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勁報記者于郁金/綜合報導】福建省德化縣是千年古縣,尤其德化有3,700多年製瓷歷史,被稱為「中國白的故鄉,瓷藝術的搖籃」;「慈悲擺渡—德化陶瓷藝術展」於佛陀紀念館展出,4月13日舉辦開幕式,共有近百件作品,匯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及陶瓷藝術大師、75位老中青等藝術家,每件作品「白中透玉」,稀有珍貴,難得一見。
大陸福建省德化縣是千年古縣,有著3,700多年製瓷歷史,更是中國陶瓷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德化瓷以「白」見長,瓷質緻密,胎釉純白,溫潤、明淨、典雅、精巧;德化瓷的獨特技藝在於雕塑,技藝獨樹一幟、享譽天下,從原始時期印紋陶,夏商時期原始青瓷,唐代青釉瓷,宋元青白瓷,明清白瓷,清代青花瓷,乃至現代工藝瓷,被視為「世界陶瓷之都」;陶瓷製作始於新石器時代,興於唐宋,盛於明清。特別是明代,以「瓷聖」何朝宗為代表的陶瓷雕塑大師,開創了捏、塑、雕、鏤、貼、接、推、修八種技法,作品造型優美,氣韻生動;「世界白瓷看中國,中國白瓷看德化」,故有「世界白瓷之母」美譽。
佛館館長如常法師表示,白色基本上不能成為一件作品主色,全世界唯有一件藝術作品以「白」聞名,就是德化白瓷;此次展覽將多樣的德化白瓷作品完整展出,十分難得;他形容「沒有色彩卻有強大張力,沒有華麗卻質樸。」
「白色代表著空淨的思想。」如常法師指出,唐朝以後,出現水月觀音、自在觀音等種類,而可以把觀音的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的,就是此次的「慈悲擺渡—德化陶瓷藝術展」;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也與白觀音因緣深厚,佛光山的第一座殿堂便是大悲殿,裡頭正是供奉大師與徒眾合力製作的白觀音,「這樣的白,就只有一種真心的供養。」
福建德化縣委宣傳部部長陳維啟表示,福建省德化縣是千年古縣,陶瓷製作始於新石器時代,從3,700多年前夏商時代就開始製瓷,被稱為「中國白的故鄉、瓷藝術的搖籃」,享譽天下,更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出口商品。德化縣也獲評中國陶瓷歷史文化名城,榮膺全球首個世界陶瓷之都;2006年,德化瓷燒制技藝入選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鶯歌陶瓷博物館館長吳秀慈表示,陶瓷製作過程有五大因素「土、形、飾、釉、火」,其中「土」的部分非常重要,可說「土」就是陶瓷作品的根本;而此次展出的這些細緻的藝術品,都是需要很好的土,讓他直呼「真的很羨慕德化有這麼好的土!」
此次開幕式邀請到佛館雙閣樓的小小茶師為與會大眾泡茶、奉茶,並展現茶道,以茶、禪與大眾結緣;小小茶師身上所穿的白色上衣,也是茶師的制服,代表著靜、禪、定,同時巧妙呼應此次展覽「德化白瓷」;在大家品茗的同時,力生弦樂團也帶來多首動聽曲樂,讓人彷彿走進世外桃源,在聽覺、視覺、味覺都別有一番滋味。
參與此次展覽的藝術家連德理表示,他為了此次展覽特地作了一尊「文殊菩薩」,希望能與兩岸的民眾結下善緣。菩薩的身邊有著母獅與小獅,他希望呈現菩薩更人性化的一面,於是他讓母獅與小獅都與菩薩互動,整件作品散發母愛光輝;菩薩的腳下有著朵朵祥雲,也有祝福觀者吉祥如意的意涵。
佛陀紀念館表示,4月13日起開展「慈悲擺渡—德化陶瓷藝術展」,民眾一次可覽盡大慈大悲觀音菩薩的各種形態,見證古代與現代共榮的陶瓷歷史;透過展覽的殊勝因緣,陳維啟代表致贈3件作品予佛光山,分別是鄭雄文老師「威德自在觀音」、蘭全盛老師「慈航普度」、曾世成老師「如意瓶」;與會者尚有泉州德化縣陶瓷發展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曾憲升、中華福報推廣協會名譽理事長陳順章伉儷、三洋維士比集團董事長陳和順等200多人。
佛館進一步表示,此次德化陶瓷藝術展在佛館展出,其作品人物眾多,有觀音、如來、達摩、文殊、普賢、羅漢、彌勒等造像,也有弘一法師等高僧大德;造型不同,或坐或立,或躺或臥,姿態、神情迥異;創作手法不同,線條或凝練簡潔,或靈動飄逸,筆墨或濃或淡,或工或寫;作品千姿百態,產生出各擁其美的藝術效果,給人慈悲、靜穆、祥妙的感受,也給人以親近、有趣、美好之感。(照片由佛館提供)
《慈悲擺渡─德化陶瓷藝術展》
開幕:2019/4/13 14:00 佛陀紀念館本館大堂
展期:2019/4/13-2019/6/9
地點:佛館本館2樓第二展廳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