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怕染疫不做篩檢?大腸癌無症狀 當心早期拖成晚期!

今健康

發布於 2021年01月10日19:32

新冠肺炎警報至今尚未解除,不少民眾因擔憂染疫遠離醫院,不僅就診人數減少,甚至有病人出現症狀仍不敢就醫。醫師提醒,疫情期間確有大腸癌篩檢率下滑情形,呼籲民眾在積極防疫的同時,有症狀即應就醫看診,並接受大腸癌相關篩檢,及早確診或接受治療以避免病情惡化。

大腸癌症狀不明顯 5成確診已中晚期

台中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蔣鋒帆醫師表示,大腸癌持續蟬聯十大癌症之首,發生率持續居高不下,不過自國內提倡大腸癌篩檢以來,初期確診有增加的趨勢,這表示民眾普遍已對定期篩檢的有一定程度的觀念。惟自疫情期間,有民眾因怕染疫不願前往醫院,甚至出現身體狀況也不願意檢查的情況,對患者或風險族群而言相當不利。

蔣鋒帆醫師進一步解釋,大腸癌是一種進展相對緩慢的癌症,國人初期確診也有上升趨勢。但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不少患者在初期時甚至無任何異常症狀,等發現明顯症狀,往往已進入中晚期。三、四期的患者約佔一半左右,已出現遠處轉移情況者則佔近2成比例。

蔣鋒帆醫師表示,疫情期間不願篩檢或回診,恐如同放任癌細胞生長。最怕民眾罹癌不自知,又因擔憂疫情不敢至醫院檢查,導致確診時已經是晚期或轉移。呼籲民眾應持續關注自己的健康狀態,該做的檢查還是得做,特別是有相關症狀更不宜拖延。

#大腸癌 #十大癌症 #癌症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糞便潛血檢查 #大腸鏡
#大腸癌 #十大癌症 #癌症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糞便潛血檢查 #大腸鏡

大腸癌治療早晚期差異 晚期可用標靶縮小腫瘤再手術

晚期大腸癌常見轉移至肝臟、肺部、骨頭、腦部,不僅損害人體各器官,且期數越晚越不利。民眾熟知的大腸癌症狀,包括血便、貧血、體重減輕、排便型態改變,但其實不少患者確診為晚期大腸癌時,臨床症狀也是若有似無,因此篩檢對於大腸癌治療更形重要。

蔣鋒帆醫師說明,及時篩檢早期發現,仍是治療大腸癌最重要的原則。目前大腸癌治療因早晚期而有差異。早期大腸癌接受手術可達到良好治療和預後。晚期大腸癌則需要全身性治療,如免疫治療、化學治療、標靶治療等方式。

隨著精準醫學發展,大腸癌病人也會先接受基因檢測,決定適合的標靶藥物。晚期患者有機會使用標靶藥物將腫瘤控制縮小後,再進行局部手術切除,預後情形較以往更理想。醫師指出,針對大腸直腸癌採取多專科團隊治療,已是目前的趨勢,鼓勵病人積極與醫護團隊配合,妥善接受治療。

大腸癌定期篩檢 無症狀者50歲也該做

蔣鋒帆醫師提醒,減少進入醫院是為避免肺炎病毒傳染,但也因此暴露在大腸癌延誤確診的風險中。提醒一般民眾和高風險族群,達到建議年齡標準時務必得接受篩檢。不可單憑症狀自行評估,以免傷害健康,錯失治療時機。

大腸癌發生高峰期約在65歲左右,而早期發現有利及早治療,醫師建議,一般無症狀民眾,也可在50歲開始定期糞便潛血檢查、大腸鏡等篩檢。高風險族群則可以提早從40歲開始。少數有家族史者建議在青春期時就開始檢查。

蔣鋒帆醫師表示,家族史和生活型態是影響大腸癌最主要的風險因子,若再加上生活型態不佳,如熬夜、抽菸、飲食或作息不正常等,風險更是其他人數倍以上。提醒民眾,疫情期間防範大腸癌應留意定期篩檢並確實做好防疫,保持良好生活習慣,避免風險因素,可幫助預防大腸癌或及早發現相關疾病。

#大腸癌 #十大癌症 #癌症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糞便潛血檢查 #大腸鏡
#大腸癌 #十大癌症 #癌症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糞便潛血檢查 #大腸鏡

《延伸閱讀》

.年輕人得大腸癌比較危險?醫師籲及早檢查避免發現就晚期

.十大癌症之首大腸癌可預防,國健署:50歲起定期篩檢降死亡風險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