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財訊雙週刊/楊喻斐
電子製造代工大廠鴻海,有意收購日產汽車的消息曝光後,讓整件事情急轉直下,更逼出本田與日產雙方決定成立一家聯合控股公司整合旗下業務。對於沒買成的鴻海將帶來什麼樣的影響?鴻海這5年來電動車的布局,究竟要如何找到落地的出海口?如何讓客戶願意埋單,成為眼前最大的挑戰。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回顧2020年10月,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在第1屆鴻海科技日提出MIH開放平台架構,並展示電動車底盤系統。隔月,鴻華先進成立,這是由鴻海與裕隆合資的電動車公司,鴻華將負責與鴻海一起打造CDMS(Contract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Service,委託設計與製造服務)的營運模式。
失望 美國合作方相繼破產
電動車是劉揚偉於2019年上任以來提出的三加三轉型事業之一,也是最為高調布局的項目。回顧這5年來,鴻海不只積極布局海內外的生產基地,更陸續推出了9款電動車。與此同時,劉揚偉登高一呼成立了MIH聯盟,希望集結聯盟的力量,一起打國際杯。
當Model C、Model E和Model T原型車在第2屆鴻海科技日亮相時,外界讚歎鴻海的造車速度。劉揚偉直呼,「這就是鴻海的速度!」並且訂下了2025年要拿下電動車4%的市占率、營收突破1兆元的目標,更期許隨著電動車的業務轉型,鴻海的毛利率可以達到10%。
不過,《財訊》雙週刊指出,鴻海在尋求客戶的過程中,除了掌握到裕隆旗下的納智捷品牌之外,原本對於美國電動車新創公司Fisker、Lordstown等合作對象寄以厚望,未料這些電動車新創公司卻淪落相繼破產的局面,而鴻海從Lordstown手中買下的美國俄亥俄州廠,現在還在等待乘用電動車的客戶訂單。
其實,鴻海最早投入電動車的契機,源自於蘋果。外界看好蘋果推出自有品牌電動車之後,將有機會複製過去iPhone推出以來所創下的輝煌成果。但事與願違,最終蘋果於2024年初決定停止開發名為「泰坦計畫」(Project Titan)的Apple Car電動車開發專案。
因此,鴻海如何爭取既有品牌車廠客戶青睞,一直是市場關心焦點。為了開拓電動車業務,劉揚偉親自從日本延攬在汽車產業擁有30多年經歷的關潤,由他擔任集團電動車策略長。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在2023年的鴻海科技日上,關潤曾透露,已有14個正在接觸的潛在客戶,累計有23個開發專案正在執行中,並看好印度及日本將是下一個潛力市場。
更多財訊雙週刊文章
濟州航空股價觸及歷史低點 熬過財務困境、改變旅遊模式帶動獲利,卻發生成立以來首次致命空難…
驚!電商平台買得到中國低價DRAM 記憶體產業山雨欲來,紅海殺戮戰打進台灣
留言 1
HI!MARS
夢想(提出MIH開放平台架構,並展示電動車底盤系統)、和事實(蘋果造車喊卡、品牌大廠不埋單)是落差太大了!
01月02日10:05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