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力道推升 遠雄港生意愈做愈大
根據《財訊》報導,近年接連發生美中貿易戰、香港反送中運動、全球疫情擴散,台灣航空貨物集散站成了受惠者;其中,拓展腳步未停歇的遠雄港,持續漸入佳境。
文/涂憶君
位在桃園機場旁、占地45公頃的桃園航空自由貿易港區,遠雄自貿港投資控股公司(以下簡稱遠雄港)的貨運站內,跨境電商區的包裹正飛快在輪盤上被分類遞送;站外,牽引車拖載滿滿貨物來回穿梭倉庫的「碼頭」;再更遠處,新一期的加值園區、貨運站正在大興土木。這幾年美中貿易戰、香港反送中事件、疫情接連到來,改變了台灣航空貨物集散站生態,也讓遠雄港成為受惠者。
《財訊》報導指出,遠雄港是台灣航空貨物集散站的龍頭,貨量市占率高達38%,營收從2020年10月開始至今年8月,已經連11月年增率都達雙位數,扣除2019年8月因為認列和客戶訴訟和解的一次性租金收入、營收增至6.8億元外,今年7月營收首度突破兩億元大關,連4月創下歷史新高,遠雄港董事長葉鈞耀認為:「以前整個產業是供過於求,但現在已經是我們可以選擇客戶的『賣方市場』!」
航空貨運轉為賣方市場
接受《財訊》採訪時,葉鈞耀說,遠雄港營運能出現成長有3大原因,一是美中貿易戰下的遷廠潮。遠雄港因為在台灣發展「六海一空」自由貿易港區時,標下桃園航空自由貿易港區地上權,貨物在此基地上,可以享有「境內關外」的賦稅、貨物加值等優惠,也因此增加電子大廠承租遠雄港「加值園區」的意願,像是世界級半導體大廠ASML(艾司摩爾)長期把遠雄港視為海外的發貨倉庫,就是一例。
《財訊》分析,美中貿易戰開打後,這樣的現象更加明顯,原先在中國的台廠陸續撤回台灣,但為了讓產品仍能享有迅速發貨或加工、免稅等優勢,多家在台股非常知名的大型企業找上遠雄港,洽談承租的機會。
二是轉單效應。葉鈞耀指出,香港反送中之後,原先運送到香港機場的轉口貨物,都會轉而選擇來到台灣,再加上台灣4大航空貨物集散業者之一的永儲結束營業後,遠雄港因為倉庫容量大,吃下了絕大多數的業務。
根據《財訊》報導,,資深投顧法人也表示,反送中加上疫情,香港機場是亞洲貨物周轉中心的地位似乎已開始下降,桃園機場200年貨量創下234.2萬噸的歷史新高,但香港機場卻是衰退7%,今年上半年桃園機場的貨量較去年同期增加3成,但香港機場僅增加12%,桃園機場的角色是否出現結構性改變,很值得持續觀察。
另外,《財訊》分析,疫情更是成為第3大加溫遠雄港貨運站營運的原因。首先,疫情改變了民眾的消費習慣,宅經濟刺激網路購物大爆發,跨境電商火熱,葉鈞耀還因此從去年開始,先將專門負責跨境電商貨物的理貨區大肆改造,用「地面滾輪」取代「堆高機」運送,員工快速分類不同區域縣市的物品後,就能借助地面滾輪,輕鬆推動商品到輸送帶上,而不需要讓堆高機得從層層貨架上取下商品,增加理貨效率。
承接香港機場貨運業務
其次,疫情導致全球航運市場出現巨變,海運貨櫃市場塞港現象至今無解,為了追求速度,貨物「海運轉空運」頻仍,像是過去只會走海運的大型健身飛輪機,現在就有好多部暫置在遠雄港的貨運站中;葉鈞耀笑說,這確實是以前完全不會看到的現象,而且健身器材收取的費用是以「重量」計算,「這對我們的營運是很補的!」
葉鈞耀分享,前年香港反送中、疫情等事件尚未爆發時,遠雄港的貨量1個月平均落在3.6萬至3.7萬噸,但近月的貨量平均每月已經達到5.2萬噸。
海運塞爆讓空運也受惠
根據《財訊》報導,這都還只是自由貿易港區中的一隅創造出來的產值,隨著商機旺盛,葉鈞耀加大投資力道,加值園區、貨運站2期正大舉興建當中,明年第2季可望正式啟動;葉鈞耀更嗅到了生鮮與疫苗商機,豪砸近40億元建置冷鏈倉儲,預計將於2023年完工。
資深投顧法人分析,台灣航空貨物集散業者過去只有4家,分別是遠雄港、榮儲、華儲、永儲,榮儲和華儲一直以來專注服務自家公司長榮航空和中華航空,沒有大肆擴增的計畫,且隨著永儲退出、遠雄港擴建毫不手軟,都讓遠雄港幾乎爭取到了寡占市場中的多數生意。
除了貨運站的貨運量很有機會持續成長外,明年加值園區2期一完工,遠雄港不僅能直接進補租金收入,理貨量必定也跟著水漲船高。唯一必須注意的是,台灣進出口貨量與全球景氣連動,當景氣復甦暫緩,就有出現雜音的可能。
不過葉鈞耀很有信心,指出政府未來如有再釋出自由貿易港區相關BOT案,遠雄港將會積極競標,複製過去成功的經驗。面對短時間內應不會停止的廠商遷移潮和貨量成長性,遠雄港的航空貨物集散站龍頭的角色,有機會持續壯大。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