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比吸菸還慘!空汙成罹肺癌「頭號殺手」 研究證實:風險倍增

TVBS

更新於 05月06日03:18 • 發布於 05月06日00:30 • 張庭暄
肺癌居台灣癌症死因首位。(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肺癌居台灣癌症死因首位。(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肺癌居全球癌症死因第1位,同時也居台灣癌症死因首位。近期台大公衛教授詹長權的最新研究發現,居住地區30年來每立方公尺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增加10微克,罹肺腺癌風險將高出每天吸菸一包以上重度吸菸者患「非肺腺癌」風險的1.044倍,PM2.5更已被WHO訂為一級致癌物!

據了解,臺灣肺癌標準化死亡率雖自100年每十萬人26人下降至111年每十萬人21.8人,約降低16.2%,不過仍高居臺灣癌症死因首位。根據《聯合新聞網》報導,這是全球首篇分析30年空汙與肺腺癌相關性的研究,已於上月刊登在國際「環境研究」期刊。該研究利用環境部2005至2020年全國PM2.5監測資料,再以空汙能見度、PM10,推測1968至2004年各地區空汙PM2.5濃度,比對國內1997至2020年肺癌登記資料。

研究推算,每個人罹癌前30年居住環境PM2.5濃度約介於8至46微克。無論性別、年齡、吸菸狀況、癌症分期、EGFR基因是否突變等因素,只要超過30年持續暴露於PM2.5,肺腺癌風險就會相對升高,其中又以女性、不吸菸者、65歲以下成年人較為明顯。他建議政府應建造更好的公共交通、限制燃煤電廠和減少空氣汙染的工業排放,以及採取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並應創設空汙監測APP,降低風險。

國民健康署表示,造成肺癌的原因很多,包括:菸害、空氣污染、職場(如石綿、砷)或居家環境暴露(如氡氣)、肺癌家族病史、肺部相關疾病史(如結核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病史)、煮食未使用抽油煙機等。

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坦言,PM2.5是不吸菸民眾罹患肺腺癌的重要危險因子。2019年台大、中興大學等單位也曾發表相關論文指出,南部特別是高屏地區,罹患肺腺癌的年增率高出北部15倍,研究刊登在「胸腔腫瘤」國際期刊。整體而言,濁水溪以南的肺癌發生率比北部區域多了15%;楠梓區的肺癌發生率更是基隆市的2倍。

蔡麗娟提醒,居住在嚴重空汙地區的民眾進行肺癌篩檢更為重要。她建議公費肺癌篩檢對象除現有家族史、重度吸煙者外,應將空汙地區民眾納入,並加強當地民眾對肺癌篩檢的認知,主動進行篩檢。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