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大便有血是痔瘡或息肉?老翁腸息肉掉出肛門以為是痔瘡 檢查竟是大腸癌

健康2.0

更新於 05月03日10:43 • 發布於 05月03日16:00

一名高齡82歲黃爺爺,日前上廁所肛門會流血,用手摸還摸得到一小肉塊,他以為只是痔瘡,用手推回去就好;不料,肛門持續出血一個月,就醫檢查才發現是直腸長了4.6公分的大息肉,病理化驗結果為大腸癌。

肛門出血不是痔瘡 原來是腸息肉

收治個案台北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陳莊偉指出,該患者經肛門指診初步排除是痔瘡,進一步以大腸鏡檢查,發現直腸有顆4.6公分大的息肉,且形狀寬扁,無法直接透過大腸鏡切除,建議採取經肛門微創手術治療。

陳莊偉表示,傳統經肛門手術只能針對小於3公分和周徑小於直腸30%的腫瘤,且必須在離肛門口8公分的位置才能執行,雖個案的息肉位置距離肛門口5公分、但腸息肉已有4.6公分,才以經肛門微創手術切除息肉。

經肛門微創手術 切除息肉免做腸造口

經肛門微創手術是以單孔腹腔鏡進行,結合3D內視鏡影像系統和特殊手術操作管路,讓醫師和助手的視野範圍不再受限,只要在距離肛門口15公分內的腫瘤都能處理。

陳莊偉說明,經肛門微創手術是經人體自然孔道進行手術,不必另做腹部切口及腸段切除手術,優點是失血量少、減輕疼痛、避免腸造口等,像是上述個案術後隔天即出院,不再為如廁出血所苦;但因病理報告為大腸原位癌,雖不需化療或放療,仍要定期回診追蹤。

陳莊偉提醒,大於3公分或形狀扁平的腸息肉,有2成是惡性可能,建議50歲以上每2年接受一次糞便篩檢,若結果為陽性,建議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

痔瘡跟腸息肉怎麼分辨?

大便出血是痔瘡還是腸息肉?陳莊偉表示,痔瘡出血是黏膜破損所致,而黏膜破損較容易癒合,痔瘡出血大多是肛門短暫間歇出血,可能持續1至2天或3至5天,且痔瘡造成的血便通常是鮮紅色;而腸息肉出血可能持續2星期以上,且出血較量大,血便多是暗紅色,若靠近肛門血便偏鮮紅色。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諮詢專家/台北慈濟醫院.陳莊偉醫師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

延伸閱讀:

化療、標靶治療副作用好難受!長庚研究補「這元素」改善效果好

攝護腺腫瘤指數升高卻找不到病灶?放射複合PSMA正子影像來幫忙 精準定位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1

  • 蔡岳宏
    我在106年~108年做大腸鏡檢查有息肉,皆為線瘤息肉,106年農曆正月十一日在市場跑廁所四了次,糞便細及扁還帶有微量的血絲,回家後跟老婆談起此事,老婆只問我上廁所時會不會痛,我說不痛她就要我回醫院請醫師安排大腸鏡檢查,結果在肛門口附近的線瘤息肉1.2公分和1.0公分兩顆息肉,1.2公分息肉經切除化驗結果雖是良性也偏向惡性,也可以說將會是大腸癌第一期,109及今年沒有息肉,所以可以114再追蹤做大腸鏡,去年我大腸鏡檢查是增生息肉。 因此我大腸鏡檢查有息肉就隔年再檢查,若沒息肉就隔兩年再檢查 未做過大腸鏡的人可先做糞便潛血檢查,若檢查結果糞便有人血反應,再加做大腸鏡檢查,但要注意若是肛門口附近有息肉易被當作痔瘡
    05月04日06:16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