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莞欣 攝影/影巷26號
編按:人生下半場,退休、空巢期接連而來,平常沒事做怎麼辦?社會企業「回甘人生」創辦人曾曉薇、黃慧玲,有感於許多長輩空有一身好手藝,卻因「安全」考量,不得不放下鍋鏟、導致退化更快。她們推出「灶神在家」計畫,讓媽媽、爸爸在家做宅配便當。傳承家常味,也為自己賺到成就感。
下午3點,金紙店老闆娘王媽媽已在廚房忙進忙出。今天的菜單是芋頭燒雞、煎魚、炒青菜。夏季盛產的芋頭個頭不小,削皮時得當心黏液咬手。早起去市場挑的魚很新鮮,這會躺在冰箱裡等著下油鍋。傍晚,快遞就會來取走便當盒,將熱騰騰的晚餐送至剛下班的客人家中。
53年次的王媽媽,是「灶神在家」計畫的資深成員之一。這個計畫由社會企業回甘人生所發起,找來手藝好的媽媽、爸爸在自家做便當宅配。沒時間下廚的上班族一回家,就有熱騰騰的家常菜可享用。
↑「灶神在家」計畫的資深成員王媽媽,廚房就在金紙店後方。一面看店、一面下廚是她的日常。
傳承家的味道 讓長輩到老都能做喜歡的事
「長輩要做喜歡的事,頭腦才會被擦亮!」回甘人生創辦人曾曉薇、黃慧玲說。宅配家常味的計畫推出近3年,如今每天可接到100多筆訂單,有將近50多位「灶神」媽媽、爸爸掌廚。其中過半數和王媽媽一樣,是工作退休或半退休、處於空巢期階段的50世代或年紀更長的熟齡族。
同屬6年級生的曾曉薇和黃慧玲,原本是金融業的同事。為了創業,2人曾到安養機構當義工。她們發現,長照體系過度強調安全、保護,有時反而讓長者退化得更快。
好比,機構內舉辦廚藝活動,帶長輩一起做南瓜餅乾。因為「怕危險」,即使是意識清楚、身體健康的長輩也不能自己削皮、切南瓜,頂多只能揉揉麵團。但一講起下廚的往事,每個人都興致勃勃,有說不完的話題。
老人家說得一口好廚藝,卻無用武之地,讓曾曉薇想起自家91歲的奶奶。奶奶親手做的釀豬肝,曾是家人讚不絕口的美味。但年紀大了以後,大家怕奶奶太累,要她別再下廚。如今奶奶的手部肌肉早已退化、蜷曲,早就不敢拿鍋鏟了。「她現在也沒辦法做什麼,就是曬曬太陽、看看電視。」曾曉薇心疼地說。
與「會做但不能做」的老人家相反,年輕世代則是「能做但不會做」。黃慧玲觀察,青銀世代的廚藝確實有明顯落差。她以上一代為例,從小家人愛吃什麼,媽媽都變得出來。即使是像「豬肚雞」這種做工繁複的大菜也沒問題。她雖然也會做菜,投入的心力卻遠不及媽媽。上班時間太長、家庭人口減少,都讓天天開伙變得困難。「等我們下班煮完,家人可能也快餓死了!」
因此,回甘人生在創立之初,即以傳承廚藝為目標。最早開設烹飪課,請資深的媽媽、爸爸教年輕人下廚。之後又陸續推出教學影片、宅配餐點,希望長輩有發揮專長的舞台,減輕年輕人的負擔,讓「家」的味道延續下去。
用煮給家人吃的心情做菜 沒有花招但用心滿滿
參加「灶神在家」計畫的媽媽、爸爸,絕大多數是沒有專業廚房工作經驗的素人。他們用做菜給家人吃的心情備餐,但對衛生、品質的要求一點都不馬虎。「這項工作不用專業證照,可是需要用心。」王媽媽說。
曾曉薇指出,在和爸爸、媽媽正式合作以前,她們會先造訪對方家中的廚房。除了確認基本的衛生環境無虞,也會記錄對方使用的調味料、油品、煮飯時有無特殊習慣。備餐時,長髮的人須挽起頭髮,保持餐檯乾淨。為了確保客人吃到真正的「家常味」,做菜時不能使用味精、雞粉等人工調味劑,也不用貢丸、甜不辣、魚板等半成品。
↑「灶神在家」的菜單,強調使用真食物、不用人工調味劑。菜色家常,每位媽媽、爸爸都做得出來。
