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25 年前的 921 之後,你們都好嗎?

換日線

更新於 6小時前 • 發布於 6小時前 • 鄭凱駿/這些人,很有事
25 年前的 921 之後,你們都好嗎?
25 年前的 921 之後,你們都好嗎?

Photo Credit:David W. Smith 攝影

去年有天晚上我洗完澡要睡了,正準備將手機關機,突然看到一個 WhatsApp 訊息跳出來,是好久沒聯絡的加拿大攝影記者老友 David Smith。他說自己有個想法,可能很不容易,不知道我能否幫他一起完成。我傳訊給他說台灣晚了,明天我們再通個電話吧!於是第二天,我得知了他這個近乎「不可能任務」的採訪計畫:

25 年前的今天(1999 年 9 月 21 日),David 在台灣擔任攝影記者,服務於當時的《英文台灣日報》(Taiwan News)和科比斯國際新聞圖片社(Corbis Sygma US)。當天凌晨,台灣不幸發生了奪走超過 2 千條生命的大地震,他也因此展開了為期好幾個禮拜的採訪拍攝。他拍攝的其中一張照片,並獲得了 2000 年 World Press Photo 新聞攝影獎項。

但一向謙虛的他,幾乎未曾主動提起這件事情,只說從那些在 921 大地震中的採訪經驗中,讓他看到相片中的主角們,也就是台灣人們的韌性堅強,與即使面臨慘痛災禍,新聞照片中仍展露出的人性光輝和希望。

而他跟我聯絡的主要原因,也正是 921 大地震──他希望能夠找出一些當時自己拍攝的,那些新聞照片裡面的人物,進行再一次的採訪。事件過去已經 20 多年,後來 David 也因工作關係離開台灣,到亞洲各國和其他地區擔任外媒特派記者等工作,但他說自己總是很難忘記當時在震災現場的種種,因此一直有個念頭,想回到台灣看看當時的「影中人」們,現在過得如何?

我老實跟他說:921 大地震發生時我才大學二年級,相關人脈極度有限,所以真的沒把握能幫他完成這個不可能的任務,但我還是請他先把他的想法和照片整理之後寄給我。 過幾天之後,他總共寄給我3張照片,一張是在台北松山東星大樓的消防隊員(這張也是他的獲獎作品)、一張是在中部的搜救隊員,以及一張地震時出生的小嬰兒。

看到照片之後,雖然我知道很困難,但我內心其實覺得這件事非常有意義。但現在的我有自己的公司和家庭要顧,加上找人也實在不是短時間就能解決的事,最後往往都是靠緣份,這件事我更實在不知道要給哪位同事處理,只好自己來──記得跟太太分享這個「不可能的任務」時,她直說我好像綜藝節目《超級星期天》裡的阿亮,準備要展開尋人任務。(現在可能 40 歲以上的讀者,才知道這個梗了)

這不是一般工作的正式委託,沒有甲方,也沒有合約,更沒有交件時程,就單純是來自加拿大遠方老友給的 3 張照片,每天我手上的工作常常就夠焦頭爛額了,心想就只能利用工作之餘的時間找找看,就當成一個 side project 吧,實在無法有任何期待。

然後,就是一連串讓人幾乎不敢置信的尋人經驗──

東星大樓的救難英雄

我先問了台北市的幾個消防隊,大家一看到是 25 年前的照片,且影中人只有側臉,都說:「真的找不到,都不知道輪調去哪裡了……」花了好幾個月有一搭沒一搭地找,直到有次晚上帶小女兒去買麵包時,經過一個消防隊,我不死心再進去問,一開始又沒有結果,但正當我們準備要離開時,突然有位年輕消防隊員大聲叫住我,說他懷疑影中人是他認識的一位副隊長!

當下他馬上幫我打電話過去,沒想到真的 bingo!老天幫忙,我還記得小女兒當場驚訝的神情,我跟她說:「凡事不要放棄,就有機會!」

中部的搜救隊員群像

圖/David W. Smith 攝影

David 在中部災區的採訪過程中,其實腿受傷流了血,當時有些台灣同業幫忙他,他一直心懷感激,但只記得有位電視台女記者叫 Sandy。後來發現 Sandy 已經大多時間不在台灣,所以也不方便一直麻煩她幫忙尋人,我只能繼續找找看。

好在因為 David 有印象,這張搜救隊員們的照片應該是在「谷關」拍的,於是我就先往谷關方面找,又花了一段時間跟好幾位中部地方記者詢問,照片不知道寄給了多少人,最後終於找到,而且他們還有持續擔任義消工作!3 張照片意外解決了兩張。欸……冥冥之中,好像有股力量要我繼續下去。

