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全聯併大潤發,將壓過7-Eleven!零售新霸主之爭,關鍵在家樂福?

天下雜誌

更新於 2021年12月22日09:47 • 發布於 2021年11月04日08:47 • 王一芝
全聯併大潤發,將壓過7-Eleven!零售新霸主之爭,關鍵在家樂福?
全聯併大潤發,將壓過7-Eleven!零售新霸主之爭,關鍵在家樂福?

懸宕大半年的大潤發求售案,終於在10月22日抵定,年營收267億、擁有22個據點的台灣量販老三大潤發,確定花落全聯。

全聯不願透露交易金額,但從潤泰新、潤泰全公告的處分利益,推算交易金額約115億,除了大潤發門市經營權、自有品牌,還包括自有土地及建物。

「大潤發自有土地和建物沒家樂福多,多半是併自亞太量販而來,」分別擔任過愛買、大潤發和家樂福的公關經理何默真認為,這筆交易算合理。

事實上,早在去年底,大潤發母公司歐尚(Auchan)把經營中國賣場的高鑫零售51%股份賣給阿里巴巴後,考慮遠距離難遙控,當時就開價3到4億美元、在市場找過一輪買家,兜售手中的65%台灣大潤發股權,包括遠東、全家、特力屋、全聯,都是被點名過的買家。

這筆交易一拖就是大半年,主要卡在價格談不攏,「歐尚當年買在高點,不願降價求售,」一位熟知內情的人士指出。

一場新冠疫情,讓這樁台灣零售業年度最大交易出現轉機。

疫情重創、電商崛起,零售版圖大洗牌

受到疫情重創,加上電商崛起,歐美不少量販業者紛紛在疫情趨緩後調降財測,導致股價不斷下跌,資本市場給的本益比愈來愈低,逼得歐尚不得不對價格鬆口。

10月初,全聯董事長林敏雄在宜蘭傳藝中心的發言,又踢了臨門一腳。

全聯董事長林敏雄表示台灣家樂福和大潤發都來找他求售。(天下資料)

當天面對媒體台灣家樂福和大潤發都要出售的提問,林敏雄坦言兩家都找過他,「但這話題很敏感,說不買會打擊賣家,說要買又會觸動神經,」他的結論是,沒有答案。沒想到兩個星期後,就宣布併購大潤發。

一位零售業高層回想,林敏雄對外放話兩家都有找他,差不多是最後敲價格的關鍵時間,「家樂福有沒有找林董,我們不得而知,但林董以家樂福有找他,來壓歐尚賣價,的確是高招。」

疫情加速了台灣零售產業版圖大洗牌,消費者對量飯店的需求下滑,電商加超市才是王道,全聯併購大潤發恐怕只是開端。

量販業第一個挑戰:好市多

從數據就能看出量販店的頹勢。

根據經濟部統計,去年零售業營業額翻升到1.29兆,其中以便利商店營收佔比27.9%為最高,再來是百貨公司的27.4%、超市的17.8%,而量販店佔比最少,只有17.7%。

再與十年前相比,量販店十年來的平均成長率也只有3.95%,不及超市的5.96%和便利商店的4.82%。

過去曾連續好幾年兩位數成長的量販市場,規模很難再有大成長。

美式賣場好市多席捲了整個量販業,是台灣量販業的挑戰之一。

從經濟部的數據來看,去年量販業營收雖比前一年成長8.86%,創下十年新高,但大潤發、家樂福和愛買的成長都不到4%。

唯一突圍的就是好市多。在同業不敢展店的去年,好市多還大張旗鼓地在台中開了有機會排進全球前十大店王的北屯二店,也因此造就好市多高達16.4%的爆發成長。根據未來流通研究所,好市多在2020年的量販店市佔率一口氣衝到42.8%。

「好市多代表消費升級,」一位定期到好市多購物的北部消費者指出,好市多能買到台灣沒有、原汁原味來自美國的好商品。這個差異化讓好市多從1997年進入台灣後,就立於不敗之地。

量販業第二個挑戰:電商

量販業更大的敵人,是快速崛起的電商。疫情這一仗,把實體零售業打的落花流水,但電商卻在疫情間充分發揮無所不在的特性,徹底瓦解量販店過去被消費者追捧的「商品多又便宜」優勢。

最早感受到電商衝擊威力的是量販店的非生鮮品項,這些恰巧又是量販店毛利最高的品項,這兩年疫情一來,就連生鮮也在電商買。

不久前林敏雄才對外說,「如果要在這個行業成為第一名才能活,就代表不是好行業。」量販業去年都是由好市多拉抬整個產業成長,就像全聯這幾年領著台灣超市往前衝一樣。

松青、頂好和大潤發都已易主,家樂福也待價而估,正如同林敏雄所說,量販和超市都邁入產業高度成熟期,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微利行業。