雖說主婦、主夫們煮了一輩子的菜給家人吃,但實際接下訂單,偶爾也會「出槌」。曾曉薇笑說,曾有媽媽菜炒到一半,發現瓦斯沒了、整條街突然停電,只好臨時找其他人緊急救援。也有媽媽因為客製化的訂單較多,不小心裝錯菜,把蝦子裝給不吃海鮮的客人。每1、2個月,她們會邀請所有的爸爸、媽媽到辦公室,一起討論近期所遇到的問題和客訴,讓大家愈做愈順手。
曾曉薇也指出,相較於一般餐廳,每位媽媽、爸爸的備餐量不大,反而更能確保品質。以王媽媽為例,她習慣接單時多做一點,晚餐和客人吃一樣的食物。正因為自己也要吃,做菜時會更謹慎。像是洗菜,她通常一片一片撥下來洗,至少用流動的清水沖3遍。「家庭主婦煮飯沒什麼花招,但我跟你保證非常、非常安全。」王媽媽說。
掌廚者長年在廚房所累積的經驗,也是珍貴的資產。黃慧玲提到,她開出每週的菜單後,媽媽、爸爸都會回饋意見。像是夏天菠菜變貴了、絲瓜、蘿蔔過季不好吃了、蛤蜊最近肉很鮮可以多煮⋯⋯等。「他們天天上市場,對食材的理解比我們更深。」她說。
除了小家庭的晚餐以外,「灶神在家」也應客人的要求,推出針對熟齡族飲食習慣設計的「銀髮餐」。黃慧玲指出,相較於一般訂單,銀髮餐的備餐難度更高。有些長輩有三高、糖尿病,很多食物要忌口;有些吞嚥困難,不能吃難咬的食物;有些剛動完手術,需要補充體力⋯⋯。
「我們有時候很頭痛。長輩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到底可以吃什麼?」黃慧玲說。每當這種時候,熟齡媽媽、爸爸的智慧就能派上用場。他們不只做菜經驗豐富,也因照顧過上一代,更能同理長輩的需求。例如,菜要煮到多軟,長輩才吞得下?牙口不好的長輩,為什麼不能吃香菇?「我們這年紀不懂的,媽媽、爸爸都能理解。」她指出。
下廚不只是家事 主婦主夫賺零用錢也賺成就感
「參加這計畫的人,很多都是必須留在家裡的那個人。」曾曉薇說。有些媽媽的孩子還小,或者公婆病了,需要有人照顧。為別人做菜,讓他們在既有的家庭生活中找到了新的重心。
例如,有位主廚連爸爸,過去曾是開餐廳的廚師。另一半罹癌後,他是主要的照顧者。但太太病情突然惡化,很快就離開人世。女兒代爸爸報名「灶神在家」,起初是希望他留在家照顧媽媽時,也有其他事情可做,打發時間。媽媽離開後,下廚更成為爸爸的心靈寄託,讓他慢慢走出妻子離世的傷痛。
↑黃慧玲每週會公布下週的菜單,讓媽媽們可以提前做準備。
為家人下廚一輩子,如今做菜成了工作,許多媽媽、爸爸也因此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黃慧玲指出,「很少小孩會跟媽媽說,今天的菜好好吃、妳好會煮。但客人會。媽媽要的不多,就是需要有人鼓勵。」
更重要的是,家務勞動沒有薪水,宅配便當則可以賺取報酬。曾曉薇分享,有媽媽在參加「灶神在家」計畫以後,開心地買下移動式冷氣放在廚房。自己買、自己吹,不需要跟老公拿錢。「她可以向家人證明『我也有在工作』,從此在家中的地位是不一樣的!」
在王媽媽家,常住人口僅母子2人,冰箱卻有3台。一台冰自家的食物,一台冰出餐用的食材,一台冷凍櫃專門放海鮮,避免肉類沾上腥味。自家廚房雖小,但講究不輸外頭的廚師。她笑說,「以前睡前都在想瑣事,現在想的是明天要買什麼、煮什麼。」
↑王媽媽說,自己現在的目標是降低出錯率,愈做愈進步。「今天失敗,明天會更好!」
對這些常駐家中的「灶神」而言,煮飯再也不只是單純的家事,更是一門自我實現的事業。活到老,做到老。賺零用錢,也為自己的人生下半場賺到尊嚴!
〔info〕灶神在家
網址:https://www.zaogod.com/cook
※50後你有哪些夢想?一起來完成50件想做的事!
歡迎加入50x50夢想計畫→https://pse.is/SW4KL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