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人形機器人供應鏈需求爆發!專家挖掘「隱藏」投資機會

科技新報

更新於 01月02日15:56 • 發布於 01月02日15:30

「人形機器人」浪潮延續到 2025 年,群益金鼎證券今日舉辦「AI 機器人與智慧投資科技論壇」,深入剖析 AI 機器人產業的發展趨勢與投資機會,群益投顧資深產業研究員陳長榮表示,人形機器人首波應用場域在智慧製造,硬體成本是發展進度的重要觀察指標,其中台廠最有機會的是應用層。

群益金鼎證券總經理李文柱表示,相信機器人產業將是未來十年最具爆發力的產業,群益金鼎證券希望可以挖掘更好的產業,希望變成可以布局的方向,因此請來專家說明機器人與 AI 的龐大商機,藉此挖掘到絕佳標的。

陳長榮表示,普通人可以做得到的事情,人型機器人都可以做得到,根據 Technology Report 2024 指出,2023 年 AI 市場規模 1,850 億美元,預估 2027 年將擴大至 7,800 億美元至 9,900 億美元,2023 年至 2027 年 CAGR 達 40%~55%。

盤點市場「人型機器人」廠商

台廠最有機會的是應用層,陳長榮指出,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最看好的人形機器人、汽車、無人機三類產品,目前預估為最有機會開始放量的 AI 終端應用,盤點目前市面的人型機器人,包括 APPTRONIK 獲美國政府扶植,所推出的人形機器人 Apollo 具有靈巧的雙手,擁有抓取能力。

再來是中國的宇樹科技,陳長榮指出,首款產品為機器狗 Go1,可在碎石地、沙地上行走,並具備價格競爭力,因此目前全球市占率得以超過 60%,並在 2023 年發表首款人形機器人 H1,具備穩定性及靈活度,因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搭載中空軸線、雙編碼器技術的高扭矩伺服馬達。

第三是美國新創 Figure AI,已與 Open AI 合作開發出人形機器人 Figure 01、Figure 02 兩款產品,其中 Figure 01 最終目標為能夠「自主執行日常任務」,至於 Figure 02 則採用 ChatGPT 的大語言模型技術,藉由在輸入的大量數據中學習,使機器人能與人類接近的方式與外在環境互動。

第四是挪威業者 1X Technologies,為 Open AI 第一家投資的硬體公司,其專注於開發可與人類在 日常生活場景中協作的機器人,現已開發出 EVE、NEO 兩款產品,其中 EVE主 要終端應用設定在照護、物流等,至於 NEO 則設定供清潔、整理家務之用,更採用「無齒輪」設計降低整機重量。

最後就是特斯拉 2021 年發表的人形機器人 Optimus Gen 1,目前已可流暢地行走與抓取物體,並利用機器視覺技術,完成對移動中及非移動中物體的分類,而在 2023 年發表的 Optimus Gen 2 則已可模擬人類手指的觸感壓力,主打能輕鬆拿起雞蛋等易碎物品。

「人型機器人」關鍵在於硬體

陳長榮表示,人形機器人是 AI 在實體世界中的最佳應用,並讓機器人產業發展由「專用場景」如工廠,邁向「通用場景」如家庭的重要里程碑,因為製造業部份場景固定、工作程序單純,預估在汽車、3C 產品等智慧製造領域,將是人形機器人首波大量應用的場域。

陳長榮分析,人形機器人用雙腿行走,並透過手臂完成任務,基於演算法、人工智慧,擁有理解語意、人機互動、自主決策等能力,而人形機器人的核心能力在於感知、計算、運動控制,而製造業部份場景固定,預估在汽車、3C 產品等智慧製造領域,將是人形機器人首波大量應用的場域。

陳長榮認為,現階段人形機器人的潛力應用有兩大市場,一是執行製造業中 3K(危險、辛苦、 骯髒)工作,有助於彌補相關就業人力缺口,根據研調機構 IEK 指出,單就美國而 言,相關職缺高達 1,000 萬個,一是照顧、陪伴患者、長者,以及提升接待、導覽工作的服務品質。

陳長榮點出,台灣的機器人供應鏈相當完整,舉凡軸承、齒輪、線性滑軌、滾珠螺桿、工控系統、減速機、驅動器、機器視覺和感測器都有相關供應鏈廠商,讓台灣在人型或多功能機器人領域中能舉足輕重,機器人的發展將是台灣企業的絕佳機會。

「人形機器人」帶動投資機會

中信美國創新科技 ETF 經理人王建武表示,看好多功能機器人將應用在各行各業,不僅解決產業缺工問題,更不排除成為人類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投資人可透過布局美股科技龍頭,掌握相關投資契機。

王建武認為,現在與 1995 年網路革命高度相似,而當時聯準會也透過預防性降息,成功引導經濟軟著陸,隨後美股展開長達數年、累計漲幅逾 500% 的多頭走勢,而回顧歷史,創新科技如網際網路、智慧型手機、AI 應用,每當新科技問世後的十年期間,美國科技股與其他股市都能拉開差距。

王建武分析,這波 AI 浪潮自 2022 年起飛以來,美國科技股的強勁漲勢還只是在初升段,長線表現可期,而研發投入與股價表現呈正相關,以輝達、博通、Palo Alto 為例,近五年來,無論是股價或研發費用的成長幅度均顯著飆升,顯示研發費用比重高,為投資人在選股時的重點指標。

(首圖來源:科技新報)

立刻加入《科技新報》LINE 官方帳號,全方位科技產業新知一手掌握!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