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海保署調查:小琉球、萬里桐、卯澳7處珊瑚告急

中央通訊社

發布於 2022年01月13日11:00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高雄13日電)海保署今天公布去年度全國珊瑚調查結果,全台周邊及離島31地點62處珊瑚中,有33處狀態穩定;北部卯澳、南部萬里桐及小琉球等7處珊瑚覆蓋率低於10%,呈「失能」需加強維護。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今天發布新聞稿說明,調查團隊參考國際近年珊瑚礁評估方式,將台灣珊瑚群聚分4級,並加入藻類數量指標,透過珊瑚(硬珊瑚與軟珊瑚)覆蓋率除以藻類(大型藻與毛叢藻)覆蓋率所得出比例,較能顯現珊瑚與藻類的相對優勢,提供客觀評估珊瑚保育成效科學基礎,也易於管理者及大眾瞭解與感受珊瑚健康狀態。

這4級包括珊瑚覆蓋率大於50%的「健康」。覆蓋率30~50%或珊瑚/藻類比例大於0.5為「穩定」。覆蓋率10~30%且珊瑚/藻類比例小於(或等於)0.5的「衰退」。

另外,珊瑚覆蓋率小於10%且珊瑚/藻類比例小於0.1為「失能」。新聞稿指出,國外研究結果顯示10%的硬珊瑚覆蓋率是珊瑚礁碳酸鈣生產的最低閾值,因此將覆蓋率低於10%的礁區列為已失去珊瑚礁特有及關鍵的結構與功能。

由於民國109年因海水升溫出現珊瑚礁「白化」現象,海保署110年度起與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合作,進行全台周邊及離島31個地點的62處珊瑚覆蓋率及藻類與珊瑚比例調查,有33處穩定,有7處失能需要加強維護。

海保署說,去年調查結果顯示,北部卯澳、南部萬里桐及小琉球美人洞、漁埕尾(含深、淺水域)、厚石裙礁(含深、淺水域)等地點珊瑚屬「失能」。東海岸珊瑚群聚狀況相對最為「健康」;北部、南部大部分地區及澎湖呈「穩定」。

海保署推測珊瑚「失能」原因,包括人為活動破壞、污染、土地開發與廢水排放過度,或遊憩活動踩踏或破壞所導致,再加上近年愈加嚴重的氣候變遷衝擊,部分地區珊瑚也尚未從109年全台海域廣泛發生的海洋熱浪造成的珊瑚白化事件中恢復。

海保署副署長吳龍靜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訪表示,為加強各地珊瑚情況監測,除跟在地公民團體合作建置巡守隊,今年也舉辦5場工作坊,培訓73人學習使用國際珊瑚礁辨識協助網站「珊瑚網」(Coral Net),未來只要上傳照片,人工智慧系統就能協助辨識照片中有多少種類的珊瑚。

針對多處珊瑚情況被列為「失能」的小琉球,海保署提出改善辦法,包含將與屏東縣政府研商在「琉球水產動植物繁殖資源保育區」推動經營管理計畫,進行硨磲貝、珊瑚、鐘螺等生物復育;與研議劃設「綠蠵龜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屏東縣政府近期也將進行保育區西北分區的基礎調查,並依科學數據研商,是否將原有條件採捕規定,調整為全面禁捕。(編輯:孫承武)1110113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14

  • Yee
    藻礁都不能永存了!誰還管珊瑚礁啊!
    2022年01月13日13:10
  • 小岩
    冥進黨才不管這些,只在乎選舉結果而已啦!疫情也是,選舉第一啦
    2022年01月13日13:11
  • 🇹🇼 柯佃 🌱
    火力發電 比較重要 無核家園 其他隨便 綠色黨 應該改灰色 因為不環保 哈哈
    2022年01月13日13:07
  • 火星人
    小琉球跟萬里桐都被玩爛了
    2022年01月13日13:13
  • 強哥
    人滿為患的美麗島嶼快變成垃圾場了,為了觀光破壞保貴的海洋生物,保護生態一切都是假的
    2022年01月13日13:20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