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心臟病(Hypertensive Heart Disease)和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等心臟疾病,常常會造成心臟肥大,提高心臟衰竭(Heart failure)風險。許多人可能看到「衰竭」就以為心臟已經不行、要罷工了,但其實心臟衰竭有四個階段,及早治療仍可大幅降低死亡率。本文將介紹心臟衰竭的形成原因、症狀、好發族群、診斷、治療和預防方式。
(同場加映:有益心臟健康~纖維 茄紅素補充品)
什麼是心臟衰竭?
心臟衰竭又稱為鬱血性心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簡單說就是心臟無力。在正常情況下,心臟每次搏動會送出足夠的血液到身體各處,讓器官能保持運作,但如果血液進入心室出現障礙,或是心臟泵血不足,都可能導致心臟衰竭。
根據心室不同、收縮與舒張的差異,可以分以下四個心臟衰竭類別:
- 左心衰竭(Left-sided heart failure):可能造成血液淤積在肺靜脈,導致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難。
- 右心衰竭(Right-sided heart failure):血液可能淤積在下肢、腹部,造成水腫。
- 收縮性心衰竭(Systolic heart failure):心臟無法確實收縮,導致泵血功能出現問題。
- 舒張性心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心臟無法完全放鬆,使得血液沒辦法完全注入心室。
為了方便區分心臟衰竭的情況,美國紐約心臟協會(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和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各自用不同的劃分方式,將心臟衰竭分成四個階段,這兩種都可以共同協助判定病人的心臟衰竭程度。
紐約心臟協會:
第一級:身體活動不受限。日常活動不會造成過度勞累、呼吸急促或困難,以及心悸。
第二級:輕微活動限制。日常活動可能會出現勞累、呼吸急促或困難,以及心悸。休息的時候沒有不適感。
第三級:身體活動明顯受限。從事低於日常活動的工作量即會感到勞累、呼吸急促或困難及心悸,但休息時就會比較舒適。
第四級:只要活動便會感覺不適,活動量愈大,愈不舒服。即便休息時也會出現勞累、呼吸急促或困難,以及心悸等心臟衰竭症狀。
美國心臟協會
A 級:沒有心血管疾病的客觀證據與症狀,可以正常進行日常活動。
B 級:有輕微心血管疾病症狀與客觀證據。在進行日常活動時,可能會有輕微不適。休息時則不會有任何症狀。
C 級:有中度心血管疾病症狀與客觀證據。日常活動明顯受限,只有在休息時才感覺舒適。
D 級:心血管疾病證據明顯且症狀嚴重,即便處於休息狀態,仍會感覺不適。
心臟衰竭的症狀
心臟衰竭可能引起的症狀繁多,主要以水腫和呼吸問題為主,但下列症狀也能是其他心臟病所引起,因此建議比起自行判斷,應盡速就醫診斷為佳。
- 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難,平躺時特別明顯。
- 腳、腳踝、腿、腹部和頸部靜脈腫脹。
- 運動能力下降,像是爬樓梯或走路變得特別容易喘或疲累。
- 不停咳嗽,痰液可能因為帶有血絲,呈現紅色或粉紅色。
- 水腫造成體重上升,可能在數天內就增加 2.5 公斤。
- 突然發作的呼吸急促。
- 心跳快速或不規則。
- 食慾不振或噁心。
- 夜間頻尿。
- 心絞痛。
- 疲累。
心臟衰竭的診斷方法
醫師在進行診斷時,同時也會注意是否有其他心臟問題,像是使用聽診器除了可以知道肺部有無充血,也能聽出心臟是否有雜音,那也有可能是瓣膜性心臟病的徵兆之一,以下提供其他診斷心臟衰竭的方法:
- 抽血檢查:除了檢測膽固醇、血糖、血紅蛋白的數值外,醫師也會根據 N 端腦鈉前體(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簡稱 NT-pro-BNP,又稱 B 型利尿胜肽前體)這項檢測心臟衰竭的重要指標進行判斷。
- 胸部 X 光:透過 X 光儀器照射,可以看到心臟和肺部狀況。
