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殺不了!寶林茶室吃粿條「米酵菌酸致死?」 黑木耳1作法產相同劇毒

TVBS

更新於 03月27日10:48 • 發布於 03月27日05:55 • 何可妍
寶林茶室爆食物中毒,多起個案食用炒粿條。(圖/翻攝自寶林茶室臉書)
寶林茶室爆食物中毒,多起個案食用炒粿條。(圖/翻攝自寶林茶室臉書)

風暴擴大!台北市遠百A13信義「寶林茶室」爆發疑似大規模食物中毒,截至今(27)日上午,醫院通報、民眾陳情共累計10起病例(2死、2重症),其中有7中毒個案都吃了炒粿條,2名吃了河粉,而發酵米或米類食品(例如:河粉)若保存不當,就有可能產生「米酵菌酸」毒素,因此有醫師懷疑與此毒素有關,除此之外,常見的黑木耳若長期浸泡在不良環境中,也有可能產生米酵菌酸。

寶林茶室截至今(27)日上午累計10個案。(圖/TVBS)

1名40歲男性與1名50歲女性3月22日至寶林餐廳吃了炒粿條、斑蘭葉果汁,當天晚上便出現腹瀉、腹痛、心悸等症狀,男子23日前往就醫,狀態好轉後離院返家,沒想到3月24日凌晨病情突然惡化,送醫經過11小時搶救仍回天乏術,女子則症狀輕微,然而,自該起病例傳出後,風波如雪球般愈滾愈大,至今已造成2死、2重症進ICU搶救,醫院通報加上民眾自行陳情,已累積10名個案。

仔細對比10名患者食用的餐點,發現其中7人吃了炒粿條、2人吃了河粉,另有1名食用餐點待查,有醫生推測致命罪魁禍首恐是「米酵菌酸」毒素,中國大陸、印尼皆曾發生相關中毒案。香港食物安全中心2019年發布1篇文章,指出黑木耳及部分發酵椰子或玉米,都可能因為錯誤的儲存方式,與不當的製作過程受到汙染,為了避免產生米酵菌酸,若要過夜泡黑木耳,應徹底清潔使用器具,並放進冰箱。

黑木耳長期浸泡於不良環境中,也可能產生米酵菌酸。(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澳門市政署衛教文章指出,米酵菌酸被證明存在於變質的穀類發酵製品、木耳及澱粉類製品中,常見的有糯米湯圓、馬鈴薯、甘薯澱粉等,不過若是在良好衛生環境下短時間浸泡黑木耳,產生米酵菌酸的可能性非常低;反之,倘若長時間置於不當環境,則會讓致病菌有機會大量繁殖。

椰毒伯克霍爾德氏菌最佳生長溫度為37度,當溫度到了26度就能產生米酵菌酸毒素,米酵菌酸耐熱,即便高溫烹煮,仍不能破壞其毒性,一般發病症狀有胃部不適、噁心嘔吐、腹脹,嚴重則可能導致肝腫大、肝功能異常,甚至死亡。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