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淚之女王還是累之女王?眼睛紅癢到底是疲勞、結膜炎,還是乾眼症!

嬰兒與母親

更新於 05月04日15:12 • 發布於 05月04日00:00
淚之女王還是累之女王?眼睛紅癢到底是疲勞、結膜炎,還是乾眼症!
淚之女王還是累之女王?眼睛紅癢到底是疲勞、結膜炎,還是乾眼症!

大多數人都把眼睛不舒服歸咎於用眼過度,缺乏休息。 然而,調整作息、補充葉黃素、魚油等相關保健品後,眼睛的酸澀紅癢感仍持續。 這時候,就需要考慮是否合併過敏相關的「過敏性結膜炎」或是「乾眼症」。過敏性結膜炎與乾眼雖同樣都有眼睛癢、發紅、灼熱感,在症狀上卻仍有些許的不同,治療方式也不大一樣。

有研究顯示,鼻過敏除了導致過敏性結膜炎以外,也更容易合併乾眼症狀。 讓我們來一起看看如何能更加守護靈魂之窗,維持晶澈吧!

什麼是過敏性結膜炎?

據統計,台灣有超過 3 成的人曾患有過敏性結膜炎,而有 7 成過敏性鼻炎患者會合併過敏性結膜炎。

有異位性體質的孩子容易在過敏原的曝露下,對過敏原產生「過度敏感」的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免疫球蛋白E(IgE)的製造上升、啓動肥大細胞,釋放大量的發炎物質到週邊血液與組織中,造成流鼻涕、鼻塞、鼻子癢、打噴嚏、鼻涕倒流等症狀。

長期下來,會影響耳咽管功能,造成頭暈、頭痛、耳鳴、耳脹,甚至中耳積水、慢性中耳炎等情況。 除此之外,睡眠、專注力、身體其他系統也可能受到影響。

同樣的,除了呼吸道黏膜以外,在眼瞼及結膜存在許多肥大細胞,其表面存有 IgE。當眼睛受到外在環境的過敏原刺激時,會使這些 IgE 分子連結在一起,刺激肥大細胞釋放組織胺與介質,進而引起眼睛癢、發紅充血等過敏反應,造成所謂的過敏性結膜炎。

除了結膜上直接的刺激以外,鼻腔本身的過敏原曝率也會啟動鼻-眼反射,使結膜與鼻竇(上頷竇)的發炎反應上升。

►根據症狀的反應與持續時間可分為急性與慢性兩類:

急性過敏性結膜炎

通常會在患者忽然接觸大量過敏原(如花粉,動物皮毛等)後引起眼睛癢,結膜眼皮水腫等急性過敏反應。

慢性過敏性結膜炎

患者則是由於長期受到慢性刺激(如塵蟎、黴菌、隱形眼鏡等)造成的眼睛癢、異物感、結膜充血等症狀。 嚴重時結膜也會出現乳突狀凸起等發炎反應。

過敏性結膜炎的症狀

  • 眼睛癢(最常見)

  • 眼睛灼熱感

  • 異物感

  • 流眼淚/分泌物變多

  • 結膜充血發紅

  • 光敏感

  • 結膜眼皮腫脹

當發炎症狀嚴重時,甚至會導致視力模糊、視覺受影響。

除了最常見,也大多會合併鼻過敏症狀如:打噴嚏、流鼻水等呼吸道症狀的季節性/常年性過敏性結膜炎以外,還分為:春季性過敏性結膜炎、異位性角膜結膜炎、乳突結膜炎。

  • 春季性過敏性結膜炎:打噴嚏、流鼻水等呼吸道症狀。

  • 異位性角膜結膜炎:除了結膜出現瘢痕或較小的乳突狀凸起外,角膜也可能出現結痂、混濁等症狀。

  • 乳突性結膜炎:發生原因為長期配戴隱形眼鏡,隱形眼睛與眼球表面的不當摩擦或隱形眼鏡的不當使用,引起結膜炎、水腫與出現巨大乳突,會摩擦角膜,進而使角膜潰瘍。

什麼是乾眼症?

乾眼症又名乾性角結膜炎,是由於眼睛淚液分泌量不足夠、分佈不均勻、或過度蒸發,造成淚液無法適當的保持眼球表面的濕潤,所造成的乾澀狀態。

我們的眼球表面覆蓋著一層液體薄膜,稱為淚膜(tear film),厚度約9μm。淚膜由外向內可分為:脂質層(防止淚液蒸發),淚水層(內含溶菌酶、乳鐵蛋白、免疫球蛋白),與黏液層(覆蓋角膜上皮表面,保護角膜表面)。 淚膜的三層構造只要任一層出現問題,都會導致乾眼症狀。

症狀包括眼睛癢、乾澀、眼睛痛、灼熱感、異物感、黏稠分泌物增加、眼皮緊繃沉重、怕風、畏光,甚至是暫時性視力模糊。 許多人誤以為乾眼症的淚液非常少,然而當眼睛過度乾燥、淚液不足反而刺激反射性淚液分泌,造成常常流眼淚之症狀。重度且經常復發的乾眼症狀長期下來會造成角結膜病變受傷與疤痕,甚至影響視力。

►為什麼眼睛會無法分泌足夠的淚液,或是淚液會蒸發的太快呢?

