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過「大辭職潮」(Great Resignation),新冠肺炎疫情逐步消退、勞動市場降溫後,出現了「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和「大停留潮」(Big Stay),這時勞工離職的意願變得比較低。
然而,最近勞工飽受「大背叛」(Great Betrayal)的衝擊。所謂「大背叛」,是由裁員、隱性解雇(quiet firings)起頭,加上嚴格的返回辦公室規定,以及人工智慧(AI)的威脅等因素。有些勞工因為重返辦公室政策被迫離職或自願辭職,全美各地職場的士氣也遭受打擊。
在這樣的脈絡下,最新職場趨勢與流行語是部分觀察家口中的「報復性離職」(revenge quitting),或許也不足為奇。
「報復性離職」並不完全是一個新現象,因為這似乎根植於員工對工作的疏離感之中。「報復性離職」背後的概念是,感覺特別筋疲力竭或是挫折的勞工,更可能會辭職,而不太在意是否有跟雇主好聚好散。
在很多方面,「報復性離職」可以說是「怨憤缺勤」(resenteeism)和「大聲離職」(loud quitting)的自然延伸,這兩個現象從2023年就開始醞釀至今。
「怨憤缺勤」是「怨恨」(resentment)和「缺勤」(absenteeism)兩個詞彙的合體,指勞工繼續做著並不滿意的工作,因為找不到更適合自己的工作,或者覺得自己不可能找到。
「怨憤缺勤」可說是大規模裁員時代進化版的「安靜離職」,他們不但不投入工作,還感到怨恨。安靜離職的重點是為了減少壓力開啟自動模式工作,怨憤離職的員工則感覺被困在工作中。
Glassdoor今年10月對3390位專業人士進行的調查顯示,近3分之2勞工覺得被困在目前的職位裡頭,其中科技業和行銷廣告業員工對前景特別悲觀。
調查顯示,2022年以來,員工對職涯機會的滿意度一直在降低。
當一個人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都卡在一個不甚滿意的工作裡,最終可能會崩潰或是爆發,選擇「報復性離職」,也不難想見。
專家認為,「報復性離職」明年會變成常態。Glassdoor在最新發布的2025年職場趨勢報告中,提到「一波報復性離職浪潮即將發生」。
Glassdoor資深經濟學家丹尼爾‧趙(Daniel Zhao,音譯)透露,「勞工渴望發展職業生涯,而因為被困在現狀當中,他們也會產生辭職的念頭,但因為就業市場冷清,可能沒有太多選擇,覺得被困住的人會不斷累積憤恨情緒。」
「一旦就業市場再次熱起來,我想有很多雇主將會措手不及,沒料到會出現一波人事流動浪潮,或者說是一波『報復性辭職』的蔓延。」
「報復性離職」的解方,是領導者要與員工攜手合作。
領導者應該創造一個讓員工感覺備受重視、支持、充滿啟發,能夠把工作做到最好的環境。
員工應該每天都帶著締造卓越表現的決心上工,不管環境如何。
當雙方都負起應負的責任,就能夠培養出鼓勵忠誠、降低疲勞的工作文化,讓每個人抱持著共同的願景行動。
當企業優先培養正向的組織文化,報復性離職現象不但會減少,甚至不復存在。
(資料來源:Fast Company、CNBC、Yahoo Finance、LinkedIn)
【延伸閱讀】
● 更多內容,請見天下雜誌813期《2025經濟大預測》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