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瑞穗慶安宮石板伯公廟蓋遮雨棚 地目待解

客家電視

更新於 05月03日07:31 • 發布於 05月03日04:55 • 黃小琪 花蓮瑞穗

建於1920年的花蓮瑞穗慶安宮,是縣內少有的石板伯公廟,由於風化嚴重,居民希望能加蓋遮雨棚防護,不過受限於農地法規,花蓮縣議會提案,朝變更地目來解套,並由公所提出,不破壞建築本體為原則的雨棚增建計畫,同時還要加強臨時保護措施,避免歷史建物再受損壞。

瑞穗鄉富興村193縣道,山坡下的慶安宮不容易被人發現,小小的伯公廟,由13塊大小不同的石板組成,是花蓮最儉樸型制的伯公廟歷史建築,見證日治時期東部客庄發展史。

花蓮縣客家文化研究推展協會前理事長 鍾湧春:「是我們村莊中,包含我們富源廣東庄這開庄伯公,和這慶安宮是最老,歷史最悠久的土地公。」

富源村居民 林先生:「日本就說(神像)一定要去燒,後來那個信徒,就是要把我們的城隍爺,移到東邊山(慶安宮),就躲在那邊。」

富源村居民 謝先生:「早上有想到、有時間就會去拜拜。」

不過因為年代久遠,石板伯公廟已出現風化現象,地方希望可以增建遮雨棚來加固防護。

花蓮縣客家文化研究推展協會前理事長 鍾湧春:「慶安宮來搭建一個遮雨棚這樣,但是原本的建物這些通通都不會更動,在上面再蓋(雨棚)更大更寬一些,但是就卡在土地的問題。」

花蓮縣議會專案小組,為此南下召開討論會,針對現有農牧用地管制,初步決議變更地目改為文資保留區,以加速行政程序,負責維管的瑞穗鄉公所也強調,未來遮雨棚不會破壞文資本體與景觀。

花蓮縣文化局副局長 曾之妤:「把一個興辦事業計畫提到文化局之後,文化局就會來依據文化資產保存的方向,然後幫它審核、審完之後,它就可以用這個核定的興辦事業計畫,去做非都市土地使用的變更。」

瑞穗鄉民政課長 郭泓禧:「它其實就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就是鋼棚的雨遮、對,那當然面積跟它的位置,我們會再跟這邊的村民,去做討論這樣子。」

另外像慶安宮側邊的石板文字,因風化而模糊,這些需緊急保護處理的項目,公所近期就會研擬對策,且社區也有共識,將組成慶安宮文化交流組織,進一步長期維護文資。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