淚液分泌不足在醫學上又稱為角結膜乾燥症。

成因為:老化、自體免疫疾患(乾燥症、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硬皮症)、維生素A缺乏、藥物(抗組織胺、去充血劑、賀爾蒙替代療法、抗憂鬱劑、部分高血壓藥物、避孕藥等),隱形眼鏡使用、眼雷射手術。

另一方面,淚液蒸發過速的原因則包含:瞼板腺功能障礙(佔所有乾眼症70%)、過敏性結膜炎、眼皮問題、煙霧/風過大、極度乾燥氣候、維生素A缺乏等。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瞼板腺功能障礙。瞼板腺負責分泌淚水中的油脂直來減緩淚水蒸發。當它因老化、病原菌(細菌、蟎蟲)、痤瘡性酒渣皮膚問題,以及飲食中脂肪酸平衡失調等原因導致慢性發炎,便會出現阻塞而影響淚水質量,少了油脂而加快蒸發。

過敏性結膜炎會使乾眼症狀惡化?

在上述文章中提到,瞼板腺功能障礙是乾眼症的一大成因,佔所有乾眼症的七成。

當瞼板腺分泌油脂的功能受損,淚膜便會喪失油脂使淚水容易揮發,眼表也失去了潤滑效果,導致眼睛乾癢、發紅腫脹等症狀。除了老化、相關皮膚疾病、病原菌感染等問題以外,過敏與過敏性結膜炎其實也是導致瞼板腺功能障礙的重要因素。

據統計,患有過敏性結膜炎的兒童中有高達97.5%可能合併惡性循環性乾眼,且異位性角結膜炎患者也容易合併反覆瞼板腺功能障礙。這是由於眼過敏會使淚膜滲透壓增加,造成眼球表面發炎反應上升,再加上患童長期習慣揉眼睛,造成的機械性壓力,便會使瞼板腺扭曲變形、功能受損。

2020年發表於 SAGE 期刊的研究發現,過敏性鼻炎患者與上呼吸道感染都會導致淚水與鼻水的滲透壓升高,增加角結膜的發炎情形。

此外,高淚液滲透壓也與較短的淚膜崩裂時間,以及較差的淚液分泌測試結果有關。以上的發現可以讓我們合理推斷,過敏性結膜炎會使乾眼症狀惡化。發表於「過敏與鼻科學期刊」的美國研究指出,過敏與乾眼疾患有約 57.7% 的重疊率,且過敏性結膜炎患者同時有乾眼症狀的比率比一般人高出 2.11 倍。

過敏性結膜炎與乾眼症的診斷與治療

過敏性結膜炎的診斷主要是依據臨床症狀,排除病毒感染的流行性結膜炎後,患者出現眼睛紅癢、灼熱異物感、分泌物增加等症狀。患者往往合併過敏體質與家族史,且同時患有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等相關過敏病。

實驗室檢查包含:血液/淚液的 IgE 及過敏原檢查、過敏原激發試驗,或直接取結膜表面或淚液檢查是否有嗜伊紅性白血球及肥大細胞的存在。乾眼症的診斷則可由臨床症狀與藉由一些檢查來診斷:淚液分泌試驗、角膜結膜染色試驗、淚液層瓦解時間、以及其他淚腺之檢查、結膜功能之檢查等。

過敏性結膜炎的治療

包含冰敷、使用人工淚液/生理食鹽水沖走過敏原、抗過敏藥物如局部抗組織胺眼藥水或是口服抗組織胺/肥大細胞穩定劑、局部血管收縮劑等。

另外,發表於發表於「過敏氣喘與免疫雜誌」期刊的美國論文分析了四個相關臨床試驗,發現使用局部類固醇鼻噴劑(每天一次,劑量 200 μg)可有效改善過敏性結膜炎帶來的紅癢與流淚症狀。 且晚上使用效果比早上略好。

局部類固醇鼻噴劑可減少鼻腔發炎與發炎相關細胞聚集,降低鼻-眼反射的神經活性,緩解眼部症狀。 同時,鼻粘膜發炎反應下降也有助於避免鼻淚管阻塞導致的排空不佳。此外,避免接觸過敏原如粉塵、塵蟎、黴菌、PM2.5,動物皮毛等過敏原,也能減少與減輕過敏症狀。

乾眼症的治療

以補充/增加淚液製造、減少淚液過度蒸發,以及減少眼表發炎等面向來緩解乾眼症症狀。

第一線的藥物治療為補充人工淚液(有藥水、藥膏、凝膠等型式,也可選擇不含防腐劑,戴隱形眼鏡時可點之產品)來維持眼球表面濕潤。睡前點潤滑藥膏,熱敷、按摩刺激淚液分泌也會有幫助。症狀較嚴重的中重度患者除了增加人工淚液之次數、戴擋風/保濕眼鏡、增加溼度以外,也可選用類固醇/免疫抑制的眼用製劑抑制發炎與短期改善症狀。

若患者合併嚴重瞼板腺阻塞,也可考慮熱脈動治療:攝氏 40 度加溫持續 12 分鐘,合併規律的脈動來按摩瞼板腺,可以軟化、疏通阻塞的瞼板腺,可緩解乾眼症狀與避免瞼板腺阻塞萎縮。 當然,找出並改善造成乾眼的根本原因如過敏/過敏性結膜炎、眼瞼炎、維他命A缺乏、結膜疤痕、自體免疫疾病等並積極治療,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本文章轉載自《劉璦嘉醫師的愛+醫生生活》粉絲專頁

撰文/劉璦嘉 醫師

圖片來源/PHOTO-AC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