也因為不賺錢,近年來業者都不願意再投資。

量販業已淪為微利產業

被收購的大潤發,在2010年開完苗栗頭份店,11年來都不再展新店,頂多開小型超市和美食街測試風向,連旗艦店內湖二店,都是四年前才首度砸錢改裝。如果只算量販店,去年大潤發的單店平均營業額剩不到14億。

台灣唯一本土量販店愛買,單店平均營業額從2015年約8.4億,降至去年約7.6億,連持平都很辛苦,也因此十幾年來始終維持在15家店,沒有大舉展店的打算。

家樂福去年的營收成長雖然不到4%,卻斥資32億收購全台199間頂好超市及25間Jasons高檔超市,跌破眾人眼鏡。

有了收購頂好和Jasons超市的100多億營收加持,家樂福去年營收一躍創下874億的新高,成為僅次於統一超商、全聯和好市多的台灣第四大零售商。

但再好的營運績效,也擋不住家樂福總部打算出售台灣業務的滿天傳言,讓全台超過1.3萬的員工人心惶惶。

「家樂福台灣經營再好也沒用,受到疫情影響,母公司需要大量現金,連巴黎市中心總部都賣掉,搬回郊區舊總部,為了加碼投資拉丁美洲,台灣遲早都得賣,」一位前家樂福主管透露,年初家樂福已把台灣存款匯回法國母公司。

撇除法國母公司因素不談,台灣家樂福的經營績效其實不差,值得併入大潤發的全聯借鏡。

「台灣什麼都有,不一定需要量販店」

量販店在台灣的確有過黃金年代。但隨著台灣人生活型態改變,家庭人口愈來愈少,對大包裝的依賴下降,時間成本變得更高,消費者寧可多花幾塊錢,到附近快速採買必需品,也不願專程開車到郊區逛量販店。

遍地開花的便利商店跨界賣大包裝衛生紙,超市用來招攬生意的帶路貨,不見得比量販店貴,零售業的界線開始變模糊,量販店腹背受敵。

家樂福積極轉型,從2009年開始,12年內開了66家超市「market便利購」,還在2015年跨入電商,2019年推外送,轉型為全通路。

一位前家樂福主管就提及,早在十多年前,台灣家樂福已經預測,量販店將往小型化、專門化的超市發展,「量販店適合國土大的市場,台灣什麼都有,的確不一定需要量販店,但不能不去超市。」

「現在家樂福多數分店也不是傳統量販,而是超市加購物商場,」一位前家樂福主管私下透露,家樂福量販和超市都不賺錢,賺錢的反而是向供應商收費的倉庫和收租金的商場,「如果沒有量販的進貨規模和人流,倉庫和商場也無法獨立存在。」

很多人不知道,全聯在半路殺進量販店之前,已經在家樂福退出的四千坪南港店,嘗試類似家樂福的大店型加上購物街的經營模式,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接觸與全聯不同的客群。

生鮮收入佔全聯總營業額兩成,雖然毛利不高,但林敏雄堅持,「生鮮不能收,那是帶路雞。」(謝佩穎攝)

一位大潤發員工分析,超市有一半都是生鮮,毛利不高,但量販店多了毛利較高的家具、家電等品項,「有機會拉高全聯的平均客單價和獲利。」

統一會加速併購家樂福?

明年開始,台灣零售業將開始上演統一超和全聯的霸主之爭大對決。

原本預計年底展店達1068家的超市龍頭全聯,吃下大潤發後,明年店數直接從1090家起跳,而全聯一口氣灌進大潤發200多億業績,還沒加上明年預計成長的業績,明年營收已經超過1700億。

也就是說,明年全聯營收極有可能超越台灣通路之王7-Eleven的本業營收(1658億元),取而代之成為台灣零售新霸主。

唯一的變數是,台灣家樂福花落誰家。

全聯吞下大潤發後,不少人預測,零售業併購王林敏雄下一步將繼續併購家樂福?

但熟知內情者透露,家樂福成交與否的關鍵,始終握在擁有四成股份的統一集團董事長羅智先身上,「幾年前統一不讓家樂福賣給富邦momo,現在怎麼可能同意賣全聯?」

他神祕兮兮地表示,說不定全聯併大潤發這一役,反而激起羅智先捍衛統一超商零售霸主的鬥志,加速併購家樂福的時程。

看起來,台灣零售業的好戲才剛開始。

【延伸閱讀】

類停滯性通膨陰影 這些投資先別碰

元宇宙概念股狂漲,宏達電單月飆100%,想買先搞懂4件事

●更多內容,請見天下雜誌735期《破壞式學習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2

  • 朱益德
    所以全聯何時開始會收大潤發禮券
    2021年11月05日06:27
  • 宇晧
    不想聽到全聯了
    2021年11月04日15:35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