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高中生的課業繁重,大部分時間都在念書、補習,不然就是低頭滑手機,到底要怎麼培養閱讀素養呢?」
國際文獻研究顯示,閱讀動機隨著年齡增加而降低;偏偏隨著學制愈往上走,愈講求閱讀理解能力和閱讀素養,形成兩難的情況。究竟國高中生要如何培養閱讀素養?綜合多位專家訪問,有以下建議:
#
方法1.熟讀課文,學習閱讀策略
中正大學教育所教授曾玉村指出,最簡單的方法是「把課內該讀的都讀懂」。從課文裡不只學知識,也學閱讀學習的方法和策略,如推論、自我提問等,這是最實際的方法。
教育部「課文本位閱讀理解教學計畫」,將國中階段的閱讀理解教學細分為國文、社會和自然等學科。「為什麼學科閱讀很重要?」計畫主持人之一、台師大師資培育學院院長洪儷瑜強調:「如果孩子學不會摘重點、推論等方法,無法建立知識的架構,永遠只能被動學習,等老師教他。」
一旦孩子成為主動學習者,就可以自己閱讀。洪儷瑜指出,像自修、參考書也是可閱讀材料之一。孩子會抓重點,就可以綜合各家參考書、整理出自己的筆記。
108課綱上路,國語文教材也支援發展孩子的閱讀素養。國教院助理研究員蔡曉楓為國語文領綱研修小組副召集人,她指出,教材選材反映真實的語文世界,涵蓋記敘、抒情、說明、議論、應用等文本,讓孩子廣泛閱讀,「這樣才能幫學生準備面對多元化的世界。」
方法2.和孩子聊天、聊他的觀點
閱讀理解的最高層次能力是「反思評價」:能夠理解一篇文章的作者在講什麼、他的觀點是什麼,在文章中找到支持的證據,而且還能發展出自己的觀點,有批判思考能力。
洪儷瑜常叮嚀老師,千萬不要把高層次的理解能力教成「記憶」題。大人不要直接告訴孩子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麼、作者的觀點是什麼,而是要讓孩子試著自己找出作者的觀點,在文章哪裡找到支持作者觀點的理由,練習完整的閱讀理解歷程。
反思評價能力,不是只有在課堂上才能培養,日常生活中其實都可以練習。洪儷瑜觀察,很多家長只會叫小孩不要玩3C、趕快去念書,不知道怎麼和孩子聊天。但其實,最近看的書或是新聞報導、文章等,都是很好的聊天素材,尤其是青少年,一定要聽聽他的觀點。「小孩為什麼不跟你講?因為他講錯,你就罵他。」
洪儷瑜強調,無論孩子講得好或不好,都是他這個階段的理解,千萬不要罵他笨。問問他:「你覺得好(或不好)的理由是什麼?」讓孩子明白,對任何事的評論都要有憑有據,講出自己的觀點時要有理由,「孩子需要練習,愈練習就會愈好。」
方法3.練習數位閱讀素養
洪儷瑜表示,根據2016年PIRLS國際閱讀素養調查顯示,台灣學生的數位閱讀素養遠不如其他國家。孩子常玩3C?那就教他用手機閱讀,給孩子一個專題或任務,像是找醫生、規劃旅遊、挑美食餐廳等。「為什麼你推薦這個?相關的評語有哪些?你最喜歡哪個特色?這些也都是閱讀,」洪儷瑜指出。
有學生不喜歡讀書,但熱愛美國職棒、對大聯盟各球隊瞭如指掌,還可以分析戰力。洪儷瑜說:「從蒐集資料、統整資訊到統整出自己的觀點,這就是閱讀理解的歷程。」
現代人習慣看「懶人包」,被動接收別人整理過的資訊。洪儷瑜表示,可以教孩子反向解析懶人包。
例如:「懶人包沒有講清楚的事有哪些?你能不能把它變成長文,寫出一篇分析的文章?另外,如何做出精采的懶人包?」這些都是很好的練習。
教學現場:國中生閱讀的極端現況
國中生真的都不閱讀嗎?桃園慈文國中國文老師蕭惠如說:「早自習如果沒有考試,沒有手機時,你看孩子在做什麼,就知道有他有沒有閱讀習慣。」
她觀察,國中生閱讀呈現兩種極端,一種是連下課、午休都在看小說,平均一班約莫5位;另一種極端是,全班帶去圖書館借閱,有人連拿起書都不願意,只好鼓勵他看漫畫或圖文書也好。
蕭惠如表示,雖然老師出作業、「半強迫」的要求孩子閱讀,但必須給他們選擇權,選他自己想看的,不然硬塞給他也沒有用。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達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