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飯後常覺得頭暈噁心?醫揪「1飲食習慣」惹禍 也別邊吃邊喝湯

常春月刊

更新於 05月03日08:56 • 發布於 05月05日01:30

一個剛從國外旅遊回來的男性到診間諮詢:「在國外旅行那段期間,吃完東西常常會覺得頭暈噁心,但好像回到台灣飲食就又恢復正常,到底發生什麼事?」

吃甜食吃太快 小心頭暈心悸找上門

腸胃科醫師鄭泓志看了一下病歷,發現他以前有動過胃的手術,於是就問他說,是不是他在國外主要都是以「甜食」為主,他聽完點頭如搗蒜,那你可能是有輕微的傾食症候群(Dumping Syndrome)!

鄭泓志說明,傾食症候群最常見是發生在在胃切除手術後,胃部體積變小,儲存食物的能力也下降,導致進食過快進入到小腸,造成胰島素瞬間大量釋放引發低血壓和低血糖,同時大腦的血流量下降也會造成頭暈、虛弱感等,甚至會出現盜汗、手抖、心悸的症狀,形成傾食症候群。

發現自己有傾食症候群怎麼辦?

但其實正常人也可能會有傾食症候群!這類的人多是因為短時間吃了高糖份物質,導致食物在胃的滯留時間大幅下降,直接進入小腸,誘發胰島素大量分泌的結果。鄭泓志提醒,傾食症候群的人其實不用擔心一樣能自由自在地享受美食,只要稍微調整飲食習慣,先吃一點蛋白質再開始進食,配合醫囑補充營養品或服用藥物即可。

▲飲食調整:

1.低糖和低脂、高蛋白飲食:避免攝入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最好每日不超過120公克),同時增加蛋白質的攝取,因為蛋白質會增加食物的胃滯留時間。

2.避免高刺激性食物:如酒精,太冷、太熱或調味太強烈的食物。

▲改變進食習慣:

1.細嚼慢嚥:慢慢吃有助於減緩食物進入小腸的速度。

2.不要邊吃邊喝水/湯:進食時攝入大量液體會加快食物通過消化道,建議飯後30-60分再飲水。

3.少量多餐:減少每餐分量,三餐調為六餐,可以減輕胃部負擔。

▲藥物治療:

醫生可能會開一些胃動力藥物,如Octreotide acetate,可以改善胃排空食物的速度,並抑制胰島素分泌。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超商「1食品」吃了恐害狂暴式進食!營養師教解方 小心5食物看似清淡卻加過多鹽
·吃飽卻嘴饞又想吃東西? 營養師揪「4種假性飢餓」:吃飯做1事中招

加入常春月刊LINE@好友,即享更多健康資訊!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1

  • K
    這是病患的錯嗎?對存壞心腸要騙財的這魎冥醫,趁你病害你命劫你財!沒人躲得過!就是穿著白喪袍還嘻皮笑臉無恥畜牲!走路右兩腳趾才會麻痛,給部屏醫畜勳看!半年開了兩次刀,五次止痛術又植入止滑脫彈簧!每次都跟我講:-)手術後上山下海都沒問題!結果瞎搞到坐骨神經極度酸麻痛無法站坐!再去高長庚鬼屍饒看診說這要開骨融合裝支架!術前晚還跑來問我你到底怎麼了?刀後症狀更嚴重,笑回:-)你開刀前就是這樣子啦!訛詐上百萬還被搞的癱瘓命危!每次開刀至少躺半年以上,對花錢醫成殘爛在床的病患還能笑話,這心到底有多惡!🤕🤕🤕
    05月05日13:49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