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媽媽問,已經很少讓孩子吃糖,很少看螢幕了,但孩子還是常常不專心,常常都要人家提醒,上課動來動去,東張西望,好像沒在聽老師說,究竟要怎麼樣訓練孩子專心?
4策略16方法,讓不專心的孩子變專心
要鍛鍊孩子專心,除了避免會造成不專心的事物外,還可以從這四個層面來加強:
一、溝通層面:留意跟孩子說話的4方法,不僅能提升孩子聽時的專注力,還能增進孩子後續的執行效能。
1.覆誦法:跟孩子說完後,務必請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再說一遍,可以確保孩子有聽到,以及聽的內容是否正確,或是否有理解錯誤的地方。
2.短語法:跟容易分心的孩子說話,內容務必簡短,強調關鍵字,孩子才能記得住。
3.對視法:對話時,最好眼睛和孩子視線是平行的,確定孩子有看著大人再說。
4.理解法:絕對不要過於高估孩子的理解能力,儘管覺得孩子平常理解都沒有問題,還是要考量孩子未必能跟著大人這麼快的思緒走,因此不容易專心的孩子說話,建議多一些示範或肢體語言,以幫助孩子理解。平時也要多利用繪本故事,提升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
二、環境層面:孩子本來就不容易持續專注,倘若環境又存在令孩子分心的因子,孩子就更不容易專心,因此環境層面,可以透過4方法調整。
1.低干擾法:有些孩子對感覺刺激相當敏感,旁邊有人走過的影子,大聲一點的電風扇,可能都會令他的大腦分神去處理這些感覺訊息,而無法專心。最好的方法就是減少這些干擾源,包括環境中的聲音降低,孩子書桌前的物品減少,盡量都放到抽屜中等。
2.咀嚼法:當孩子活動是被安排得較緊湊時,孩子的大腦無法休息,也會容易不專心,每個孩子大腦狀況不同,這需要家長多留意觀察。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活動與活動中間,留些空白時間讓大腦休息一下,給些需要咀嚼的食物,例如堅果,或穩定血糖的食物,例如低GI食物,補充大腦營養後再繼續。
3.分段法:容易分心的孩子無法持續一個活動太久,他們不是故意的,因為大腦功能如此,因此建議活動要分段進行,例如40分鐘的上課,老師可以安排讓孩子當小幫手,在上課一半時,幫忙發作業,起來走動一下,有助於孩子再專心。在家中寫作業也是,回到家,家長可以跟孩子討論好作業如何分批完成,不需要一次拚完,這樣只會耗費更長的時間,品質又不好。
4.計時器法:這是讓孩子可以看得到還剩下多少時間,讓孩子產生急迫性也能提升工作效率。
三、學習層面:關於孩子如何在學習時處於較專心的狀態,也可以透過4方法來加強。
1.警醒法:有些孩子老是看起來沒精神,常恍神發呆,有些孩子總是看起來太興奮、太躁動,這其實都意味著警醒程度位在最佳狀態,前者是警醒程度太低,後者是警醒程度過高。可以利用教會孩子判斷自己的目前的警醒狀態為何,然後進行調整,當過於興奮(警醒程度過高),則學習冷靜,喝口水,做些本體覺的活動幫助自己靜下來;當警醒程度過低,放空沒電,可以咀嚼一些食物,或做些前庭方面的活動,讓自己清醒。
2.提示法:容易分神就忘了回來專心的孩子,可以在明顯的地方貼上小字條,內容包括自己接下來要做甚麼事,或者是提醒自己要專心等,透過視覺提示的方式讓自己記得專心。
3.動機法:教導易分心的孩子,可以善用孩子喜歡的事物來引導學習,例如孩子喜歡車子,那麼在教導數學概念時,透過車子當教材,就能提升孩子的學習動機,就更容易專心。
4.自覺法:這適合小學之後的孩子,必須要能知道自己容易分心,覺察自己目前的狀態,發現分心要能趕快收心回來。其實有時候愛做白日夢不是壞事,這樣的孩子比較有創意,這可以讓孩子知道,他有他的優點,只是不能因為分心,而無法完成該做的事。可以常跟孩子練習這幾個問題:「我現在正在做什麼?」「這時候本來應該做什麼?」「我現在做的是對的嗎?」「接下來我應該要做什麼?」
四、活動層面:可以透過4個方法,鍛鍊孩子的專注力
1.聆聽法:除了透過聽知覺遊戲訓練外,還可以讓孩子練習聽聽音樂,讓孩子學習聽見某個指定的樂器聲音,或者是在吵雜的環境中,練習聽到目標人物說話的內容等。
2.感統法:孩子常發呆恍神,導致狀況外,適合的就是提神醒腦、增加大腦警醒的前庭覺活動。前庭覺活動有幾個原則,例如改變頭部位置、加速度、旋轉等,爸爸媽媽及老師可以在上課或寫作業前,帶著孩子做這些活動,讓孩子提神醒腦,增加警醒度後,學習效果一定會更好!
3.運動法:根據研究中高強度的有氧活動有助於孩子專心,中強度的活動包括快走、騎腳踏車、跳舞、健行、直排輪、滑板等,高強度運動包括籃球、腳踏車、鬼抓人遊戲、跳繩、武術、跑步、足球、游泳、與網球等。
4.大腦體操法:透過專業評估孩子的專注力表現,設計鍛鍊大腦執行功能的遊戲,能提升孩子的專注力。而坊間也有些普遍用來鍛鍊專注力的教具或教材,例如拼圖、建構遊戲、紙筆遊戲(如迷宮、找不同等)、桌遊(如星球專注力大戰、眼明手快搶配對等),多加練習也有助於提升孩子專注力。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