背負什麼樣的人生責任?還有,單純靠文字過活,可行嗎?
除非,專欄稿費很高,除非,出版的書都可以一刷再刷,除非,任何廣告代言都來者不拒,要是可以上電視節目,變成名嘴更好。但如果像我這樣,對書寫之外的事情都不擅長也不熱中,甚至很排斥,那麼,就要靠一些外快來養活自己,而且,外快的收入,還要高於書寫收入好幾倍才行。
譬如,植牙的費用是贖回「東協基金」的獲利,到東京看經典賽的費用靠「拉丁美洲基金」,那些高收益基金的每月配息也足夠我看電影或買書的支出,如果想要處理屋頂漏水問題,那就看生技基金的表現了!
每天上網都在跟這些努力幫忙賺錢的基金培養感情,搞清楚它們的利多消息與利空風險,閱讀各個分析師的觀點,想辦法跟投資標的建立革命情感與默契。
但投資的歷程也不是一直那麼風光,也有過現值只有本金的一半不到,或是忍痛認賠贖回轉換標的,總之,自己下的決定,自己承擔,折磨久了,總會清楚心臟的強度可以承受多少盈虧的重量,也絕對不要借錢來投資,因為我不是神,投資當然有賺有賠,否則那些基金廣告幹嘛找一個人在那裡快嘴Rap,提醒投資者下單之前要詳閱公開說明書呢!
若要問我,這幾年到底靠什麼養活自己呢?就精神層面而言,寫作絕對是養分,就經濟層面而言,投資理財可能才是並肩作戰的夥伴。當然感謝這些年來,每隔幾年的保單分紅成為及時雨一般的獎勵,過去的自己,養活了現在的自己,而現在的自己,也要想辦法養活未來的自己。即使沒有固定的企業老闆當靠山,也總算找到自己養自己的方法了,真是感恩啊!
延伸閱讀:
●書籍簡介
書名:13年不上班卻沒餓死的秘密
作者:米果
出版社:大田
出版日期:2013/12/01
作者簡介
米果
台南出身,現居台北盆地邊緣。文字工作者。
她回應衛生署長的〈不結婚是神經病你現在才知道!〉,讓數十萬名網友拍手叫好。日本311大地震後寫的〈日本8.9震災教我們的事〉點閱率更逼近一百萬人次,在網路上被瘋狂轉傳分享。
曾經從事產物保險核保,財經雜誌編輯。短暫的網路媒體從業員。成為自由工作者13年的她說,一旦發懶,就會餓死。
「因為自由不是肢體的怠惰,也不是隨心所欲,自由必須透過勤奮的工作才能換得短暫的悠閒,這13年以來,我所深刻體會的自由,其實不是時間與勞力支配的多寡,而是透過自律的拘謹才換得來的快樂。」完全一語道破13年不上班卻沒餓死的祕密之精隨。
得獎經歷:
府城文學獎小說類首獎《遲暮》∕「書寫府城」散文類二獎《台南女兒》
皇冠百萬小說獎決選入圍《朝顏時光》∕複選入圍《夏日彼岸》
時報文學獎小說類評審獎《月光宅急便》
林榮三文學獎小說類二獎《天堂密碼》
個人部落格:【私.生活意見】blog.roodo.com/chensumi
留言 83
Marco Tsai台新銀行
HOT
覺得沒幾個會像我看完。
2018年01月03日15:55
𝐙𝐢𝐯 𝐃𝐨𝐧
HOT
佩服勇敢 不過還是覺得節流不如開源
2018年01月03日15:45
☯️小草🌱
HOT
重點是先要有個高薪穩定的工作和有自己的房子,再來就是存一筆錢再閃退,然後在家省省的投資也有錢賺,生活簡簡單單的過也餓不死!這種幹話不適用所有人,22K以下或租屋的要像她說的那樣!吃土比較快!
2018年01月03日16:24
Eric Chang
看到後面原來是葉佩雯,寫小說寫到要寫葉佩 XD
2018年01月03日15:48
東 ^^
垃圾文,一看就知道不用背房貸車貸的靠爸族,每個月要繳的帳單準時來,看你還會怎樣
2018年01月03日16:03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