毫無線索的「地震小寶寶」

圖/David W. Smith 攝影

這是 3 張照片當中最困難的,因為沒有任何地點和名字資訊。照片中除了媽媽和小嬰兒,還有一位外國女士,但同樣沒有任何線索,就這樣撞牆了好幾個月。David 當時發的照片,英語報紙中沒有電子資料庫,網路資訊上更完全沒有,最後我只好決定用最笨的方式:我去了國家圖書館,把 25 年前的英文報紙全部翻過一遍……

結果太棒了!終於找到這位外國女士名叫 Susan ,是一位傳教士和急診護士。我於是透過教會循線寫 email 給她,說我想要找照片的小嬰兒,不知道她和這位地震小寶寶的家庭有沒有聯繫。目前住在美國西雅圖的 Susan 說年代久遠,實在不記得了。這時我幾乎死了心,也跟 David 說,大概沒有希望了。

沒想到有一天,Susan 突然 email 跟我說,應該是南投山區的某個村落──當時因為交通受阻、沒有任何國內外搜救隊能進去,所以他們才會就近前去。好,至少我知道是南投了!但天啊南投也不小,我先從比較偏遠的地區開始聯絡,打電話給不知道幾位村長,也把照片一一寄給給他們,一樣,25 年前的事情,誰記得啊?

我只好寫信跟 Susan 說,我又觸礁了。這時跑到尼泊爾工作的 Susan 說再給她一點時間,她會努力想想,於是又是幾個月過去,仍沒有消息。南投就 4 個鎮 8 個鄉,我繼續不放棄地找,這時 Susan 跟我說,有可能是在布農族部落,因為當時那裏有許多教會的人和不少原住民。太棒了!這是非常重要的線索,於是我把火力全部集中在仁愛鄉和信義鄉,不知道加了多少鄉長和村長的 Line,每一次的溝通,我都必須重新把來龍去脈交代清楚,他們也都快被我煩死了,但我還是不斷提醒他們說如果有任何消息,請務必跟我聯絡。

我甚至為此還去下載了「長輩圖」的早安午安晚安,用來在群組轟炸這些村長們,就是為了要保持「尋人熱度」。也許天公疼憨人吧,有天一大早,其中一位村長突然打給我說,他可能認識照片中的媽媽,他會幫我聯繫對方看看──天啊,這時我已經全身起雞皮疙瘩,更對天空振臂大叫!

《重返 921》,在我心中有極特殊的位置

就這樣,一年過去了,這件事情對我來說,一開始甚至稱不上正式的工作專案,但在心中卻有一個極為特殊的位置。

後來,關關難過竟然關關過,彷彿誰也阻止不了我們,我終於幫 David 完成找到3張照片影中人的不可能任務,也因此,我們得以正式組成團隊,開啟紀錄片《重返 921》的拍攝籌備與實際製作,因為整個過程和前因後果我最熟悉,我也就擔任製作人和導演,在劇組團隊許多人的鼎力協助之下,順利完成紀錄片,並在加拿大駐台北貿易辦事處舉行了首映會,也很感謝代表全程參與。

David 目前住在加拿大的 Edmonton,據說很多人會從那邊出發,去黃刀鎮追北極光。在尋找影中人的過程中,當我好多次想要放棄時,又聽到 David 說 921 雖然是場悲劇,但也讓他看見人性的光輝,他無法忘記經歷過的所有。或許是這樣,我相信最後我也會看到隧道盡頭的那道光吧。

看待 921 地震的 25 週年有很多種方式,可以宏觀也可以微觀,可以從生還者也可以從救難者、可以揭弊再檢討也可以展望未來的改進,而透過一位外籍攝影記者的照片和四分之一世紀後的重返之旅,或許提供了一個很不一樣的視角。

若有興趣,歡迎看看這一部在我影視生涯中,有點曲折離奇也很難得的紀錄片,聽聽這些當時在現場,無比堅強的台灣人們現身說法。在如此動盪的今日,相信會感受到蠻不一樣的生命意義。

【延伸閱讀】

●「告別東京、決心留下來,我在臺灣的人生篇章就此展開」──再訪攝影師小林賢伍
●「帶著電音三太子巡迴 72 國」之後——專訪紀實攝影師吳建衡:繼續拒當「正常人」,製造更多「不可能」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 LINE 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