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反聖嬰有發展趨勢!氣象署:夏季可能更熱 估下半年近台颱風約二~四個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更新於 06月25日04:55 • 發布於 06月25日03:45 • Yahoo奇摩新聞

中央氣象署表示,目前熱帶太平洋東部海溫持續下降,反聖嬰現象有發展的趨勢,根據歷史統計資料顯示,反聖嬰發展年台灣的夏季可能更加炎熱,颱風生成位置則較靠近台灣。

氣象署預估今年6月至11月,鄰近台灣的颱風數量為二至四個,屬偏少至正常;若颱風近台生成,可能使其發展強度受限,遇到不利於發展的環境或被陸地破壞,強度會較弱。

針對未來一季展望,氣象署表示,經檢視該署及各國數值模式預報結果,預估今年7至9月台灣氣溫偏高至正常的機率較大;雨量則以正常至偏少的機率較大。

氣象預報中心主任陳怡良表示,今年聖嬰現象回歸到正常狀態,然而下半年反聖嬰有機會逐漸發展;統計有紀錄以來,從聖嬰轉反聖嬰的年分,西太平洋到南海一帶會有反氣旋的環流,也就代表有高壓發生;對台灣的影響,在溫度沒有太顯著變化,不過南部水氣可能會偏多。

陳怡良說明,在反聖嬰年颱風生成的位置、行進路線接近台灣的機會較高,而生成總數會較正常年來得少;就氣候平均值統計,6月至11月鄰近台灣的颱風會是三至五個(距台灣300公里內),而今年預測值會是二至四個,屬於正常偏少。

陳怡良說,若回顧今年1至6月,西北太平洋有兩個颱風生成,相較於氣候平均值約4.27個,也是略為偏少。

陳怡良指出,每個颱風生成期間的大氣環境不同,雖然說平均值會鄰近台灣,「但不代表每個都靠近」;另外,颱風若近台生成,也可能使其發展強度受限,遇到不利於發展的環境或被陸地破壞,相對來說強度也會較弱。

陳怡良仍提醒,台灣一年中有一半的水源是颱風降雨,如鄰近台灣的颱風偏少,的確是要留意節約用水;而台灣最大的氣象災害也是颱風,占了八成以上,汛期除了帶來雨量,仍要加強防颱。

氣象署表示,為強化颱風早期預警資訊,將於7月1日起新增「颱風暴風可能到達時間」及 「颱風暴風可能最早到達時間」兩項資訊,提早進行防災整備參考。

(責任主編:莊儱宇)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