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人林葉亭85歲罹患失智症的父親,16日下午離家後就失蹤,報案協尋,迄今失蹤第8天,仍然沒有尋獲。最後身影出現在北市至善路三段的「內雙溪自然中心」附近,北市消防局也派出人力、搜救犬兵及無人機分5線地毯式搜索,但仍無所獲。精神科專科醫師楊聰財提出照顧失智症患者的10大重點,以協助照顧者全面應對挑戰。
林葉亭在限動表示,爸爸是在新竹長大,曾住中山路、北大路一代,畢業於新竹省中,後來在新竹科學園區上班,爸爸還常常說要回新竹,去北極殿拜拜,去看他媽媽,因此把尋人範圍擴大到新竹。林葉亭呼籲新竹的鄉親,如果有看到父親的蹤跡,請打119。
精神科專科醫師楊聰財表示,失智症照顧者為了可以提供患者更好的照顧,除了了解失智症的心理影響與行為表現,還有注意治療方法、生活習慣與飲食之外,以及有10大照顧重點,這樣才能更全面地應對挑戰,確保患者的生活品質。
失智症的定義與類型
失智症(Dementia)是一種漸進性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影響患者的記憶、思考、行為以及日常生活能力。主要類型包括:
1.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最常見的失智症類型,與大腦中β類澱粉蛋白沉積相關。
2.血管性失智症(Vascular Dementia):由於腦血管疾病導致的神經損傷。
3.路易體失智症(Lewy Body Dementia):因腦內異常蛋白堆積引起,常伴有視覺幻覺。
4.額顳葉失智症(Frontotemporal Dementia):影響情緒與行為,發病年齡較早。
失智症的生理成因與病理機制
生理方面,失智症的主要成因包括:
• 基因遺傳:APOE-ε4基因被認為與阿茲海默症風險增加有關。
• 大腦結構變化:如海馬迴萎縮,導致記憶力衰退。
• 神經遞質失衡:乙醯膽鹼的減少影響學習與記憶。
• 慢性炎症反應:長期炎症可能加速腦細胞的損害。
• 氧化壓力:自由基損害腦細胞並加速衰老。
失智症的心理影響與行為表現
心理層面,失智症患者常見的變化包括:
• 記憶衰退:無法回憶近期事件或辨識親友。
• 情緒不穩:容易焦慮、抑鬱或易怒。
• 行為改變:可能出現固執、偏執或異常行為。
• 認知功能下降:影響決策能力與問題解決。
失智症的社會影響與家庭挑戰
社會方面,失智症帶來的挑戰包括:
• 家庭照顧負擔:長期照顧對家庭成員造成身心壓力。
• 經濟負擔:醫療與長期照護費用高昂。
• 社會孤立:患者逐漸脫離社交活動,影響生活品質。
精神與靈性層面的影響與支持
從精神與靈性角度來看,失智症影響患者的自我認同與生命意義,建議提供:
• 心靈支持:透過宗教或冥想提供安慰。
• 靈性活動:參與藝術、音樂療法以穩定情緒。
預防失智症的生活習慣與飲食建議
預防策略包括:
• 均衡飲食:多攝取地中海飲食,如富含Omega-3的魚類。
• 適度運動:每日進行30分鐘有氧運動,促進腦部健康。
• 腦力活動:閱讀、拼圖、學習新技能。
• 社交互動: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 充足睡眠:每晚確保7-8小時高品質睡眠。
早期篩檢與診斷的重要性
及早診斷有助於延緩疾病進展,建議進行:
• 神經心理測試:如MMSE(簡易心智狀態檢查)。
• 腦部影像檢查:MRI、PET掃描。
• 血液與基因檢測:評估生物標記。
照護與治療策略
治療方式包括:
• 藥物治療:如乙烯膽鹼酯酶抑制劑(Donepezil)、NMDA受體拮抗劑(Memantine)。
