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2025 將是電動車豐收的一年?至少美國之外的地區是如此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更新於 15小時前 • 發布於 2天前 • 廖紹伶
2025 將是電動車豐收的一年?至少美國之外的地區是如此

自 2023 年底開始到 2024 年,有關電動車需求下降的討論陸續出現。通用汽車、福特汽車開始縮減生產計畫、延遲新車型發表,也有其他製造商也開始仿效。然而,有分析認為,2025 年將是電動車穩健發展的豐收之年──至少在美國以外的地區。

分析指出,隨著成本下降、消費者選擇變多以及充電站逐漸普及,全球電動汽車和卡車將會繼續侵蝕燃油車市場。根據 BloombergNEF 數據,2024 年全球電池電動車和插電式油電車的銷售量將創下近 1,700 萬輛的歷史新高,並預計在 2025 年成長約 20%。同時,許多汽車製造商正準備推出價格更親民的車型。

雖然不可否認,電動車銷售成長率已經放緩,因為許多地區的消費者仍在等待更經濟實惠的選擇,以及更方便的充電設施。此外,中國、德國和紐西蘭等國家減少了對低排放車輛的補貼,如果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實現競選承諾──取消電動車的政府支持並提高貿易壁壘,可能會進一步拖累市場。

不過產業專家和氣候科學家指出,關鍵在於 2050 年全面取代燃油車的目標。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電動車研究中心主任 Gil Tal 表示,「我們必須推動汽車公司——同時也要透過激勵措施、研發和基礎設施來幫助產業。」

最終,電動車的銷售命運將取決於各個地區內的具體動向,針對全球最大的三個市場:美國、歐盟、中國,2025 年可能的走向為何?

美國:一個處於矛盾的市場

《MIT Technoloy Review》分析,美國電動車是一個矛盾的市場。一方面,汽車製造商正在花費數百億美元在美國各地建造或擴大電池、電動車和充電樁的工廠──未來幾年內,HONDA 將在俄亥俄州開始用改造後的生產線生產電動車;TOYOTA 將開始在肯塔基州生產電動 SUV,通用汽車將在堪薩斯州生產 Bolts 等。

美國消費者採用電動車的最大障礙是高昂的價格──在美國,最便宜的車款仍要 30,000 美元起跳,而許多卡車、SUV 則要 40,000 美元起跳。前面提到的生產計畫都有望降低電動車的成本,但是否能具體轉換成更友善的市場價格,仍是未知數。因為,美國當選總統川普承諾,將取消拜登氣候法案中最多 7,500 美元的消費者稅收抵免,甚至威脅將針對墨西哥、中國、加拿大和其他汽車零件生產國徵收高關稅。

Tal 分析,政策轉彎可能會抵銷美國境內擴大生產所帶來的成本效益,也可能讓生產更便宜車款的外國公司更難進入美國市場。

歐盟:更嚴格的政策推動樂觀發展

相較於美國,歐盟的發展反而可能更加樂觀。外媒分析,這是因為歐盟的二氧化碳排放標準將更加嚴格──要求成員國的汽車製造商,2025 年必須以 2021 年為基礎,降低 15% 碳排。這個標準每 5 年會變得更加嚴格,目標是在 2035 年消除汽車和卡車的排放。

電動車國際清潔交通委員會(ICCT)指出,汽車製造商打算在未來幾個月推出多種價格實惠的電動汽車車型──這些價格較低的車型,包括 2.6 萬美元的福斯 ID.2all,以及 2.85 萬美元的 FIAT Panda 掀背車等。

ICCT 的資料顯示,汽車製造商平均需要將電動車的銷售比例,從 2023 年的 16% 提高到大約 28% 才能達到目標,而一些歐洲汽車公司的作法是提高燃油車的價格,並降低現有電動車的價格來因應。

中國:在經濟放緩下尋找新目標

中國自 2000 年代透過多年的戰略投資和針對性政策,現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和製造商,分析認為,儘管美國和歐盟等國設立貿易壁壘,這一地位在短期內還不太可能改變。

已經對中國施壓的貿易壁壘,包含 2024 年 10 月歐盟對中國製造的電動車大幅提高關稅;拜登政府在去年 5 月向中國汽車增加 100% 關稅。然而,中國官員認為,其國內企業透過生產價格經濟實惠、高品質,具有市場優勢。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估計,中國超過 60% 的電動車已經比燃油車更加便宜。即便中國電動車目前面臨經濟成長放緩、生產過剩,以及還有多數企業尚未營利的風險,加上 2022 年中國底以「雙積分」制度取代補貼,但中國也正在透過新興措施提振國內需求,並擴大一直以來有意經營的出口市場。

針對國內,中國瞄準農村市場──為農村居民提供購屋補貼,並呼籲建造更多充電設施;針對海外,則繼續向東南亞、拉丁美洲和歐洲的國家銷售電動車和電動公車。Gartner 預測,到 2025 年中國馬路上將有近 5,000 萬輛純電動和插電式油電車。

【推薦閱讀】

特斯拉年銷量 10 多年來首次下滑!是什麼傷害了特斯拉?

先進駕駛輔助系統讓人分心?研究揭改變一個設計能幫忙保持警覺

小米砸 1300 億造電動車開花結果,賣破 13 萬輛但雷軍「拒絕造神」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資料來源:《MIT Technoloy Review》BloombergNEF,首圖來源:Unsplash

加入『 TechOrange 官方 LINE 好友』 掌握最新科技資訊!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