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4月14日至4月20日開放通過申請入學第一階段的考生進到系統測試,確認能否上傳學習歷程檔案等資料。今(18)日有學生透過台灣青年民主協會反映,「多元表現綜整心得」字數至多800字、圖片至多3張,但在台灣大學人類系最初公布的書面資料準備指引中,多元表現綜整心得卻羅列4項「自主學習反思」、「服務學習反思」、「曾閱讀人類系書籍」、「優良事蹟」,並強調「每項以1,000字為原則」;換句話說,4項要寫4,000字,與甄選會規定不符。
往南走,中山大學光電工程系遭指以「社團參與、學生的數理類社團」作為評分依據之一,但在可上傳的多元表現項目中,又只列(F)自主學習、(J)競賽表現、(M)特殊優良表現、(N)多元表現綜整心得,並未列入(G)社團活動經驗在簡章上。
整體而言,台灣青年民主協會彙整最常見的3種 NG 情況,包含:
- 多元學習綜整心得字數超過簡章規定上限。
- 在制式的「修課紀錄」之外,仍要求學生在備審資料上註明在校成績。
- 審查指引與科系簡章內容不符。
甚至傳出有大學教授建議學生使用舊制,也就是不要理會甄選會的規定,直接上傳 PDF 檔,理由是學校比較好進行後續作業。
青民協理事長張育萌認為,高中端師生為了新課綱、新制度付出很多,若大學審查端仍在「狀況外」,甚至直言要用舊課綱的標準,來審查新課綱生提交的素材,不僅影響學生權益,也可能產生公平性爭議,呼籲主管機關積極督導,並仔細檢視各校系規定是否符合新課綱精神。
大學教授:高中端與大學端的認知有落差
大學端也有苦難言。長期關注大學考招議題的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教授顏聖紘表示,教育部一開始要求各校系繳交「高中學習歷程檔案準備指引」,並強調「不可以什麼都採計」,只能挑其中5小項。而後,政府又請各系依據暨南大學執行教育部計畫的方向,來修改挑選項目,而項目類別、名稱,與一開始的版本不同。
他舉出,最開始的「學習歷程準備指引」包括6大部份,也就是:
- 基本資料
- 修課記錄
- 自傳與學習計畫(後更名學習歷程反思)
- 多元表現
- 課程學習成果
- 其他資料
到了2021年,教育部又發出指令,希望各校系依據以下分類,修改參採項目:
- 修課紀錄(A)
- 課程學習成果(B、D)
- 多元表現(F、G、M、N)
- 學習歷程自述(O、P、Q)
「有些問題就因此產生了。」顏聖紘舉例,大學端可以勾選的其中一項目名為「修課與學習表現」,但高中端認知的「修課記錄」與「學習表現」,卻是2個獨立項目。
他接著說,部分科系在討論這些指引時,沒有留意到高中端的認知、教育部的指令和歷次修改指引的差異,就可能會讓高中生誤以為大學端不重視考招變革、大學端故意不採計某個項目,或是大學端故意找高中生麻煩。
「我也覺得這些事情令人困惑,但我不認為應該被朝惡意與故意解讀。」顏聖紘認為,教育部、大考中心、受委託執行單位產出的建議、大學科系和高中端對整套系統認知的落差,應該要在高中生上傳完成之前,說清楚、講明白。
教育部:將要求各校系依簡章規定執行
台灣大學副教務長陳林祈坦言,今年可謂新、舊課綱銜接年,有些校系認為申請入學已經走了20年,疏於完整更新各項規定來呼應新課綱。台大人類系已按規定修改簡章,校內也將加強宣導,要求各系符合規範。
台大註冊組主任李宏森補充,人類系要求的4,000字並非多元表現綜整心得(N),而是分屬高中自主學習計畫與成果(F)、服務學習經驗(I)、非修課紀錄之成果作品(K)及特殊優良表現證明(M)等4個項目。至於每項1,000字的要求,已調整為以800字為原則。
中山大學招生策略辦公室主任郭建成指出,各系應顧及的招生細節很多,今年還有參採項目代碼轉換上的問題,校方今已決定重新盤點各系簡章,確保不再有誤。
教育部今天下午也做出回應,承諾要求各大學校系通盤檢視,並依簡章規定執行。大學招聯會進一步說,將請各系按規定來走,比如多元表現綜整心得限800字、3張圖,各系不得要求多交。
111學年大學甄選入學期程。取自教育部臉書粉絲專頁
(責任編輯:劉茵琪)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