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根據立法院預算中心資料,近年來,連續 9年我國薪資中位數成長幅度均不及平均薪資,薪資成長有往高薪者傾斜現象。另外,112年實質總薪資則自106年以來,也創下 7年來首次負成長紀錄。
立法院預算中心近日公布「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整體評估報告」。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相關統計資料,近 9年(103年~111年)我國工業及服務業全體受僱員工全年總薪資中位數年增率,均低於全年總薪資平均數之年增率。
依112年11月30日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111年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全年總薪資中位數及分布統計結果」,我國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全年總薪資中位數由102年的 44.4萬元,成長至111年的 51.8萬元(成長 16.67%),同期間之全年總薪資平均數則由 55.4萬元增加至 69.3萬元(增幅 25.09%),總薪資平均數增幅相較中位數增幅差距達 8.42個百分點。
進一步觀察各年度年增率發現,除102年總薪資中位數年增率為 0.28%,略高於總薪資平均數年增率 0.14%,自103年起至111年連續 9年總薪資中位數每年成長幅度均不及總薪資平均數(110、111年連續兩年差距均超過 1個百分點,為102年來首次發生),此亦導致薪資中位數相對平均數之比值由102年之 0.801,連年降至111年之 0.747。
另外,衡量衡量全體受僱員工薪資分布情形的「全年薪資中位數對平均數之占比」,自102年起也逐年下降,顯示近年薪資較低者其薪資成長幅度不如高薪者,且差距有擴大趨勢。
若再依薪資高低將全體受僱員工人數分為10組,111年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全年總薪資最低之第一分位數為 30.6萬元(即最後 10%受僱員工全年總薪資在 30.6萬元以下),最高之第九分位數為 126.1萬元(即最高 10%受僱員工全年總薪資在 126.1萬元以上),觀察近2年(110及111年)上述最高與最低分位數薪資年增率均為高薪者增幅較大,亦導致第9分位數與第1分位數之薪資差距倍數自109年 4倍增加至111年 4.12倍,凸顯近年或因高科技產業產品需求急速增加墊高高薪員工薪資水準,薪資成長已有往高薪者傾斜現象,且差距逐漸拉大。
此外,我國勞工全年總薪資低於全體平均數之比例亦從104年 65.79%,連年增加至111年之 68.61%,創近年新高。整體而言,近年景氣復甦帶動整體薪資成長,惟若以不同年齡層觀之,則呈現差異化或「M型化」趨勢,高薪族群成長快速,高低薪差距逐漸拉大,普遍低薪現象有呈惡化趨勢。
依行政院主計總處相關指標定義,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指每月給付受僱員工(不含執行業務所得者)之工作報酬,包括本薪與按月給付之固定津貼及獎金;如房租津貼、交通費、膳食費、水電費、按月發放之工作(生產、績效、業績)獎金及全勤獎金等;至於每人每月總薪資則指本月內實際支付月底在職受僱員工之薪資,包含經常性薪資、加班費及其他非經常性薪資(含年終獎金、非按月發放之績效獎金等)。
觀察近年來實質薪資變化趨勢發現,106年至109年間因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皆未超過 1.4%(僅109年因全球受COVID-19疫情影響,民眾消費意願下降,國際原物料價格處於相對低點,CPI呈負數),我國受僱員工平均每人每月實質經常性薪資及實質總薪資尚能維持小幅成長。
然自110年起因全球景氣復甦、新興科技需求運用持續旺盛、原物料行情居高及消費意願回升下,CPI年增率高於先前水準,110年已接近 2%、111及112年則分別達 2.95%及 2.49%,導致110年度受僱員工每人每月實質經常性薪資年增率為 -0.04%,呈現負值,相較於當年度我國經濟成長率 6.62%,差距相當大。
111年以後經濟成長較為平穩,故CPI年增率仍居高不下,亦導致112年實質經常性薪資及實質總薪資均為負成長。其中,實質總薪資更為106年來首見之負成長(年增率 -1.04%)。是以,實質薪資因深受物價影響,致經濟成長結果未能確實反映於民眾薪資水準。
整體而言,我國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全年總薪資中位數及平均數連年成長,然中位數對平均數比值卻呈反向變化,逐年降低,且近 3年最高與最低薪資級距差距倍數亦逐漸拉大,均顯示薪資成長有往高薪者傾斜現象,而未滿40歲勞工及某些服務業工作者則呈持續普遍低薪情形;加以受110年至112年CPI年增率較高之影響,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實質經常性薪資已連續 3年負成長,112年實質總薪資則自106年來,7年來首次負成長,可見經濟成長結果並無法有效反映至民眾薪資水準。
留言 0