- 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phy,簡稱ECG 或 EKG):藉由在胸部、腿部和手臂等位置貼上電極貼片,利用心電圖儀器檢測心臟的電位變化,並將結果顯示在螢幕上。
- 心臟超音波(Echocardiography):利用超音波可以觀測到心臟大小、形狀,同時可拍攝並記錄心臟影像。另外,它還可以記錄心臟射出分率(Ejection fraction,或稱射血分數),這代表心臟每次搏動時,會從心室中泵出多少血液。正常心臟的射出分率通常大於 50%,也就是會從將一半以上的心室血液泵出,若低於這個數值則可能代表心臟輸出的血液不足。
- 運動壓力測試:使用跑步機或踏步機等運動器材,觀察心臟在運動時,血液的流通與輸送狀況。有時候會戴上檢查面罩,測試心臟和肺部吸收氧氣和排出二氧化碳的能力。
- 冠狀動脈血管攝影(Coronary angiography):俗稱心導管檢查,主要用於冠狀動脈檢查,但是也可作為其他心臟疾病的輔助檢查。透過將一根細管從腹股溝或手臂插入,將顯影劑注入血管,以便使用 X 光儀器觀察冠狀動脈的血流情況。
- 心臟電腦斷層掃描(CT):利用連續、不同角度的 X 光掃描,拍攝心臟影像。比起傳統的心導管檢查,斷層掃描更省時且無須插入導管,但是接受一次斷層掃描的輻射量,比胸部 X 光高很多。
- 心臟核磁共振檢查(Cardiac MRI):利用磁場和無線電波建立詳細的心臟圖像,以便觀察。
心臟衰竭的好發族群
與下列任何一條件相符,罹患心臟衰竭風險都會增加,符合項目愈多,致病機率愈大。
- 高血壓:高血壓不只會造成高血壓心臟病,也會壓迫到血管造成動脈狹窄,心臟便需要更費力搏動以輸出足夠血液,久而久之,會導致心臟肥大,提升心臟衰竭風險。
- 冠狀動脈狹窄:可能會造成供應心臟的血液不足,損害心肌。
- 年長者:衰老會造成心肌功能減弱,因此年紀大於 65 歲的年長者,出現心臟衰竭的機率較高。
- 肥胖者:體重過重會讓心臟承受更大的壓力,不僅會提高心臟病風險,也會增加罹患第二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的機率。
- 有心臟病發史:心臟病發會損害心肌,使得心臟衰竭機會增高。
- 先天心臟缺陷:若胎兒在子宮的時候,心臟瓣膜和血管發展遇到困難,則可能提高日後罹患先天性心臟病、瓣膜性心臟病和心臟衰竭等風險。
- 睡眠呼吸中止症(Sleep apnea):睡眠時無法正常呼吸會導致血液含氧量下降,提高心律不整和心臟衰竭風險。
- 部分藥物:治療糖尿病的藥物如梵帝雅(Avandia)和愛妥糖錠(Actos)、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s),以及部分麻醉和抗心律不整藥物,可能提高心臟衰竭風險,但使用者請勿自行停藥,應該先與醫師討論有無更換藥物的需求。
(同場加映:心臟病高風險群~自我檢測與改善)
心臟衰竭的併發症
- 腎衰竭(Kidney failure):心臟衰竭會導致流向腎臟的血液減少,可能造成腎衰竭,需要經由血液透析,代替腎臟執行工作。
- 瓣膜性心臟病(Valvular heart disease):高血壓和心臟肥大不僅會提高心臟衰竭風險,也可能會導致心臟瓣膜發生問題,引發瓣膜性心臟病。
- 心律不整(Arrhythmias):流向心臟的血液受阻會影響心電活動,造成心跳頻率異常。
- 肝損害:心臟衰竭會造成液體積聚,對肝臟產生壓力,影響肝臟功能正常運作。
(同場加映:主動脈瓣狹窄無徵兆?了解症狀和治療)
心臟衰竭的治療方法
心臟衰竭需要是需要長期照顧的疾病,透過藥物治療可以強化心臟,減緩症狀與併發症的出現機率。醫師也可能開立他汀(Statin)藥物降低膽固醇,或是硝酸鹽(Nitrates)藥物改善心絞痛,以下為治療心臟衰竭的藥物:
- 血管收縮素轉化酶抑制劑(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簡稱 ACEI):主要作用是透過抑制血管收縮素I 轉換為血管收縮素II,以避免其提高血壓;另一個功用則是避免血管收縮素催化緩激肽(Bradykinin)的水解作用,以促進血管擴張。可用於改善高血壓和心臟衰竭狀況。例如伊那拉普利(Enalapril)、利欣諾普(Lisinopril)和卡托普利(Captopril)。
- 血管收縮素受體抑制劑(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簡稱 ARB):可作為無法使用ACEI的患者的替代選擇。例如絡舒坦(Losartan)、纈沙坦(Valsartan)。