• 非藥物介入:認知行為療法、音樂療法、芳香療法。
• 家庭支持計畫:教育家屬如何照顧患者。
預防與治療失智症需要整合多方面資源,從個人生活習慣到社會支持系統,全面提升患者生活品質。
照顧失智症患者的注意事項
失智症是一種影響腦部功能的退行性疾病,對患者的記憶、語言、思維和日常生活能力造成極大的影響。隨著疾病的進展,照顧者面臨生理、心理、社會及精神等多方面的挑戰。以下是照顧失智症患者的注意事項,並提供10個重點內容,以協助照顧者更全面地應對挑戰,確保患者的生活品質。
照顧失智症10大重點
1.建立安全的居家環境
由於失智症患者常出現認知障礙和方向感混亂,營造安全的居家環境至關重要。建議:
• 移除家中危險物品,如尖銳器具、電線等。
• 安裝防滑地墊、夜燈和安全扶手,避免跌倒。
• 在門口設置警報或標示,防止患者走失。
2.維持良好的飲食與營養
均衡的營養攝取可維持患者的身體健康,減緩病情惡化。
• 提供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及蛋白質的食物,如蔬菜、水果、魚類等。
• 避免過於複雜的飲食,提供容易咀嚼和消化的餐點。
• 定時餵食並確保患者保持足夠的水分攝取。
3.促進身體活動與復健
適度的運動可以幫助患者維持肌肉功能,改善情緒,延緩退化。
• 建議進行低強度運動,如散步、太極拳、簡單的伸展運動。
• 安排日常活動,保持患者的活動能力與興趣。
• 適時提供物理治療,防止肌肉僵硬及跌倒。
4.情緒管理與心理支持
失智症患者容易產生焦慮、憂鬱及情緒波動,提供心理支持至關重要。
• 透過溫柔的語言和肢體接觸,傳遞安全感。
• 適時轉移患者注意力,減少情緒激動的情況。
• 利用音樂療法、藝術治療等方式,提供心靈慰藉。
5.保持社會互動與參與
社會互動有助於患者維持人際關係,避免孤立。
• 鼓勵患者參與家庭聚會、社交活動。
• 與患者一同回憶過去的美好時光,維持情感連結。
• 定期參加失智症患者支援團體,與其他家庭交流。
6.制定規律的日常作息
規律的作息可減少患者的焦慮,提供安全感。
• 固定用餐、睡眠和活動時間。
• 使用提醒工具,例如行事曆、時鐘等,幫助患者維持時間概念。
• 減少日常變動,避免增加患者的不安感。
7.溝通技巧與耐心應對
隨著病情進展,患者的語言表達能力下降,照顧者需調整溝通方式。
• 使用簡單的句子,清楚表達意圖。
• 保持眼神接觸並放慢語速,確保患者理解。
• 以非語言方式輔助,如手勢或圖片輔助溝通。
8.避免行為問題並應對挑戰行為
失智症患者可能出現暴躁、重複行為或遊走等問題。
• 找出行為背後的原因,避免直接對抗。
• 提供患者安全的發洩渠道,如散步、繪畫等。
• 在必要時尋求專業醫療人員的協助。
9.提供精神關懷與慰藉
精神層面的關懷對於患者的幸福感至關重要。
• 與患者分享信仰、宗教活動,提供精神支持。
• 透過音樂、閱讀、園藝等活動,帶來心靈平靜。
• 創造溫暖的家庭氛圍,增強歸屬感。
10.照顧者的自我調適與支持
長期照顧失智症患者對照顧者而言是一大挑戰,需重視自身的身心健康。
• 學習壓力管理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
• 適時尋求家人、朋友的支持,避免過度疲憊。
• 加入照護支援團體,分享經驗並尋求專業協助。
結論
照顧失智症患者需要全面的考量,涵蓋生理、心理、社會及精神層面。照顧者應充分了解患者需求,營造安全的環境,提供充分的情感支持與陪伴,並適時尋求外部資源與專業協助,以確保患者能夠擁有有尊嚴且高品質的生活。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