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念書最重要,做家事浪費時間? 升國中前必備的12項生活技能 ,至少會用電鍋、自己上放學…

未來Family

發布於 2022年11月21日02:27 • 羅梅英(未來Family記者)

離家念大學,是很多孩子人生第一次獨立生活。在Dcard網站上,可以看到許多大學新鮮人求救,不知道怎麼洗衣服、洗衣精要加多少,有人連洗衣精和柔軟精都分不清;還有人不會搭客運回家,買了票卻錯過車子,不知如何是好。

爸媽不禁遙想當年自己念大學,搬宿舍、採買生活用品,甚至找打工,一切自己來;反觀孩子,不會搭火車和公車、不會洗衣服,連開瓦斯爐都不會,感嘆自己怎麼會養出「生活白痴」的孩子,什麼都不會呢?

幼童的生活技能可能更甚大學生

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助理教授王慧敏認為,說穿了就是爸媽做太多,沒有給孩子機會練習這些生活技能,「大人做得愈多,孩子的能力就愈弱

另外,時空環境也有關係。現代便利商店林立,再加上塑膠貨幣(如悠遊卡)、電子支付盛行,「孩子肚子餓,不用自己會煮水餃,走進便利商店就可以解決三餐。」過於方便的生活不僅弱化了孩子的能力,就連大人不會或是不擅長照顧孩子這些事,似乎也變得沒什麼關係。

王慧敏的主要研究領域為幼兒園課程與教學、兒童發展與輔導,長時間近距離地接觸、觀察大學生與幼童,她發現,幼兒園孩子的生活技能,可能比很多青少年、大學生還要更好!

王慧敏指出,幼兒園的學習與日常生活高度地連結,教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大學生不見得會縫扣子、煮飯,但幼兒園孩子不僅有能力做得到,而且做得很好。」

在「縫工角」,他們會練習如何縫扣子和耶誕襪,「縫紉是一上、一下,可以訓練手眼協調以及秩序性。」

幼兒園現在也教孩子煮飯,每天輪值的值日生負責數算班上有幾個同學,要洗幾杯米、加多少水,午餐所吃的飯就是孩子們自己煮的。他們不只會煮白米飯、五穀雜糧飯,更進階的甘薯飯、芋頭飯、蔬菜飯也難不倒他們。

青年前期開始學習獨立,如何照顧自己

王慧敏指出,從發展的角度來看,青少年的前期,是發展獨立自主很重要的階段。12、13歲的孩子除了身體、外貌出現明顯變化,在心智發展上,也面臨巨大的轉變。

Hoffman所提出的「青年前期的心理分離」,其中一個重點就是「功能獨立」,能夠獨立處理個人的生活事務、自己照顧自己,不需要父母的協助。

這個階段的孩子,通常也會開始發展心理學家艾瑞克森(E. H.Erickson)所說的「自我認同」任務,我是誰、我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

「當孩子具備生活技能,能夠自己煮東西吃、把自己打理得很好,他會覺得自己是有能力的,影響他對自我的認知、對自己有自信,」王慧敏說。「孩子的自信來源變得多元,不是只有考試考100才叫棒,我能夠做早餐給爸媽吃,我很棒!」

王慧敏觀察,不少家長對於生活技能的養成問題,有幾個常見迷思:

迷思1 念書最重要,做家事浪費時間

進入小學以後,大人變得益發地重視孩子的課業,愈到高年級,愈是明顯。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只要好好念書就好,與其花時間做這些生活瑣事,不如去念書、補習或學才藝。 王慧敏提醒,「雖然考試不會考這些,但這些都是孩子未來很重要的生活能力啊。 」

做家事不只是生活智慧,也學習做事的態度和方法,並且學習如何將事情「做好」。例如:擦桌子要注意方向順序,抹布要擰多乾才不會溼答答、最後洗乾淨並擰乾抹布,然後掛好。「看似是小事,卻是學習不馬虎的做事態度。」

迷思2 課本和教室裡學的,才是學習

很多人將學習看得很狹隘,以為只有課本或教室裡學到的知識,才是學習。「生活裡處處都是學習,重點在於,讓孩子參與其中的過程。」像很多孩子看到的都是大人切好的水果,沒有參與中間處理的過程,也難怪很多孩子的生活常識匱乏,以為西瓜長在樹上,不知道芭樂有籽、芒果有核了。