- 乙型阻斷劑(β-Blocker):可降低心跳速率與血壓,減少心臟的負擔,適合改善收縮性心衰竭。如果患者曾有心臟病發過,使用乙型阻斷劑有助降低未來再次病發機率。例如卡維地洛(Carvedilol)、美托普洛(Metoprolol)。
- 利尿劑(Diuretic):幫助排尿,可減輕水腫、降低血壓;也能減少肺部積液,有助呼吸順暢。例如呋塞米(Furosemide)。
- 醛固酮拮抗劑(Aldosterone antagonist):螺內酯(Spironolactone)、依普利酮(Eplerenone)屬保鉀利尿劑,會大幅體高血液中的鉀濃度。
- 心肌收縮力增強劑(Inotrope):主要透過靜脈注射,治療嚴重心臟衰竭患者,可改善心臟跳動狀況與血壓。
- 地高辛(Digoxin):又稱毛地黃(Digitalis),可以提升心肌力量、降低心跳速度。適合改善收縮性心衰竭與心房顫動。
心臟衰竭手術
心臟問題時常由其他心臟問題造成,例如冠狀動脈堵塞或心臟瓣膜問題等等,這時醫師可能會建議進行相應的手術,治療心臟問題,達到改善心衰竭的目的。
- 冠狀動脈繞道手術(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簡稱 CABG):透過移植別處血管,以繞開堵塞的冠狀動脈,讓心臟能夠獲得足夠的血液供給。
- 修補或置換心臟瓣膜:若是因瓣膜受損或功能不全,而導致心臟衰竭,可以透過修復或置換瓣膜改善。相關的手術方式,可參考瓣膜性心臟病的治療方法。
- 植入式去顫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以下簡稱 ICD):許多心臟衰竭患者常出現心律不整的症狀,安裝 ICD 後可以偵測心臟有無不尋常跳動,並自動輸出電流導正心跳頻率。
- 心室輔助器(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簡稱 VAD):一種可以植入心臟的機械幫浦,幫助虛弱的心臟將心室血液泵送到身體各處。此機器也可幫助等待心臟移植患者度過等待期。
- 心臟移植:嚴重的心臟衰竭患者可能需要進行心臟移植才能維持正常生活,不過由於器官等待期長,在期間內仍會進行各種治療方法,嘗試改善心臟衰竭。
緩和照護與生命末期照護
緩和照護是專注於緩解症狀與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醫療方式,它的目的並非治癒患者,而是著重在減輕患者因疾病或醫療所帶來的痛苦。
緩和照護往往會被人認為是患者已經病入膏肓,沒有辦法治癒才採取的消極治療方式,不過緩和照護其實可以運用在各種不同病程的患者上,也可作為積極治療的一環。
如果患者的心臟衰竭已到了無法使用藥物、手術或移植改善的地步,醫師便可能會採取生命末期照護,或者也可稱為安寧照護,透過緩和照護的方式,減輕患者在生命最後階段的痛苦。
心臟衰竭的預防方法
預防心臟衰竭的方法其實與預防大多數心臟疾病相去不遠,健康的生活型態可以減緩身體的老化速度,降低心血管系統出問題的機會,以下提供八種預防心臟衰竭的方法:
- 戒菸:吸菸會損害血管,增加動脈粥狀硬化風險;菸裡的尼古丁(Nicotine)還會讓血壓升高;散發的一氧化碳則會減少血液的攜氧量。
- 健康飲食:多攝取全穀、蔬菜、水果、低脂乳製品和優良蛋白質,少吃高納食物,過多的納會讓你體內水分滯留,導致水腫。
- 遠離壞脂肪:盡量避免攝取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它們會提高心臟疾病風險。
- 接種疫苗:心臟衰竭患者可能需要接種流感或肺炎疫苗,避免病毒感染後,感冒症狀對心臟造成更大壓力。
- 戒酒:如果你正在服藥改善心臟衰竭,醫師可能會建議你不要喝酒,因為酒精會影響藥物作用,傷害心肌並增加心律不整風險。
- 改善睡眠:若在睡覺的時候,有呼吸不順的問題,將枕頭墊高可以讓呼吸變得比較暢通。不過,若有任何睡眠或呼吸問題,建議諮詢醫師。
- 適度運動:適度的有氧運度有助維持健康,不過有心臟衰竭的人,應與醫師討論運動的時間與種類,並避免過於激烈的運動,以免引起心臟不適。
- 管控體重:讓體重保持在標準範圍可以避免肥胖所造成的心血管問題。此外,如果你發現體重有劇烈變化,像是兩天內增加或減少了兩公斤,或者一週內增減 2.5 公斤,請就診檢查。
(同場加映:別踩心臟病地雷!少吃高糖、高脂、高納食物飲品)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