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萬海全球競爭力攀升 平均船齡8歲、全球排名第3

經濟日報

更新於 05月23日13:36 • 發布於 05月23日12:2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

萬海海運(2615)全球競爭力浮現,市場變動大,有效管控營運成本,目前自有船舶108艘、租船7艘,總船舶數來到115艘,總供給量約48.5萬TEU,自有船94%、自有櫃85%,考量到全球環保法規的推動,萬海建造環保新船,的平均船齡8歲,全球排名第3,領先同業。

萬海以亞洲線為基礎,增闢中遠洋航線,30條主力亞洲航線航班最密集、涵蓋港口最多, 於亞洲的市場占有率達 15%、 亞洲區貨量比重為62%;萬海採取低成本經營,引入大量新世代節能船,以提升燃油效率來降低艙位平均成本, 關鍵轉船點建置自有泊位及儲區,以取得較佳作業費率並兼顧船期穩定性,使得船期可靠度於今年首季排名第⼀。

萬海2024年預計要交12艘船,目前已交3艘船,還有9艘未交船,隨著新船的加入,2024年的資本支出7.06億美元,明年還有3艘1.3萬TEU新船要加入,2025年的資本支出預計3.17億美元;萬海也持續造櫃更新設備平均貨櫃年齡僅4.9年,優於市場平均值6.7年;擴大碼頭布局,高雄五櫃預計2025年投產營運,提升作業安及效能。

萬海4月自結獲利數已經出爐,反應市場運價大漲獲利跟著上揚,單月合併營收為101.08億元,稅後純益達23.53億元 ,EPS為0.84元。 萬海航運首季已經擺脫虧損,稅後純益46.23億,每股稅後純益為1.65元.去年同期每股稅後純益則是虧損0.75元。

因應近期IMO減碳相關規範之調整,萬海中⻑期將對準IMO修正法規,努力加速達成行業脫碳目標;萬海二氧化碳減排目標超前,以2008年為基準年,截至2022年為止已減少34%碳排強度,2030年達到減少50%碳排強度,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為目標。

萬海深知航運業對全球環境的影響,全力提升設備使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減少對環境的衝擊;萬海13,100 TEU系列船陸續交船投入營運,在環保減碳上更進⼀步,新船皆取得「智能船舶認證」, 有助於強化船舶安全管理。

享受更高質量的財經內容 點我加入經濟日報好友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