迷思3 生活自理不用學,總有一天一定會

很多爸媽認為生活技能何必學,長大以後自然就會了,王慧敏說:「的確總有一天能學會,但很多好的生活習慣和能力,從小養成、愈早學會,愈早受益啊。」

王慧敏建議,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宜循序漸進。孩子小的時候,爸媽一邊做家事,一邊帶著孩子在旁邊、教他怎麼做,不僅是很好的親子時光,孩子對於做家事也會有基本概念。中、高年級以後,和孩子分工合作,例如:大人煮菜,孩子洗菜、挑菜。「孩子愈大,大人愈需要放手,讓他們有機會嘗試、在錯誤中學習,才能慢慢抓到訣竅。 」

以煎荷包蛋來說,對孩子也不算簡單,有很多細節要注意。例如:油放太多的話,會變成「炸蛋」;鍋子裡還有水分的話,油會亂噴;油和鍋不夠熱的話,蛋會黏鍋。

12、13歲的青少年,人生漸潮獨立發展;王慧敏將孩子此時應具備的生活技能,區分為學習、生活、經濟等三大類,總共12項:

學習類

升上國中後是全新的階段,不僅心理層面上,學習上也漸漸邁向獨立的過程。

1 整理書包和書桌

每天放學後整理自己的書包,把要簽名的單子、聯絡簿,以及沒吃完的早餐或點心拿出來,並準備好隔天上課要帶的東西。另外,書桌整理乾淨,也才能好好念書。

2 設鬧鐘、自己起床,規劃時間

能夠安排、規劃時間,最基本的是能夠設鬧鐘、自己起床;有時間感,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安排複習功課、休閒、運動的時間。「上了國中之後,很多事情都要靠自己規劃,可以練習做大一點、長一點的時間規劃,自主學習想學些什麼。 」

生活類

3 能簡單地餵飽自己

大人不在、肚子餓時,能夠弄簡單地東西吃,像是泡麵、用電鍋蒸個包子之類的,不會燙傷自己。「最基本的,分得清楚電鍋和電子鍋不一樣,會用電鍋蒸熟食物。」進階一點的,會開瓦斯爐,煎荷包蛋和葱油餅、炒飯、煮水餃等。

4 會洗碗、餐盒和水壺

洗碗是很基本的家事,放學回家至少會清洗自己的餐盒。很多孩子的水壺都是媽媽幫忙清洗,並裝水,「孩子不知道水壺要洗,尤其是一些配件不拆下來洗的話,會有黴菌滋生。」

5 知道基本家電的使用方法

像是電鍋、電子鍋兩種家電不同的用法;用烤箱時,注意高溫、不要燙傷自己。另外,微波爐有一些使用限制,包括:鐵製、金屬、塑膠材質如鐵製便當盒、鑲金邊的盤子等,不可以微波;整顆雞蛋微波的話會爆開,即使是滷蛋也會變爆蛋。

6 洗、曬和摺衣服

會操作洗衣機,知道要放多少洗衣精或洗衣粉,將深色、淺色衣服分開洗,貼身衣物和襪子也要分開洗。

有孩子脫衣服時,會將長褲、內褲、襪子全捲在一起,直接丟進洗衣機,曬衣服時隨便一掛,襪子、內褲捲在長褲裡,還以為不見。「這些事唯有孩子實際去做了,才知道衣服、襪子不好好脫下來並且翻面,洗曬時有多麻煩。 」

7 整理房間

能好好整理自己的房間,每天起床花2、3分鐘整理床單、摺被子,整個空間看起來乾淨清爽。

8 做垃圾分類

知道如何做垃圾分類和丟垃圾,家裡的垃圾是垃圾車定時定點來收,或是大廈有集中的垃圾放置區。

9 自己上、放學

若是跨學區念國中,不像小學走路就能到學校。知道從家裡到學校之間可以走哪些路線,或是可以搭幾路公車或捷運等,不會坐錯或是反方向。

上學途中可以試試走不同的路線,還能認識住家附近的社區環境,腦海裡有具體的社區地圖,知道哪裡有診所、公車站、警局、郵局等。

10 搭乘大眾交通工具

青少年不乏跟同學出去的機會,一定要學會怎麼搭大眾運輸工具,如公車、捷運、火車和高鐵等。甚至能夠規劃、安排出遊的路線和交通方式;如果迷路或是遇到突發狀況的話,敢開口問人、尋求協助。

經濟類

11 管理零用錢

對金錢有正確的概念,能夠管理自己的零用錢,知道錢都花到哪裡去。尤其現今塑膠貨幣如悠遊卡,使用很方便,花錢時可能沒有什麼感覺,容易過度消費,最好養成記帳的習慣。

12 自己去買東西

消費時,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想買什麼東西,表達順暢無礙。若能進一步貨比三家、比較哪裡買最划算,懂得聰明消費更好。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達志

>>免費訂閱《未來Family週刊》全方位教育教養媒體,教好孩子不求人!
>>加入《未來Family》好友!看更多內容!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